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俱乐部在举办围棋比赛。
一个不起眼的小孩已经在棋盘旁整整站了一个上午,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注意力高度集中。
集中到什么程度呢?入了神,着了迷,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自己。
而且,第二天,他又来了,又专心致志地看了一个上午。
终于,这个小孩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因为于下棋而言,拥有强大的注意力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这个小孩当时年仅6岁。
他就是后来的围棋国手、世界冠军常昊。
看到一个统计,说现在全世界每年诞生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推特(微博)信息,4万件新产品……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核爆的时代。
如果说早几辈的人们因为信息渠道来源狭窄而求知若渴,那现在的我们则不知不觉地,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在海量的、扑面而来的信息轰炸下,我们无从选择,甚至为此焦虑,惶惑,手足无措。
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也给我们送来了足以让我们晕眩的“精神补品”。
面对更多选择,反而令我们无从选择。
一不小心,我们丢失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注意力。
早在1971年,诺奖得主Herbert Simon就说过: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而这句话也在不断地被验证,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时无刻不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并被它们干扰:
看书时想上网,上网时想玩手机,玩手机时又想听音乐,结果一件事情都没做好,更把需要关心的人,事,物抛诸脑后……
就这样,注意力,也就是专注力,成了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说过:未来当信息爆炸、服务共享、商品贬值后,唯一值钱的,将会是一个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向哪里。
你,是否拥有这件奢侈品?
>>注意力来源于兴趣
“压”的繁体字是“壓”,上面的“厭”是“厌”的繁体字,说明人做不喜欢的事才觉得有压力。
做喜欢做的事,感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村上春树说得更直白,他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所以,要做到专注,首先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培养对所干事情的兴趣。
以兴趣为基础,专注才有了更大可能。
>>对手头的事情兴味索然,也要强迫自己行动,让自己快乐起来
其实,很多人的所谓“没兴趣”是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体会不到其中的成就感,而没有成就感自然就不能生发兴趣……结果陷入了死循环。
而要脱离这个死循环,就要强迫自己行动起来,体会其中的快乐与成就感。
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在其Flow(心流,即忘我境界)理论中指出,当人们去做真正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时,会全身心投入进去,而忘记了身边一切事物的存在;自我消失了,时间也仿佛过得很快。每个行动、动作、思想都不可避免地跟随着上一个,就像演奏爵士乐一般。人们全身心投入,并且在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技能。这个时候人们的创造力会到达顶峰,一个小时的工作能够顶得上三四个小时,这就是Flow的力量。
可见,无论有无兴趣,都要全身心投入,这样你才有可能体会到Flow的美妙,继而有兴趣投身其中,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很多,但在我看来,最首要的是要自己静下来:先是心,然后是身体。可以在行动前先给自己做一下心理建设:
方法很简单,在思维上转念,继而体现在行动上。以我自己为例:
在我注意力被分散,开始做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如玩手机刷网页)时,我就会问自己,这件事情对完成正事有帮助吗?
如果没有,那我就果断放下,干正事——正事不分大小,可以是工作上必须完成的事情,也可以是计划好的看多少页书等,总之是计划中的、不可以更改的——因为正事始终都要干的,你干与不干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何不先干完它再彻底放松呢?
如此思维,行动……直到正事干完为止。
刚开始注意力比较难集中,投入干正事的时间会比较短,但随着这种思维习惯的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在一件事上养成了心无旁骛的习惯,意味着你的做事习惯已经慢慢形成,可以鼓励一下自己——通常这时候的成就感已经是最大的鼓励。
此时,你会发现有了很多可以“纵情享受”的时间,你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继续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做,如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让自己有成就感的。
接下来,你会发现你一天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效率上来了,而且因为你已经把计划中的事情做完了,放松起来更彻底,因为再也没有“待干事项”带给你的焦虑与疲累的感觉了。
以上纯粹是我的个人体验。
具体说到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很多,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这里不再赘述。
现代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说:如果你看到了障碍物,你的眼睛就已远离了目标。
而分散你注意力的海量的信息,就是令你的视线远离目标的障碍物。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诸位顺利。
PS.其实我一直认为方法论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确定的方向,有了端正的态度,很多方法都可以学到,要做的只是持续的行动而已。这也是我比较少写方法论文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