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巴比特全新品牌活动——“Chainge”区块链技术沙龙第一期在杭州举
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区块链协议的思考与分析”。比原链(Bytom)CTO朗
豫、量子链(Qtum)核心开发者何华明、imToken首席架构师陈恺、因特链社区创
始人岳利鹏、万维链(Wanchain)产品总监杨涛围绕区块链协议与升级做了精彩
分享。
比原链CTO朗豫以《Bytom协议扩展性设计》为主题,首先介绍了区块链扩展性,
主要包括全网协议可升级、故障可收敛处理、可持续发展三方面,而最终要达到
的目的是保持区块链账本记录的可靠性。
在区块链协议升级中,朗豫认为需要考虑节点之间协调、协议的设计安全、实现
安全、特性安全四个方面。如如何使全节点都能适应最新规则、新协议是否引入
了漏洞,是否改变了一些预先限制、程序中是否存在容易忽略的bug等等。
区块链协议升级措施,主要分为硬分叉和软分叉,朗豫认为硬分叉的核心是完全
兼容的模型,主要特征为:以前不能用的现在能用、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升级快
速。理想情况的硬分叉应该是通知所有节点升级程序,共识维护者完全知晓,且
绝对算力支持;不理想的硬分叉会造成系统停止运转,失败的硬分叉甚至会导致
用户资金受损。
软分叉的核心是前向兼容性,主要特征为:以前不能用的现在还不能用、以前能
用的现在可能不能用、非优雅升级、付出代价较小,升级持续时间长。安全的软
分叉在扩展性升级方面,应增加新的规则和特征,一些以前保留的数据位被使
用。在约束性升级方面,现存的规则被部分废除,过滤“无效”交易,常用于性
能优化和功能淘汰。比原链采用的是“Tick-Tock”循环模式,可以实现安全的扩
展性升级、约束性升级。
量子链核心开发者何华明在主题为《量子链的分布式自治协议》演讲中围绕使用
自治协议对升级和分叉管理的背景、影响分叉的因素、分布式自治实现的无分叉
目标的可能性三个方面,对区块链协议与分叉的技术背景展开介绍。
在使用自治协议对升级和分叉管理的背景部分,何华明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例,
认为分叉作为一种网络和软件升级的手段,无可厚非,尤其在出现需要修复的关
键漏洞时侯。如何达成分叉的共识,并降低分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整个区块链
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影响分叉的因素部分,何华明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算法及功能(如共识算
法、加密算法、交易脚本、虚拟机)、策略及参数类(如区块大小、出块时间、
交易数量、Gas策略)、关键漏洞(如The DAO事件、Parity多重签名钱包代码漏
洞事件)。
在分布式自治实现的无分叉目标的可能性部分,何华明认为策略类是比较容易实
现的,另外还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手段实现区块链网络的自动演化及无分叉,如量
子链采用分布式自治协议(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DGP),基本
实现了对参数类的分布式自治。
imToken首席架构师陈恺做了《区块链钱包如何适应区块链升级》主题分享,陈恺
认为区块链分叉就是系统升级,程序升级包含数据和算法,很多时候是算法的升
级,并以The DAO事件、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为例介绍了以太坊的历次分叉。
接下来陈恺介绍了区块链钱包的特点,当前主要有轻节点钱包和轻客户端钱包。
轻节点钱包本身就是一个节点,和整个区块链网络连接,需要等待区块同步到本
地,效率较低。ImToken是一种轻客户端钱包,将服务端历史交易数据全部拉取过
来,并做结构化的处理,效率较高。
因特链社区创始人岳利鹏为大家分析了EOS项目。岳利鹏认为,当今区块链世界分
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链+币”;以域名币、比特股、Steem为
代表的“链+专有应用”;以以太坊为代表的“链+通用平台”,再就是以EOS为代
表的“链+操作平台”。EOS作为一种企业级操作系统,对链的基础功能进行了强
化和封装,提高了应用开发者的关注层次。
岳利鹏表示,区块链应用如果真要把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去中心化改造,需要满
足的一些条件是:可以支持上万用户同时在线、普通用户使用免费、升级和bug修
复简单、低延时、高并发。
EOS采用了bitshares和steem里用过的DPOS共识机制,EOS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被标准化实现,并与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分离,这也是EOS自称为操作系统的原
因,其另一个比较大的特性就是并行执行。
最后万维链产品总监杨涛以《万维链隐私保护与跨链协议》为主题对万维链项目
做了介绍。万维链是区块链初创公司网录科技孵化的区块链项目,整体设计目标
是支持BTC、ETH多种公链数字货币跨链交易、基于智能合约代币的隐私保护、通
用跨链交易协议、可基于万维链开发多数字资产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