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思维vs中国制造│读《艰难的制造》

德国思维vs中国制造│读《艰难的制造》_第1张图片

01

阿耐女士的忠粉

从《欢乐颂》就成了阿耐女士的忠粉儿,商战系列小说不但展现经济领域生动的人和事,同样有着对人生、人性和情感的深入探讨

《艰难的制造》这本书号称《大江东去》的续篇,写作时间不长,在网上几乎找不到相关的书评。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甚至超过《不得往生》。

这本书讲述了从德国深造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柳钧回国经营机械制造业工厂的故事。

02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书中刻画的主人公很有个人魅力,柳钧,千钧一发的钧,名字就带着一种厚重的感觉。

他本人生性浪漫,充满创造力,在德国文化中浸淫多年,又注入了严谨和执着的气质,对制造业有着深沉的情感。

书中对他做研发工作有着细致的描绘,我第一次了解到,一位工程师的工作状态原来如此,第一次知道,一个制造业的车间可以是窗明几净科技含量如此之高。

柳钧在国内的经济环境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充满个人理想主义色彩的高标准厂房建的举步维艰,他追求质量和科技含量的产品被“劣币驱逐良币”,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壮士断腕般和对手作对,最终导致对方找黑社会断掉他一根手指。这可是工程师赖以吃饭的“金手指”,他用那灵巧的手指操作繁复的仪器、用那熟练的手指计算复杂的数据。

成长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吧。

他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从单纯的技术人员转型做企业家,学着和对手、和政府部门、和银行、和VP等融资机构、和各色人等相处,学着妥协,但他始终改不了的还是内心的追求,他能做的只是“有原则的隐忍”。

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一种成长可以轻轻松松。

柳钧的成长伴随着心灵的拷问、灵魂的撞击甚至是身体的残缺,而中国的制造业在此间艰难的成长着。故事的结尾并不是什么大团圆结局,柳钧的好友钱宏明在资本市场拼杀,最终资金链断裂,落得身败名裂的地步,柳钧孤注一掷的上马新工厂却遭遇市场的寒冬,艰难度日。

03

德国思维vs中国制造

阿耐女士的文笔流畅,对时代背景、经济规律、中外文化对比都有着独到的认识。

她在前言中写道“这本书注定是小众的。社会的不重视,注定机械制造业的小众。”她在书中也细致的描绘着这个行业的不受重视,柳钧最为器重的一个技术人员要放弃工作去考公务员、他花大价钱给员工上保险,员工却因为身份问题无法享受保险带来的保障,

很少有人愿意塌下心来做枯燥的技术研究,当下中国的经济生态也没有给制造业这种行业发展成熟的土壤。柳钧经过艰苦的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没过多久就被对手剽窃,即使是在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中国的商人都默认这种做法,认为“很正常”,没有人尊重知识产权、没有人遵守游戏规则。

有人不尊重游戏规则,最终导致的是增加所有人的行事成本,但这似乎已成为“囚徒困境”,大家都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是对的,但都不相信别人会遵守,也生怕自己吃亏,自觉不自觉的都在做破坏游戏规则的事情。

以前我认为造成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差距的原因是民族性,德国人生性严谨、中国人精明圆滑,但作者没有武断的下结论,而是刻画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形象。

我也专门上网做了一些了解,发现这绝对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在德国,柳钧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工作几年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开上了宝马汽车,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远没有中国大,而且那里尊重技术人员,小男孩从小就会摆弄各种工具。而在中国,技术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试问,这样的社会导向下,谁又是傻子呢?谁不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所以当柳钧着力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把流动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研发机构,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对待自己的科研人员的时候,他也收获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04

后记

阿耐女士在前言的最后写“谢谢坚持看这篇实在是不够娱乐的文章的网友”,我倒想说,这本书其实很够娱乐。

除了上文那些厚重的内容 ,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思考、对亲情的理解、对婚外情的探讨以及对原生家庭的剖析,书中刻画的配角都如《欢乐颂》一样不甘当配角,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漂亮任性的余珊珊、大气飒爽的阿三、古董又爱子如命的柳钧父亲,连反派杨巡都是多面性格,不是脸谱般的模样。

好的小说就该如此,内容丰富、人物立体,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想要的侧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END

我是亭主(点击关注),是“挺住”,不是“停住”!

85后辣妈,坐标四线城市。

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是不停码字的写作者。

坚持原创,持续分享理财、个人管理类干货,周一至周五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国思维vs中国制造│读《艰难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