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写作12 | 人的五个层次——卡片002】

属于我的第二张见感思行卡片,来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第二讲。

02/1000 如何判断和观察一个人?——人的五个层次

见:
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从外到内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浅层关系-表现)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浅层关系-结构)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深层关系-框架)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深层关系-范围)
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深层关系-战略)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感:
说起我和LG的长期关系,能从19岁走到41岁,过程很痛苦,我一直想想明白原因,也希望以后的路能走的幸福些。看了这篇文章,还是加深了自己对人、对己的很多理解,也多少明白了些自己痛苦感的根源。

我一直想和LG建立深层关系,或是说我想感觉到深层关系,我想触及到最核心,但是总会触发我俩的情绪,总也谈不拢,这导致我在关系中的存在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一直纠结在这个点上。

实际上关系中的存在感是儿时原生家庭中的缺憾,到LG这成了巨大的缺口,我希望填补上这个缺口,越想越不得。

思:
昨天在吴伯凡老师专栏里读到:当你把要素看得越清楚的时候,事件往往就越不清楚。换句话说,你对“有”的感知越清晰,对“无”的感知就会越渺茫,甚至没有。而要素谁都能看见,只有从中看出事件、看出“无”的人,才是高人。

这些年对于和LG的感情,我就是揪着要素的细节看,因为每个细节自己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感受,不好的感受马上来发酵、强化,然后就忽视了整个事件,LG给的各种关心、买的各种礼物、付出的各种心思,都不见了。

某种意义上,我和LG是特别像的人,不喜社交,敏感,生活把这些极端的人都堆在我面前,爸爸那种超级甩手掌柜、妈妈那种控制欲强烈的人、LG那种不爱和人交流的人,让我觉得自己的一生,能把这几个亲人完完全全的了解清楚,搞明白,弄清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很不容易了,就是想想明白他们几个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也会是这样的人)成为我最强的动力来源,完全屏蔽了我对外界、对他人的好奇。

也许是害怕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才是我的痛苦来源。害怕自己和爸爸一样对身边的人毫无需求;害怕自己和妈妈一样总是控制命令身边的人;害怕和LG一样,闷声思考,不爱交流。

行:
对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容易采取主动的行为和他们相处。他们都是我最该爱的人,会好好爱他们,也就能跨过自己心里的坎,好好的爱自己。

对妈妈的行为,不生气,平和应对,有错说错;对爸爸主动找话题,能搭上话时就搭两句;对LG如实描述自己的感受,不抱怨不挑刺,慢慢化解内心的空洞。

要能看到整个事件:双亲健在、夫妻恩爱、钱财适中、时间自由,心存感恩,筹划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5分钟写作12 | 人的五个层次——卡片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