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与皇权的勾心斗角

周秦之变,结束了周朝,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而伴随着分封制的取消,贵族也就都没落了。而中国也就从贵族社会转入到了豪族社会。

豪组社会的开端是在汉朝魏武帝时期,当时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修养生息,国力得到了恢复,经济,农业等也得到了发展,这使得一批商人富有了起来,这些人,再加上那些没落的贵族,就被我们称为豪族。

豪族在地方上是有自己的威信和号召力的,这些号召力,使得皇上在收税上有一些困难,但是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豪族至少不会对皇上的行为,决策,提出批评,从而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但是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汉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那么这时,豪族的生计问题已经被解决了,当初级需求被满足时,我们就会追求更高的需求,于是这些豪族们就会在文学上下文章。而这些豪族接触到儒家思想变得有文化,这时我们称这些有文化的豪族为士族。他们就会对比皇帝的行为,那么就会发现皇帝的种种不足,从而口诛笔伐,这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可是皇帝又偏偏不能拿他们怎么办,于是便像用另一种人来制衡他们,便是地方官僚。

但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官僚是通过钱来养活的,可之前已将说了,豪族会影响国家收税,那么随着豪族的越来越强大,国家已经没有钱来养活官僚,那么官僚就不会继续指望着,自己的一点点俸禄,于是他们就一同串联起了贵族,来了一手监守自盗。豪族因为官僚的加盟越来越强大,那么国家的税收也就越来越少,就这样,朝廷越来越弱,豪族越来越强,于是就进入了豪族社会。

皇帝自然不愿意看到,朝廷就这么被压制下去,于是他们就想着找一些,没有背景的有文化的,有志之士,把他们培养起来,来对抗豪族。那么这些人的关键,就在于有文化,可是要知道,汉朝之前,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到了汉朝造纸术,以及印刷术,完全不成型,那这就导致文化传播的代价太大了,洛阳纸贵,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何况那已经是到了西晋时期,因为代价大,那么那些没有背景的百姓,根本没有能力付得起这巨额的费用,而能付得起费用的便是豪族。

于是这个想法只能放弃了,于是皇帝就看上了这群人,这些人的一切都是因为皇帝,如果没有皇帝,那么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他们便是宦官,和国戚,皇帝想通过他们对抗豪族。这就出现汉后期的宦官外戚交错掌权,这样的外戚专权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后世的皇帝看见了汉朝的结局,也不敢在使用宦官外戚了。只能任凭豪族发展,而这些在首都的豪族之间也会互相联姻,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这样的在关中的关系网,也被成为关陇集团,也因为这个集团,造成了关中本位的现象。可皇帝依旧是皇帝,名义上他依旧是那个应该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那么一些就伟大志向的皇帝便不远受到这样的压迫,便想着迁都,远离这些豪族的大本营,就像隋炀帝,但是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隋帝国推向死亡,还有皇帝,也想迁都,想通过其他地方的豪族,来对抗关陇集团,就像武则天一样,可是哪怕是讲关陇集团打垮,还会出现一个关东集团,关西集团,这并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

所以看了种种方法,唯一一个可以奏效的便是通过没有背景的有文化的有志之士,来对抗豪族,但之前谈到其无法实现的原因便是传播文化的代价太大。如果一旦传播代价小了,也就代表着豪族社会的结束,那么这个问题到何时解决呢?便是安史之乱。

可能会很疑惑安史之乱,一个时盛唐走向衰败的叛乱,为什么会结束了豪族社会,解决了文化传播代价的问题呢,其实并不是安史之乱解决的,而是安史之乱推动的。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处于战火中,这使的北方的人们都逃到比较安逸的地方,那边是南方,而南方的首选地带便是江南,于是,江南地区一下子,就从地广人稀,变成了地狭人稠,而南方的热量,雨水丰富适宜农业发展的优势,也因这些丰富的劳动力的加入,使其将其优势放大化,再加上南方远离战乱,经济可以持续的稳定的,不断向上增长。就这样,南方的轻工业在此时有了质的飞跃,造纸术,印刷术在此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印书书本就从原来的人工手抄,变成了机械抄写,那么文化传播的成本就降下来了,同时经济得到发展老百姓富有了,那么没有钱读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时皇帝的首选便是这些寒门子弟,扶植他们为朝中大臣,来对抗豪族,让豪族无法垄断朝中重位,这就会使豪族的地位下降,无法在掌控着皇帝的生死,就这样中国社会,从豪族社会,走到了平民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豪族与皇权的勾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