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住建部)及各地市州城乡建设委员会(建委)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资质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法规,并查处了诸多建筑资质企业和部分中介机构。
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反馈巡视情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梦龙 摄)
五月,随着中央巡视组到各地市州进行寻访调查,就注定会出台更多非常接地气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法规。而与以往不同,此次出台的相关政策更多的是围绕建筑企业管理及建筑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
各类型管理办法明确表现出中央将整改建筑行业企业及建筑资质机构的决心,让建筑企业及中介机构在各个方面更加规范、标准。在查阅了相关管理办法及文件之后,这才猛然发现,此次改革的力度和影响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政策出台短短的几个月,整个市场就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受影响的当属资质行业中介机构。在两周前的建筑工程企业资质发布的审查结果,80%的建筑企业未通过审查,差点全军覆没!其中17家工程勘察企业共18项资质升级新申请,仅1家通过;
审查力度的加大,审查规范的加强,无疑让市场各类型中介机构坐立不安。
低到不靠谱的升级通过率无疑彰显出有关单位出台新政新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样,规范化经营及严格的审查管理无疑给了部分弄虚造假的中介机构当头一棒,通过此事件过程中也不难感受此次改革的决心。所以很多资深人士对此进行评论:“2018年多省开展史上最严建筑业企业资质变革,迫使建筑业企业开始了一场以资质为核心的洗牌风暴。”
就在大家纷纷讨论此次改革影响的同时,市场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大量小型中介机构纷纷抛售自己的库存资质进行转型,甚至部分小型中介机构直接关门大吉。在中介做出反应的同时也有大量行业销售、市场、渠道人员离职改行。或许大家都明白,这一系列新规的出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整个市场存在的不规范及行业造假问题终将被遏制,最终日渐规范。那么资质行业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呢?行业中介又应该怎么转型呢?
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解析一下,随着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建筑业的改革也处在“攻坚阶段”。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改革主体框架”离不开: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营改增”、建设信息化和“四库一平台”。接下来的几年,新型行业监管模式的确立,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将从这里起步。另外住建部门一直强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如何体现呢?中介又将如何迎合呢?
其实中介的迎合和调整一定是基于行业企业的规范来进行,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行业企业该如何跟随政策及市场进行改革。围绕改革,明确改革方向,深度解读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后方能得出结论,本人认为主要方向如下:
01特级、一级施工企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特技、一级施工企业,掌握并实现基于BIM等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用;建筑业龙头企业,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和建材采购信息化,逐步形成建才大数据。(建议采购透明化!)
02市场监管
资质无纸化审批。建筑市场行为实时监督检查。建筑企业资质批后,现场业绩核查
03项目管理
全省所有新报监的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部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实时监控!)
升级工程项目监管系统,主要进行施工安全生产准化考评、建材构配件进场报验公式、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完善工程招投标信息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互联互通。(招投标过程透明化!)
04从业人员监管
推行电子证书。
2019年12月前,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现网络化。(二建实行“网考”)
05信用监管
开发招标代理机构、工程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等信用综合评价系统。
整体来说,大致方向为以上五点,通过这五点来贯彻落实改革,实现改革完成“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从而切实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未来已来,未雨绸缪,不预则废。最终祝愿所有资质行业企业,加强管理、组件信息化、迎难而上、稳扎稳打,在日渐规范的资质行业,能守住阵地,等待机遇。而各类型中介,唯有实事求是,加强政策的解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下接下来的洗牌过程中屹立不倒。
内容经微信公众号(转丁丁)特别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转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