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课的读书笔记(二)

一、一切源自于一定义。

1.定义是什么?

定义是一个又一个的概念。

二、重新定义语言元素。

1.名词性成分是什么?名词是用来指称你能感知的某个人或者事物,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动词是什么?动词是用来描述某个人或者事物的行为和动作的,也是可以被感知的。

3.形容词性成分是什么?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

4.副词性成分是什么?副词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

三、重新定义写作目标。

写作的目标是沟通。

1.你所表达的东西的确是处理过的吗?处理好了吗?

2.你处理好的东西,你确定表达正确了吗?

3.你表达正确的东西,对方真的具备理解的基础吗?

4.对方虽然能够理解,但真的会接受吗?

5.对方会表示理解,甚至会接受,但他真的会当回事吗?

6.对方有疑问的地方,你准备好进一步解释了吗?

7.对方产生误解的时候,你有应急的方案吗?或者对应的方案吗?

8.对方驳斥你的时候,你有足够好的心理准备吗?

四、重新定义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就是让对方明白自己之前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之前他不了解的事实。

五、重新定义修辞。

修辞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他们原本感受不到的东西。

六、做调查做研究。

1.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

2.学习两个学科,统计概率,历史方法论。

七、收集素材的方法。

1.记录卡片。

2.收集类比。

3.收集理论。

4.收集思考方法和论证方法。

a.复杂二分法,复杂二分法就是对同一事物用两个维度去做二分,然后组合出两种情况,然后再逐一分析。

b.进一步拆解。

写作:输入----处理----输出

成功:起点----路径----终点

八、作业。

1.找一篇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文章,用同一种颜色的笔把名词圈出来,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圈出来。

2.把你读过的好书翻出来,看看那有些素材被你错过了。

感悟:

一切的好,一切的做到,都是有前提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出现的,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成功,每一点进步的背后都是缘自看不到的努力。

在学习的路上,方法论掌握的再多,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然并卵。爱迪生说:“没有执行的愿景只是幻觉”。

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大多数时候看一件事情,我们通常会去看它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这件事情的终点,我们常常会用结果来衡量成败,把结果当成思考的重点。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结果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从起点开始,然后通过选择路径,再到达终点的。也就是说,路径直接影响了结果的产生,很明显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路径的选择和优化上,而不是放在结果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确定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前提下,努力努力再努力,执行执行再执行,好结果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常常有人感慨,知识无用书白读了。

如果对于读书没有清晰的定义,那么读书只是在凑热闹而已,凑热闹是无用又无趣的事情。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呢?读书是为了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的进步是成长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取决于有两件事情,一是这个人脑子里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概念;二是那些概念之间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联接。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思考结果,一个人通过读书和学习能够掌握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概念,并让那些概念产生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关联,进而让思考能力大大的提升,最终成长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以上是我这一课的学习感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写作课的读书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