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还是得有的

镜头一:前两天过国庆节,普天同庆,我们小家庭也凑个热闹,为了营造节日气氛,爸爸带着宝宝在窗户上画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一举动,对孩子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对大人也不失为一种家国情怀的渗透。总之,收效显著。

镜头二:去年的万圣节,我特意买了各式南瓜,宝爸亲手制作了南瓜灯,我还在“下厨房”的帮助下自制了南瓜饼,饭后为小宝贝精心装扮了一番,不给糖就捣蛋,俨然一个小鬼头。

镜头三:还是去年的圣诞节,我们全家搞了一个西餐party,虽然其实多半是麦当劳外卖,但老老少少吃的不亦乐乎。我们提前在网上买了圣诞树、彩灯、圣诞帽,袜子等。当然也为宝贝准备了礼物,从此宝贝爱上了圣诞节,他称之为礼物节,因为收到的礼物堪比过生日。

其实,每每过个小节,我们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认知感。通过准备一些节日相关的物品,来增强仪式感,让孩子欢乐之余能够有所收益。

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还是得有的,一来可以作为对此刻生活的记录,二来可以增添生活里的诗意,三来可以观照历史,探访文化。

1 记录生活

平淡生活里的仪式感,最终变成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因为它证明了我们在过往岁月里存在过的痕迹。

记得大学开学之初的第一个晚上,临睡之前,全寝室八个女孩不约而同的纷纷拿出日记本,打算将这一历史时刻记上浓重一笔。多年之后,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生命中那些能永锡难忘的瞬间,恰恰是仪式感记录的人生。即使没有照片、影像,也会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小王子》里有一段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我们的结婚仪式,因其重要而隆重,因其隆重而终生不忘。

又如人的出生亦或是死亡,都是值得期待或是痛彻心扉的,此生唯一,值得载入史册。

这些仪式各有不同,但终极目的都是对此事件的纪念与记录。

所以仪式感带给我们的是生命中那些意义非凡的时刻,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

如果我们平淡度过、匆匆走过,可能不会与众不同,可能会过目即忘。

正因为有了仪式感,我们才会在生活的淘洗下,感悟生命的本质,理解人生的真谛。

2 诗意栖居

我们的生活多少还是需要些仪式感的,即便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用认真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的细节,也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记得一个同事曾说过,哪怕是下楼打个酱油也要化好妆穿戴整齐才出门,这不单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再看看那些穿着睡衣去买菜的油腻中年妇女们,仪式感全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因为她们从不曾知道:生活从来都不是用来对付的,而是用来过好的。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的确,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找寻诗意的栖居之地,让我们这些大地上的异乡人有所依托,而那些生命中的点点绿意确证着我们的存在。

正是这些仪式感,让生活成为了生活,而不是单纯的生存。

它们就像是生活的调味料,把一杯平淡的白开水一点点勾兑成酸甜可口的果汁,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生变得有趣和丰盈。

仪式感,让你没有敷衍自己的生活。

3 观照历史

仪式感,古今中外,都是受文化、环境、传统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自古有之的风俗习惯。因而从仪式感中能够搜索出历史文化的维度。

比如遵循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徒们吃饭之前都要做祷告:感谢主赐予我们事物,阿门。纵然再多的动荡与纷扰,在敬畏主的道路上依然义无反顾,秉持一颗虔诚之心,定会得到主的眷顾。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上层社会仪式感十足,甚至有过分讲究之嫌。

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略见一斑:封建末世的官宦之家穷奢极欲,就拿林黛玉初进贾府吃晚饭的情景为例,座次、进餐流程皆循规蹈矩,这让小家碧玉的林黛玉处处小心,以免出半点差错唯恐众人耻笑。

地球旋转半边再看看日不落的《唐顿庄园》,这是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大战一触即发,但后方的庄园里依旧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尽显绅士风度、权贵气质,服饰别致、宴饮隆重。好一派奢华景象,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

从他们的仪式上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洞悉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的时代变革,可以深刻理解作品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其实仪式感并非离我们很遥远,张爱玲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的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不是女人的小矫情,也不是男人的穷讲究,而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而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好好过。才不枉我们一世为人,因为没有机会重来。

仪式感其实很简单也随手可得,诸如爱人的一个拥抱、一个吻别、一顿用心准备的晚饭,孩子的一个问候电话、一件父母亲的礼物,甚至是儿子陪父亲小酌一杯,恋人的一次约会、一场电影都可以作为某一重要时刻的见证。

生活里处处是风景,就看你有发现风景的眼睛和情调没。

END

个人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

新浪微博(博客) 同名搜索:李拜天2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感还是得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