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花甲之年如何择偶

      几个闺蜜约好吃饭,聊起各自家长里短,觉得小A的经历非常有趣,说给大家听听。

        四年前小A的母亲因得癌症去世,小A父亲在她母亲出殡后一星期便找了个后老伴,比其父小12岁,我们暂且叫她大阿姨,大阿姨对其父照顾特别周到,每晚端洗脚水,嘘寒问暖,倒杯水都要亲自用嘴试过温度后才让其父喝。可是对小A却是拒之门外,从来不让小A去吃饭,其父也从不打电话叫过去家里。有一次小A很多天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很是想念,便去家里看望,可是快中午了家里也没起火的意思,其父说让留下吃午饭,小A婉转地拒绝了。

        不到一年,大阿姨因为偷拿小A父亲的钱被其父赶走,没多久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阿姨,我们暂且叫她小阿姨。小阿姨倒是经常打电话叫过去吃饭,小A一家第一次去,盘子摆了五六个,菜却很少,完全是摆样子,好看不够吃。盛米饭的碗也用的小号碗。以前小A妈活着的时候给小A讲她们小时候吃饭的事,说是当时60年之后,农村条件还是很差,家里人口多,吃饭时只炒一个菜,还是用小碗装,七、八个人围着桌子上的一小碗菜,谁都不敢夹,最后这小碗菜还吃不完,剩到下一顿还能吃。现在就是情景重现,谁也不好意思夹菜,一桌子菜,饭局结束还是一桌子菜,只有小A父亲自顾自的吃,还不时评论一下今天哪儿个菜咸了淡了,哪儿个菜油多油少了。那小阿姨自始自终没怎么动筷子,几次叫别忙了,吃饭吧,也不过是坐一下又赶紧站起去厨房忙了。

        故事到这里也只能说是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不同,我倒觉得人老了再找个老伴也无可厚非,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才需要有个知冷知热的伴儿来互相关照。只是这半路夫妻要找个合适的说起来不一定比年轻人容易呦!

        咱们来分析分析。首先是彼此互相是否能看对眼。虽说花甲之年找对象更多的是为了能在生活上彼此照顾,有个说话的伴儿,但形象还是很重要的。可能见面时还要和自己的前老公、老婆比一比身高、胖瘦,看看他的穿着品味,甚至从打扮上判断对方的审美及收入。

        其次,双方都有过家庭,在以前的家庭里都已经形成了习惯。这些多年形成的习惯最好双方一致,毕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要想改变也不是很容易了。比如喜欢吃清淡还是辛辣?有没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喜清静还是爱热闹?喜不喜欢旅游?有什么特殊爱好?甚至具体到过日子,由谁来做饭?谁来做家务?这两点是一定要有明确分工的,因为有的人由其是男方年轻时就不会做饭,老了因为体力等原因更不可能去学了,而且有些男士年轻时就认为做饭是女人的事。这就与年轻人有很大区别,年轻时可能会因为喜欢对方,而去学做饭以及对方喜欢而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另外就是最头疼的儿女问题。如果儿女已经结婚有自己的家庭,而且通情达理,能够体谅父母,那就比较好办了;如果一方有儿女从中阻拦就是非常大的阻碍。中国人是很注重家庭的,即便父母再婚,也不想失去原有的亲情。因此有很多丧偶老人因为儿女的阻拦仍旧一个人过,因为不想徒增烦恼。

       花甲再婚还要了解彼此的脾气性格。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官,退休了仍然有"官架子";有的人是大款,有时说话难免"财大气粗";有的当了一辈子工人,过日子习惯了精打细算。

        再有就是一定要找个靠谱的。不管是经人介绍还是其他途径认识的,一定要互相了解一段时间,包括对其家人,朋友,亲戚,个人习惯等等。

        其实谁也不想到老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吵吵闹闹、磕磕碰碰和原配夫妻过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磨合好了,另一个走了,又要重新去适应别人真的是不得已。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父母想再重找个老伴,我们做儿女的就应体谅父母,父母辛苦一辈子了,应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现在急性病也很多,儿女们有自己的家庭,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忙工作,难免对老人有所疏忽,如果有一个人能经常在身边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反馈给儿女,这其实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谈:花甲之年如何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