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泱泱历史,数不尽的战乱纷争和风流人物,都如滚滚江河之水尽付东流去,只留下充满智慧底蕴的宝藏,让我们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就提供了教育模式和家长智慧的不同范例,虽然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也有诸多历史局限性,但对于横贯古今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同样可提供宝贵的参照意义。
糊涂无能,粗暴蛮横的楚王
楚王本身无才无德又无能,处处倚仗依赖它国,曾在齐楚交战中不敌对方,把自家太子芈横留在秦国做人质,换得秦国出兵救援才渡过危机,又把女儿叶阳公主送入秦国联姻结盟以示交好,后因芈横在秦国受不了污辱而杀死了秦大夫,被楚王又送到齐国去做质子,以求庇护。
芈横不乐意再做他国质子,楚王就对其诸多训斥,抱怨他在秦国闯下弥天大祸才使楚国遭受如此大的战争惩罚,如果不去的话就用鞭子狠抽体罚到皮开肉绽,蛮恨地叫嚷着:“老子让你去秦国为质,就是要你忍着,你不能忍一时之气,害我楚国遭受如此大难临头,我打死你。”
当孩子没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只是一味指责打骂,没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孩子自然不能鼓起“再战”的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
为子规划筹谋事事大包大揽,指手画脚期待儿子言听计从的芈八子
芈八子是秦国的王妃,在政权的明争暗斗利益纷争中,她和儿子赢稷也被放逐到燕、赵两国做人质,原本以为会客死异乡的赢稷在秦武王贏荡举鼎意外身亡后被列入王位继承人从而人生命运被改写。
为了让儿子的登基大典顺利举行,在行加冠礼之前,芈八子和魏冉背着赢稷自作主张铲除异己,替他扫清登王之路的一切障碍。
朝堂上接受楚国使臣的联姻请求时,没有给赢稷任何商量和征询的过程和机会,丝毫不顾及秦王的实际情绪感受,只说她自己对这桩联姻甚为满意,遂直接替赢稷做主定下了迎娶楚国叶阳公主入秦国为后的婚事,并允诺对方择吉日奉上提亲联姻的国书。
赢稷虽然跟着母亲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困苦境遇,但依然本性纯良稚嫩青涩,对治国理政兴民安邦缺少阅历锻炼,而芈八子却经历过朝堂动荡血雨腥风的历练和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之洗礼,她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再深陷同样艰难险境,自然是处处为其着想,事事为其铺路搭桥,闯祸后又帮忙妥善处理安置,想护孩子周全,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名号,把孩子严密的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但也打击了孩子展翅飞翔欲奋力拼搏的念想,让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归属与成就感。
伴随着赢稷的长大,他越来越受不了母亲那些大包大揽打着“一切为你好”幌子的权威,还有时不时“你该这样、不准那样”的条条框框,感觉到极大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感的内心需求又非常强烈,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他就会采取叛逆的方式反抗。
当芈八子朝后问赢稷是否喜欢楚国的公主时,赢稷摆弄着手里的物件满腹怨气头也不抬的顶撞说:“这又何必呢?在朝上已经应允了人家,现在问我做甚?”只要母后和舅舅喜欢就是了!”。
当舅舅魏冉忍不住的附和芈八子教导劝说赢稷时,他怒气冲冲又充满讥讽的怼回去:“不如这王位舅公自己来坐好了,再娶个漂亮美丽的楚国公主,岂不乐哉?”,魏冉讪讪地哑口无言。而因为和母亲舅公赌气,和他们拧着干,居然连舅公四十诞辰寿宴也借卦象不好的由头而拒不出席。
芈八子佯装出太后的威严,呼叫身边侍从给她拿藤条,要用家法好好训示赢稷,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赢稷却主动去挑选一根最粗最结实的藤条,玩世不恭又充满挑衅的奉上:“太后不必动怒,若觉的稷儿无法做好王,大可以換一个人来,或者把稷儿直接废掉就是”,抵触情绪一览无余。
芈八子被气的目瞪口呆,仿佛不认识眼前站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有些失落地明白,虽然自己一切为孩子着想,期待他更好更强,奈何儿子如今已是长大的鸟儿,不愿再听从母亲的安排,也不再需要羽翼的保护,渴望飞出巢穴,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做走心的父母。
懂得倾听、陪伴、尊重、支持和放手的赢疾
赢疾是赢稷的王叔,也是他最愿意信任和亲近的人。
他愿意倾听赢稷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顺势开导。
赢稷反感母亲和舅舅强加给自己的一切,虽然三年前正是王舅带兵,力克反臣,评判内乱,才保住了江山,可杀伐决断无辜流血牺牲此一来反倒被动欠下舅公天大的人情,所以即使是舅舅寿宴这样本该出席的大场合,他也没兴趣参加。
赢疾了解原因后先安抚了赢稷的情绪,有同理心的劝慰:“是啊,世间很多事愿不愿意做是一回事,该不该做是另一回事,现如今大小朝政都是你母后和舅公在料理主持,你自己试一试就知道其中的难处了,等你做好了再数落他们不迟,好了,随我去将军府吃寿宴去。”
他用身体力行对赢稷的王者之路做竭尽所能的后盾支持,用榜样的力量和开阔的人格魅力做人生方向的指引,用大胸怀、大格局、大视野潜移默化的助力。
赢稷亲政不久,楚国太子芈横在秦杀死一名秦大夫,他一气之下发兵攻楚,原意是命王舅带兵出征以此向母亲和舅舅表明自己要掌握亲政的实权,但王叔赢疾为了缓和他们彼此的关系,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带兵伐楚,楚军不敌停战求和,赢疾则因旧伤发作,回秦国不久就病死咸阳。
弥留之际,他劝赢稷不要责怪自己母亲和舅公,也不要为他难过,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伦,又鼓励赢稷,虽然年轻稚嫩,但只要解开心结和磨砺心智必成大器。
赢疾谆谆教导赢稷,作为秦王切莫局限于自我悲悯之中,要放眼于天下,大爱乃爱天下,大仁必舍小义,王者之心当能藏污纳垢、化腐为金。王者之仁义于普通子民的仁义大不一样,与逝者的哀伤澎湃也绝非一物,所谓王者,民心安稳、社稷昌盛才是天地间之真英雄也。
而经此一事,赢稷醍醐灌顶,认清了自己的现实与职责,发誓克己勤勉自强不息,兴大秦子民,要将秦国建为傲世中原诸侯的第一大国。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的支持很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往往就会顺利渡过难关。切忌动不动就指责孩子,去挑孩子的刺。每个孩子都愿意把事情做好,正向的鼓励才有利于他的进步。只有当一个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的新环境和新职责的时候,自然会在行为上跟周围打成一片,很快融入其中。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告别和重新开始的阶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家长能做的便是相信孩子的能量足够强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孩子并锻炼他的适应能力,让他的人生旅途因为我们的陪伴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