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容应对迷茫和焦虑

如何从容应对迷茫和焦虑_第1张图片
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

大学毕业生或年轻人怀着对社会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但被磨平了角,甚至一路磕磕碰碰,最后对社会麻木,对未来也失去了信心。

记得前阵子网上还流行着这样段话:

“别跟我谈理想,戒了。”

听上去很酷的一句话,道尽了所有人的无赖和对社会的失望。

由于当今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严重脱节,有的人刚入职几个月就面临频繁跳槽,工作几年后的人也没了激情,ta们对未来感到了迷茫,通常,焦虑也会伴随而来。

为什么会迷茫?

对外部环境缺乏客观规律认识,这是迷茫的核心原因。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客观规律的认识,知识储备量远远不能胜任实践性强的工作,ta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体现在两方面:

1.对工资不满意。由于刚入职,有人可能还在试用期阶段,工资偏低,与周围那些入职很久的资深老员工比较,落差很大,再者同学之间也会相互比较,最终ta们就会抱怨工资太低。

2.对当前的工作类型或岗位不满意。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原因在于,ta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的就是热门专业,有的还可能是父母帮忙选的专业(当然,以语数外为主的高中毕业生对那么多专业不可能有太深入的了解)。毕业后,ta们大部分人会对本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一个主观的感觉,当ta们迈入职场,就会选择自已认为喜欢的行业,或者是相对赚钱的行业(生存第一嘛)。

待到入职后,才发觉很多时候心有余力而不足,专业不对,一切都得从基础开始。专业对了,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个过程。

ta们不满意了,耐不住了,开始跳槽,谁知隔行如隔山,每换一个新的环境,一切又得重新开始,于是跳槽越来越频繁,恶性循环开始。

不满意会导致ta们对自身开始否定、怀疑,对未来何去何从更就会加迷茫。

这期间,有的人或许暂时忘记了曾经的理想,有的干脆直接丢弃了理想(对于这类人,我们不予评论)。

一旦重拾理想,与现实对比,差距太大,便开始焦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焦虑是因为对理想缺乏客观规律的认识(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心里阴影。

理想是需要时间,需要作出系统规划并努力学习实践试错后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迷茫是生命中一个过程,焦虑也是生命中必经的一种状态,正确的认识TA,接纳TA,然后努力地克服,学会积极正面的思考问题。

当迷茫和焦虑来临时,卸除内心焦虑和人生迷茫,有二个路向:

一个是向外求,到社会上去闯荡、去追寻、去拼抢,发现新机会,找到新路子,重拾“忙起来、干起来”的状态。

一个是向内求,回归内心,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强大自己的内心力量,修养自己的品格和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正儒者,就有这种精神力量,所谓“修身以待天下”。一个真正的儒者来,人生观一旦确立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么,穷达命运,能奈我何?若穷,我就过好我自己的日子、不给社会添麻烦;若达,我就关心关心天下、为社会做一些担当,不焦虑,不迷茫,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向外求,能重新找到“干劲”,当然好。如果一时没找着,也无妨,那就向内求,回归内心,涵养自我。有事就去做事、事上磨、锤炼能力、积累经验;没事就读书、锻炼身体,建设知识结构,储备体能,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体味生活。你如果确立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就没什么好焦虑和迷茫的了。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给自已点耐心,给理想点时间,理想的日子就越来越清晰,越走越近了。

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

说明:本文倒数第二、三、四段文字引用和君商学院王明夫老师的观点,希望大家仔细阅读体会老师的良言,将其内化于心,价值最大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从容应对迷茫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