2019-06-07还是要做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书名】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作者】万维钢

【页数】370

【已读】370

1. 所有效率最终归结于目的,所有目的最终归结于价值观,所有价值观最终归结于感情,所有感情最终归结于意识。

有了意识,这个世界才有了好坏,才有了幸福,才有了意义。

泰格马克说,不是宇宙给了生命意义,而是我们这些有意识的生命给了这个宇宙意义。人类文明最坏的结局,就是要么人类灭亡,要么被没有意识的僵尸AI取代---留下一个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宇宙。

2. 根据平克的说法,女性想的还不仅仅是工作。女性的关注点实在太广泛了——她们还很关注家庭、朋友,还有自己的各种业余爱好。而对比之下,男性想的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事业。这跟我们前面说的男女思维方式差异是一致的。正是这种思维差异导致女性对职业没有那么重视。

3.标准差和人生哲学

“标准差”,就是专门描写风险大小的概念。

生活中绝大多数受随机因素影响的事务,基本上都符合正态分布。

当然也有一些事物不是正态分布,比如人的财富、城市的大小就更接近于所谓的“幂律分布”——这是因为它们不是独立的随机事件,越有钱的人会越有钱,越大的城市越吸引人。

每一个正态分布的图形,都由两个变量决定:

平均值,决定了曲线的位置

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度

预期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肯定选标准差小的那个。

4.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回归平均

用回归平均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好电影的续集往往不好。第一部电影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运气好。好运气总是稀少的,第二部电影没那么好的运气,自然票房平庸。其实票房平庸很正常,第一部大获成功才不正常。

5.不充分均衡

微博的局面则是我单方面采取行动没有意义。必须别人也动了,我动才有意义。这种任何人都无法单方面采取行动而做出改变的局面,就叫“均衡”。

信号系统。哪怕上大学什么都学不到,哪怕上大学既花钱又花时间,只要大学能提供这个明确的信号,人们就必须想方设法上大学。如果别人都上了大学,你就更得上大学,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工作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

6.智识的两难

智慧跟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唯一有关系的是年龄,年龄大的人,可能因为经历的事情较多,更有智慧。

提高智慧的方法。如果从第三人称视角考虑自己,我们能更有智慧吗?答案是肯定的,用第三人称看自己的确能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另一个办法是把一个眼前发生的事,想象成是一年以前发生的事,制造一点时间上的距离感。

理性选择需要评估选项,评估选项需要标准,标准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而我们今天发现,人的价值观根本不稳定,可以变化。

他们最后悔的是自己没做什么,而不后悔自己做过什么。

互利者的博弈原则是“一报还一报”,如果这次你和我合作,下次我也会和你合作;而如果你背叛我,下次我一定惩罚你。在无数次计算机模拟中,都是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策略最后胜出。

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你可以像jerk一样做事:

你和别人打的交道是一次性的

一个团队刚刚形成,还没有分出上下级关系

你所在的团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犹豫都会错失良机,那你就宁可做个坏人也要果断决策

如果一个人50岁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跟他20岁的时候一样,那他就浪费了30年的生命。

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最需要这个东西的人,往往并不接触这个东西;而最可能得到这个东西的人,往往不怎么需要它。

一种好东西,如果你已经拥有很多了,那再增加一点就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作用。经济学家把这个现象叫“边际效应递减”。

也许有一些你最需要做的事情,你根本就没有想过。你应该偶尔做一些超越自己“人设”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是个一贯内向的人,那你应该尝试去做一些外向的事情。哪怕是假装一次外向。有个研究表明这会对你大有帮助。如果你是位整天沉迷于技术的工程师,也许你应该偶尔搞搞艺术。

人的大部分思维、动作和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只占极少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07还是要做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