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对孩子说:去你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卧冰求鲤、头悬梁锥刺股……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大人们也都喜欢给孩子讲故事,然而孩子们的喜欢是真喜欢,大人们的喜欢则未必,因为他们更多是目的性太强,自觉担负了一种叫做启迪的责任。

 所以孩子们的喜欢,和大人们的喜欢,就往往凑不到一块去。

 大羊大,小羊小,大羊小羊满山跑,这对孩子们就已经是很带劲的画面了,但是大人们因为需要意义,所以就总要加进一些善恶之战、阴谋阳谋,而且还不准孩子们说不。孩子们实际也没能力说不,于是这样一来,故事就只有大人的意念,基本淹没了童趣。

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一听到国学就两眼放光,直觉得国学无一不好,总认为我们现在之所以有种种问题,那都像九斤老太说的那样,“一代不如一代”。然而国学到底是啥玩意儿呢?这恐怕大都说不清楚,大家往往都只是生拉硬扯,往自己,往孩子肚子里猛塞而已。

 就像管仲先生首发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大家都很爱提到,但是却从来很少有人曾告诉孩子,管仲的礼义廉耻是一种什么情境,更基本没人告诉我们,现代意义的礼义廉耻,应该是什么内容。

 管仲专讲治术,他的所谓四维,却是建立在“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之上的,这就是说,士就得世世代代为士,农就得世世代代务农,不然你就没有礼义廉耻,国将不国,国将亡矣,我实在怀疑,这样的四维,你是否真愿意学习,真能够拥护。

 很多写文的人,都是鸡肉鸡毛一起炒,很多读文的人,也都是鸡肉鸡毛全接受,大家都这样弄,不管,还都洋洋得意,拿来教育孩子,自以为大功一件,这才是现在最好玩的事情。

你一直放在枕边,一讲再讲的那些经典好故事真那么好吗?我看它们倒像曼陀罗,说的都是“谁吃我,我就毒死谁。”它们当然不会说,我长得好看,是我的罪。

 1

我们讲孝,最喜欢讲卧冰求鲤。

 临沂的王祥先生,后妈对他非常不好,但他对后妈仍旧万分孝顺。

 有一天,这后妈忽然想吃鲜鱼,但是其时天寒地冻,买不着,于是王祥就像听到发令枪一样,赶紧跑出去,脱掉衣服,躺冰面上了。

 王祥居然没有冻僵、冻死,想必他是火炉,火炉王祥用身体将冰化开,鲤鱼一跳出来居然就是两条,于是王祥就高高兴兴拿着鱼回家,红烧、清蒸、清炖,孝敬后妈去了。

 聂绀弩先生的妻子,有一天也曾经给孩子讲卧冰求鲤,但是没想到,那孩子听着听着,就捂起耳朵,大叫起来。

 别讲了,别讲了,那么冷!

 孝是美德,孝多重要,卧冰求鲤那么孝,多好啊!这位母亲愣住了。

 她却不知道,没想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是很直观,很天真的,她不去抽象,不管什么大道理,直接能看到某种画面,感受到那种冰冷。

 那可不是冷?冷彻心肺的那种冷。你要吃鱼为什么不去买呢?你没钱买为什么不去想别的法子呢?冰化开既然鱼就能跳出来,那你为什么不去凿冰,偏要用身体去化呢?你可是我亲妈,为啥也想让我去做这样的事情!

孩子的母亲当然不是要让孩子做这种事,但是她讲这个故事的背后,肯定也是一种常见的回报心理在作祟,不然,孩子要孝谁呢?

童趣既然基本无望,我们既然都那么喜欢意义,那么我们不妨就只从意义,来谈一下这些东西。

 我们的孩子,却是未经他同意,就生出来的。我们为延续血脉而生,生了就得养,天性就会爱,可是最终,我们却总要把这弄得像一场交易,搞得仿佛是一种赤裸裸的互利关系一样。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一种必然,一种责任。动物尚知反哺,孝,也未尝不是。但是爱和孝,是需要用这种最冰冷,最残忍的方式去体现的吗?如果爱和孝,都是这样不近人情,违背人性,那爱和孝恐怕早已断绝,世间也就早没有什么亲情存在了。

 真正的爱发乎情,来自心,一旦弄得像我养你,就是为了你报答我,那这一定就会使爱变淡,让孩子有一天,有理由去指责你曾经的不到位。孝不是要求来的,越刻意,越远离。孝可以讲,但不能这样讲,讲这种。你都不可能做的事,你也并不会对孩子这样残忍,讲它做什么呢?

 你难道是要用一个虚假做作的故事去教他虚伪?用这样一个不近情理的故事,让他变得不近人情?我们一代代都在讲这种孝,才会缺孝,才会造成假孝,假爱,假人,及各种束缚,和各种违背人性的极端,所以这种故事,我们是真该打住了。

 真正爱孩子,不是要求他奉养,而是培养他能在新潮流游泳,而不致被淹没的力量,而是开门放闸,让孩子出去,既解放自己,也解放孩子——这话是许多年前,鲁迅先生说的。

 你只要把真正的爱给孩子,真正的见识、知识、道理给孩子,他有一天回报给你的,就必是真正的爱和道理。我们难道不正是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

2

我们讲教育,最爱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孟母的家,靠近坟地不可,说是怕孟子老跟那里的孩子学哭丧,靠近市场不可,说是孟子老跟人学商,靠近屠户不可,说是孟子老跟人学杀猪宰羊,孟家最后只有靠近学校了,这才完事,孟母当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

岳母,她为了让儿子能够有爱国之心,忠烈,就在儿子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个故事跟孟母那个故事,都是千古流传,美名远扬。

然而这两个故事用于说明母亲用心良苦尚可,要说教育,则就太离谱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很大,但是古来贤人都是靠三迁四迁才成的吗?他们的居住之地,什么环境没有?他们中起于草莽的又有多少?他们中故意选择隐居市井荒野的又有多少?靠迁来迁去成功的,却似乎只有他们老孟家。

 孟子当年那些表现,却不但是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还因为他小,有模仿天性。孩子只有按照父母的观念、要求行事,古今无别,大家往往是并不关心孩子的天性和兴趣的。学学哭,学学商,学学杀猪宰羊,怎么了?这在过去或许还算个事,但在今天实在不值一提。

 真正的问题却在,孟母迁到学校那边之后,就没有不好的人,不好的职业,不好的风景,孟子就真再只会一概学好了吗?我们常年住校的那些孩子又怎么样了呢?都成了孟子?

人一生中选择环境的条件、机会到底能有多少?我们到底是教给孩子适应环境,在环境保持自身,奋力拼搏的能力重要呢,还是让孩子躲来躲去重要呢?这世上哪有净土,你躲得过来吗?我倒是看到一份资料,大多数年轻人换工作比换衣服都多、都快,他们在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呆上一二个月。

 是什么让年轻人这样急躁,这样只能迁就自己的?难道不是因为对环境抱怨太多,对他人抱怨太多?人不能修身养性,改变自己,只怕放到哪里也都不行。

 孟母真正看来,可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控制太重,且太过计较的人。后来的孟子也不太宽容,妻子在内室因为天热,穿衣服太少,他就休掉了她。这事就是孟母都觉得不合理,可他却怎么都不行,倒好像他从来不曾让妻子脱光似的。

这种教育显然不过只能使孩子过多注重环境条件,放弃自我,推卸责任,动辄抱怨、遣咎而已。

 再说岳母刺字。

 还是那句话,那些忠臣良将,英雄人物都是刺字刺出来的吗?岳飞背上那四个大字,可都是一针一针干刺出来的,这母亲可真够狠心。

教育儿子精忠报国就一定非要刺字吗?这种残忍的教育方式,恐怕只有有病的人才想得出,做得出。

谁之国,这不必谈,那个时代就是这种认识,但是爱国是心里的东西,岳飞如果不爱,就是刺遍全身也没有用处。老太太这样一来,反倒是培养出一个只会走直线的儿子,同样的爱国,同样的功高,韩世忠活着,岳飞却死了,还带上儿子。

真的死得其所吗?如此残忍,如此违背人情的教育方式,你真的需要吗?你真还想它变幻花样,一代代持续下去吗?古人的教育方式在影响我们,我们的教育方式在影响孩子,当下的种种裂变,你又不是没有看到。

 过分挤压只会使牛断奶,过分逼迫,太过急切只能造成一个个畸形人格,我们光触目惊心却跟随惯势停不下来,又有何用?

 3

我们讲精神,最爱说的是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这更可笑。

 精卫填海表现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人类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或许是,但是征服自然是这样征服的吗?人类需要的是这种毅力和意志吗?

 精卫本与大海无冤无仇,她是因为被海水淹死才恨上大海,要复仇的。然而她最终当然也就只是在衔着木石,不断飞来飞去填海,做无用功而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常识,你能够去恨水吗?这个故事原也不过是说明人生命的脆弱,大自然的强大而已,你又何必非搞出那么多附加?意义有时候真是害死人的东西。

 复仇,从来更多是一种盲目,人类动不动抱怨这那,痛恨这那,吃不得一点亏,这更是现实。

 征服自然的渴望我们自然有,也需要,但是征服是一种合理征服,一种利益征服。敢叫日月换新天这种事,在人类社会或许可以,但在宇宙恐怕行不通,为了无妄的仇恨非要去填塞大海,这就更加荒谬。

你可以说那是神话,但神话是人造出来的,无非人意,而且还先是大家都不只拿它当一个神话故事来讲的。古人对自然之谜未知更多,这不过是一个超人之梦罢了,政治性地附加为劳动人民的毅力和意志,这自是后人的刻意为之。

 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把自己逼入死胡同的做法,愈用力,愈等于自杀,教育孩子坚持之外,我们实在还应该有一句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很重要,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较劲自当量力而行,选取最大的价值。

人生短暂,生命切不可浪费在无益的情感和行为上。放弃怨恨,放弃钻牛角尖,这自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后人编造出精卫填海后说,居然让一只海燕跟精卫结婚,又生出诸多小精卫,一代代都去怨恨,都去复仇,都去填海,这可真是不屈不挠。

 我们可不真正是直到今天,“还在做着这项工作”?用错了地方了啊,这跟现在的填海工程完全不是一回事。个人之力何其渺小,个人生命长度何其短暂,人只能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愚公移山,这是为用,人们常说这故事是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就能成功。但是世上的事真只要有恒心、努力就可以成功吗?老愚公他成功了吗?他全家人啥都不干,一年才一个来回,还是靠担子、簸箕之类,我真想知道他们吃什么,这到底是为啥。我更想知道天帝管这闲事,非要移走那两座山干嘛。他们喜欢做就做去呗,这居然也要感动。

 山不增加,不代表你就可以挖去,子子孙孙无穷尽,不代表你就应该只干这无益无聊之事。山走不如人走,挖山不如学习造炸药,造机械,这怎么就值得大肆表扬呢?

 功不必在我,这对,但学会暂时对地球这种庞然大物退让,更对,一代代人为了一个目标奋斗,这对,但一代代人都不知进退,不知选择,只知盲目苦干这绝对不对。

 生命旅途,人人无非过客,你何必非要整出些事来,让地球恐惧?

 相信我,地球的恐惧,那从来都只是人类的意淫而已。

 4

我们讲努力,总爱说什么头悬梁锥刺股。

 这又是一种不近情理的残忍教育,对我们这个时代尤其不适宜。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欲望炽烈的时代,急功近利的时代,什么都想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高喊努力,本身就在自残,所以就出现了那么多自杀、猝死、暴力、扭曲和精神疾病。

 都那么急吼吼地干嘛呢?都那么急着过标配生活干嘛呢?时代已经在催逼得人发疯,你已经在每天想杀死自己好几次,干嘛还非要去讲什么头悬梁锥刺股?

 我知道,你这肯定又是在讲精神,你总不怕孩子们比你更显得像非人类。

料想,有些人看到这种批评,肯定会认为我这是在故意挑刺,但我只能说,这类人显然没有看到,我们的教育存在多大的盲目性。

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像搬运工,遇到经典就只有说好,大人们在全盘拿来,小孩子们也都在全盘接受,我们其实都像极了流沙河所说的那二只老鼠。

“Y先生微闻室外阳台上有尖嗓子在吱吱说话。侧耳倾听,是两个小动物在评论街上的叫卖声。一个说:‘听那旋律,美妙之极。’另一个说:‘颇有民韵风味。’Y先生出去看,见两只老鼠坐在花盆上,转动耳朵,闭目欣赏。此时街上正在叫:‘耗子药,耗子药,耗子吃了挣不脱。’

Y先生说:‘读懂原著,再来评论。’”

你瞧瞧,我们有多附庸风雅,多能装。我们装完了,却还要让孩子装。

 别人说好就一定好吗?不懂也好?过去的就一定好吗?在什么时候都好?好就只有好吗?那为什么太阳上面还会有黑点?你那么讲意义,是否也该一分为二,让孩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多样性,故事的糟粕与精华,经典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而不是只有简单粗暴,胡乱硬塞呢?

 “同理发匠见面,他注意你的头发,同刽子手见面,他注意你的脖子”(林林),同写文章的人见面,他注意你的脑子。人家都在设计我们呢,我们难道不该高呼一声,还我头来?

 我们就应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评精神、自由意志的孩子,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一根筋的孩子。

 孩子们就应该能质疑,能甄别,能取舍,敢说不,爱谁谁,管它经典,还是名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应该对孩子说:去你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卧冰求鲤、头悬梁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