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

你知道厦门是什么地貌吗?你知道这些地貌分布在哪儿吗?来吧!让我们一起细数厦门的地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厦门地貌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1张图片

(一)山 地  

1.中山陡坡地貌

闽中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分布于同安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切割深度大于5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度,局部地区达40~50度,最高山为云顶山。中山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十分强烈,河谷的横剖面呈“V”型,纵剖面多急流险滩和瀑布。中山是地壳断块上升形成的,山势雄伟,峰峦耸立,陡崖壁发育,山岭展布方向受构造控制,多呈NE—SW和NW—SE向。山体构成主要是火山岩,其次为花岗岩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2张图片

    【厦门市同安区云顶山(厦门最高山)】                                             

2.低山   

       分布于汀溪、莲花、新圩、后溪镇北部和灌口镇的西、北部地区,面积约10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00~1000米,相对切割深度大于3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5~30度,如灌口镇西部的天柱山(933.1米)。低山多数走向为NE—SW和NW—SE向,山岭起伏较中山舒缓,但河流的侵蚀作用仍十分强烈,河流短促,横剖面多呈“V”型,山间盆谷发育。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3张图片


(二)丘 陵

1.高丘陵

       分布于山地边缘和河谷两侧地带,面积21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00~500米,相对切割深度100~300米,地面坡度20~25度。高丘陵由火山岩花岗岩构成,受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均较明显。由花岗岩构成的高丘陵常呈孤丘状,若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基岩裸露,球状风化强烈,往往形成石山。石山的山坡,石蛋垒垒,各种石柱、风动石屡见不鲜;坡麓地带,有时可见到倒石堆地貌分布,如厦门岛云顶岩万石岩等。由火山岩构成的高丘陵坡度较为和缓,顶部浑圆,土层较深厚,植被覆盖度也较好,如仙岳山狐尾山等。分布于河、海边缘的高丘陵,沟谷密度较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4张图片
【 狐尾山】

2.低丘陵

分布于高丘陵外缘、河谷两侧和沿海地区,面积31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0~200米,相对切割深度小于100米,地面坡度一般为15~20度。低丘陵主要受流水、风化等外营力的侵蚀、剥蚀作用,丘顶浑圆或呈平顶状,分布散乱,无一定脉络,有的成孤立小丘,多由花岗岩构成。低丘陵地区的沟谷短浅,土壤层较深厚,多被辟为梯田,种植旱作或经营果园。分布于滨海地区的花岗岩低丘陵,波浪、潮汐、流水等常沿岩石的节理、裂隙和软弱破碎带进行侵蚀、冲刷,在海岸带常形成奇岩怪石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穴等海蚀地貌。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5张图片
【海沧鳌冠村海岸沿线】

(三)台 地 

广泛分布于海拔50米以下的山前地带、河谷两侧和沿海地区。厦门地区有三种类型台地。

1.河流台地(阶地)

        主要分布于集美区的苎溪和同安东溪、西溪、西林溪等河流的中游地区。因本区河流短,上游河谷狭窄,下游多属河漫滩和河口三角洲平原,所以台地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一般可以见到三级台地:一级台地高出河流平水位3~5米,宽度几十米至几百米,为堆积台地。主要见于汀溪、东溪、西溪、苎溪等的河谷。因其不受洪水威胁,地势平坦,水土条件优越,是集镇、村落的理想基地,也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二级台地高出河流平水位10~15米,分布零散,多属基座台地,上部由河流冲积层和残积层组成,下部由基岩构成,基座牢固,宜作为工程建设用地,如厦门岛的高崎、江头等地红土台地及同安区马巷、新店等地红土台地。三级台地分布零星,高度25~10米,属侵蚀台地。

2.海蚀台地

      广泛分布于厦门岛北部、集美、杏林、灌口和同安东南部的洪塘、马巷、新店及大嶝岛等地区。海蚀台地是更新世晚期以来,在波浪、潮流和流水等外营力长期的侵蚀、磨蚀作用和地壳整  体间歇性上升运动中形成的。台地形成后,在暖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强烈风化作用,在台地上层形成几米至十几米厚的红色风化壳(红土残积层)。厦门地区的海蚀台地一般可分为三级:一级海蚀台地的海拔高度为5~10米,分布于沿海地区和平原外侧,如厦门机场就建在一级海蚀台地上;二级海蚀台地海拔高度为10~15米;三级海蚀台地的海拔高度为25~30米。在海蚀台地分布地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常形成一些浅坳谷或低洼地,是水土条件较好的耕作区。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6张图片
【大嶝岛海蚀台地】

3.洪积台地

小面积分布于灌口、同安的莲花、汀溪、新圩等地的山前地带,表层由冲、洪积物组成,台地面向平原倾斜的坡度较大。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7张图片
【洪积台地】

(四)平 原

       地势低平、开阔的平原,海拔高度为2~5米,按成因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二种类型。

1.河流冲积平原

        分布于西溪、苎溪等河流的中、下游及河口地带,沿河谷两岸呈带状或面状分布。冲积平原是河流堆积形成的,其组成物质往往具有“二元结构”特征,上层主要由细砂、粉砂、粘土组成,下层主要为粗砂、砾石层。这种粗、细物质互层结构现象,在同一地区由上往下,有时可出现几次轮回。粗砂、砾石层是良好的含水层,所以冲积平原地区不仅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8张图片
【冲积平原】

2.海积平原

       是海岸堆积作用形成的,大多由淤泥、粉砂、贝壳碎屑组成,主要分布于海湾内部及河口附近地区,如杏林湾、马銮湾、筼筜港、东咀港内部及其周围的低洼地区。海积平原形成后,其表层往往有洪水期河流泛滥的沉积物覆盖,使沉积结构特征更为复杂,亦称之为冲、海积平原。如海沧平原就属于此类型。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9张图片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10张图片
【海积平原】

(五)滩 涂

主要分布于河口、海湾等隐蔽条件较好,泥沙来源丰富的潮间带地区,如杏林湾、马銮湾、同安湾等海湾沿岸地区


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_第11张图片
【滩涂】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周老师走进厦门——地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