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万岁的时代,保持精神饱满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多。大部分人都会想方设法折腾自己,想活的无比精彩。直到时间越过越快,下班到家什么都做不了。我想世上所有的工作,做到最后都是拼精力。有次看到知乎上有人提问:《纸牌屋》中的大人物经常晚睡早起,甚至彻夜不眠,第二天可以正常工作,这真实吗?
我给这个回答点了赞:“应该说没有那种精力的人熬不到那个位置。”我想,所谓精英,首先要精力好。但是普通人可以通过对精力的管理完成逆袭:
一、目标感
持续的精力,来自于内心对梦想的沸腾。目标就是动力,动力启动情绪,情绪释放行动。懈怠的人生,是因为失去了目标而随波逐流,被沿途风景影响、被周边环境洗脑。所谓目标感,功利一点说,就是目标完成后带来了什么好处,这个行为由环境和情绪推动的,冥想可以启动情绪。
现代人之所以焦虑,就是缺乏具体的目标感,看到什么都感到紧缺,觉得都应该体验一下。像个风筝,被任何方向刮来的风,牵着到处飞,最终被空虚无聊消耗掉贵重的精神能量。因此不断追寻更高的刺激和更短的反馈, 《王者荣耀》这种时间大杀器应运而生之后,精力更加不够用了。
二、环境
合适的环境能在第一时间积累情绪。试想,临近考试大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精神能量放在如何对抗糟糕的学习环境上,另外一个大学生的已在图书馆与数百人一起自习,哪个学生会感到精力充沛?我想应该明白吧!
既然环境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学校时一定要逃离宿舍这个吞噬时间精力的黑洞,到图书馆去,到咖啡厅去,到教室去;在学风败坏、不思进取的学校里,一个人如果表现出朝气蓬勃,不断精进提升的话,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排斥,久而久之,他的内心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我的潜意识中是想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但实际上我却和他们格格不入,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身边的所有人不但给了你行动的基本标准,在你偏离这个标准的时候,还后悔给你一定的群体压力。大学宿舍里集体开黑王者荣耀时,你要去图书馆看书,他们不但不会鼓励你,还会觉得你在装逼,同集体压力把你扯回来同化你。
好环境可以为情绪提供能量加成,辅助情绪的延续。让人精神恢复的速度加快,我们对环境的选择也就是对状态的选择,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用意志力来克制环境,而是用环境来让自己效率提高。因此要尽量减少自己在卧室的时间,卧室是时间的黑洞,也是意志力的坟墓,懒惰的培养皿。
三、健身
如果身体素质不好,连精力都无处发生。身体就像一块手机电池,充电的方法就是定时且适量的运动,充足而高效的睡眠。健身会让身体的血清素增加,产生的脑内咖、肾上腺素,都会提升正面情绪、缓解压力并提升幸福感。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那种大汗淋漓后的神清气爽,会为你换来成倍的高效时间。
精力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运动。适度健身会让人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辅以高质量的水和食物,这些就像汽油,劣质的汽油不是跑不远的问题,而是会损坏车辆本身。电视剧编剧写到的精英人设,运动习惯必须有,《欢乐颂》里面安迪每天晨跑,《纸牌屋》里克莱尔坚持夜跑。
四、音乐与情绪
人去做事情是需要一种情绪。但是情绪的使用是需要能量的,没有能量就不可能有情绪。情绪的掌控力是巨大的:黑马与白马的故事,情绪在进化中远早于理智的出现时间。可以这样说,人都是被情绪怂恿的,我们可以很轻松控制理智,但是情绪出来了却很难通过理性来控制,但是音乐却可以控制情绪。那个十几年前的经典的游戏:帝国时代,在规划地图的时候,就是计划和培养情绪的时候,在开始玩的时候,就是释放情绪的时候。
所以说,无计划不执行,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在预先准备的时候,积累了情绪,在做的时候,情绪就能得到释放了,没有积累就没有释放,还可以尝试冥想,而冥想却是可以启动情绪的,音乐却是用来维持情绪的,情绪所能调动的力量是理智所不能企及的。有些浪费注意力的习惯越早克制受益越大,比如没事刷开朋友圈,与群里三观不合的无聊人士撕逼,潜伏在哪里抢个几毛的红包,王宝强又出来了我也凑个热闹等等。
我们每天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没法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了,而无关的情绪对精力的消耗是无比巨大的。
五、咖啡和茶
最后,咖啡因可以用来维持身体的亢奋。咖啡因是让身体觉察不到疲倦,他只是推迟了累的感觉,让人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变得非常敏锐,大脑异常的清晰,有时会灵感爆棚,我认为用来维持巅峰状态最好不过了。
随身准备好耳机和眼罩,在任何可以休息的场景下打个盹,在还没透支的情况下主动休息,比累傻了摔床上的恢复效率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