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穿洞,神来之笔

        颐和园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处皇家园林,且不说它给人的遐思和惊叹,今天单谈一下十七孔桥的奇迹——金光穿洞。

        金光穿洞发生于冬至前后,此时太阳位于最南方,日落偏西时分。日光斜斜地穿过十七孔桥的桥洞,宛如点亮了盏盏明灯 ,形成一幅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观。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有幸我到北京办事,刚好赶上欣赏这难得一见的景致。

        那日下午四时左右,于料峭寒冬中我们匆匆赶到颐和园。

        园中空旷萧瑟,没有一丝绿意。诺大的昆明湖不经意间亦结了厚厚的冰,夏日里的碧波荡漾踪迹全无,只有一片芦苇优雅而倔强地坚守着岗位,为昆明湖增添了一份成熟,一丝韵致。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沿着湖边向前走,妞妞调皮地捡起一块儿石子,奋力砸向湖中,本指望能听到点儿动静,却只见石子骨碌碌地跳向湖心,竟连一丝儿白印都没留下,而她却被冻得双脚乱跳。空气中的寒意刺得人皮肤生疼,北京的冬天不比洛阳,那个冷,直透进骨头里,让人无端生出一股怯意。

        路上行人纷纷,步履匆匆,皆指向一个方向——十七孔桥。

      寻思着今天既非节假日又非周末,观景的人一定不多,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人所料。

        远远望去,桥上人头攒动,跟过年赶大集亦不遑多让。我看看天空,红日渐向西沉,十七孔桥犹如一条金光灿灿的巨龙,横亘在昆明湖上,威武,迷人。

        蓝天,暮阳,金桥,孤独的柳枝……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冬日落晖图。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正沉醉于这寂寥的华美中时,Mr潘急急地拉我向对面湖心小岛奔去。原来,那竟不是金光穿洞,奇景应在桥的另一面。

        越过十七孔桥,抬头望去,我不禁大吃一惊,哇!这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密不透风,都聚集在岛侧小径上。大家装备齐全,三脚架,照相竿,手机就不用说了。看谁的脚尖掂得高,谁的手机举得远。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骇人的一幕让我立生退意,但又不舍眼前即将见到的美景。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汹涌的观景大军。

      妞妞麻溜儿地爬到Mr潘的脖颈上,欢声叫着:“妈妈,好漂亮啊!爸爸,给我手机。”Mr潘似一头大黄牛一样驮着妞妞向人群中挤去,我也不甘示弱地爬向高处,站在一块儿大石上。

        透过斑驳的树枝,我不禁为眼中的景象惊呆了。

        那是一个怎样让人迷幻的画面呀!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七个桥洞一字排开,洞洞红彤彤似着了火,又似点起了盏盏大红灯笼。这红,映在冰面上,冰为之着迷;趁在蓝天下,天为之失色!整个场面,如梦如幻。它让你惊叹:这哪里是人间,这乃是到了精灵世界啊!如此奇幻,这般诡异!

        “静”是此时唯一的主题。许是大家都怕惊扰了眠在其中的游龙吧!又许是过于沉醉而无暇言及其它吧!就连拍照的咔嚓声似乎也听不见了。众目一致,望向那红色愈来愈浓的桥洞。大家的神色是期盼的,庄严的,甚至是自豪的!

        此时,风儿住了,空气中的寒流也怯生生地偷窥着眼前的一切,不再肆意地攻击人的皮肤,岸边的柳枝亦羞答答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这里的上空,洋溢着一股暖流,一种天人合一的舒适气息拂过每个人滚烫的心田。

        随着红日西沉,刚刚醉人的红渐渐褪去,转而幻变成了柔和而高贵的金。虽然已没有了前刻的惊心动魄,但也许此时才是它成熟而最富魅力的瞬间吧!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群开始散去,终只落下西边天空那轮收敛了所有锋芒的红日。桥洞里,那抹若隐若现的红也已消退。暮色中,十七孔桥依旧孤寂,尽显苍凉!

        在离去的路上,方才陆陆续续听说,为了一观“金光穿洞”的奇景,有人不远万里,把设备空运过来,只为拍到那最灿烂辉煌的一幕。也有人几个小时守候在那里,以求最佳观景点和拍摄位置。我为他们的执着感叹,但更为能够创造这种奇景的古代筑桥设计师们的精湛设计而拍案叫绝!能够精准地把握住夕阳斜穿桥洞的时间、位置而筑桥,并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思的绮丽景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把自然和人类的智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感叹的同时又由衷地敬服!

        颐和园金光穿洞,人类完美利用自然的智慧的结晶,值得一看,一走的地方!

金光穿洞,神来之笔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光穿洞,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