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质朴生活(一)——丰裕时代的来临

我有不止一个朋友,每到周五,便会到各种网店上下单,从而在星期一的时候可以收到好几个快递包裹,以此来抵消蓝色星期一带来的忧郁。这并不是说,其它工作日他们不在网上东西,平时他们也乐此不疲地下订单。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哪天没有收到快递包裹,总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过得不够充实。

去年我也是这样。当时各大网络书商大打价格战,总是有各种各样诸如“买300减100”之类的促销,我也因此买了不少书,直到年末因为积压太多才暂停了疯狂购书的活动。今年早些时候,我考虑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动手。直到上个月搬家整理东西时,我才发现自己有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连塑封都没有拆,显然这是去年某次图书促销活动时买的,但实在回忆不起购买于何时。回想去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我总会时不时地访问一下各大电商网店,看看是否又有新的图书促销活动,然后费尽心思地凑满单子来获得促销优惠。在这种近乎丧心病狂的购物状态下,显然不可能还存在什么想买而未买的漏网之鱼。而这几架子买了却从来没读过的书让我在搬家时吃尽了苦头。

我们正处在一个过度消费的时代。经济学常常假设人是理性的,但起码在购物这一方面,人是极不理性的,常常会花钱买一些无用的东西。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经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有多少人把钱花在毫无效用的小玩意上而毁掉自己呢?

生活中,虽不至于毁掉自己,把钱花在毫无效用的小玩意儿上的人一点也不少。有一个朋友,前几天问我在用什么路由器,因为他“海淘”了一个路由器,一直放在家里没什么用,可以送给我。“海淘”是指直接从海外购物网站购买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从这点来看,人是理性的,因为他选择了价格更低的商品,可是,无论价钱多么低,如果总是花钱购买自己用不上的东西的话,反而是极大的不理性。

1958年,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提出了“丰裕社会”的概念,在他看来,人类将进入丰裕时代,不会再为温饱而发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它事物上。确实,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将有限的钱花在生活必需品上。在丰裕社会里,意味着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多出来大量的时间,从而产生了新的烦恼,你要将多余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打发时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打游戏,打麻将,旅行,跳广场舞,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把多余的时间消耗掉。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购物前所未有地便利,想想看,还有什么比坐在家中,动动鼠标,商品第二天甚至当天就送到更便利的购物方式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消费并不是因为需要某种东西,而是为了打发时间不得已而为之。在网上买东西,商品琳琅满目,需要比较各个卖家的好评度,发货速度,快递费等等综合因素之后再做决定,虽然下订单可能只是一分钟的事,在此之前却要花上几个个小时来比较筛选。也就是说,一笔消费,无论金额大小,可以帮助购买者打发半天的时间。不然的话,本来这半天也没什么事做,就像有人买了一张电影票,一方面花了几十块钱,更重要的是,他的两个小时的多余时间终于有了着落。

如果说,加尔布雷斯写作《丰裕社会》的时间,中国还在尽力解决着温饱问题,那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后,中国的消费者们基本上也迈进了需要打发掉多余时间丰裕社会。

--

各位老铁在微信里关注一下“大学堂”(jianshuIT)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迈向质朴生活(一)——丰裕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