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已逝,科学不死

2018年,3月14日,你悼念霍金了吗?你的朋友圈里有人悼念他的去世吗?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渐冻症”,“时间简史”,“黑洞理论模型”,诸如这样的关键词总会让这位世纪伟人离世的新闻在各行各业衍生出一大推悼念的文章。科普,简介,铺天盖地的信息反映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当见证历史时刻的我,走过那个时刻,回首那个瞬间的时候,传递惊讶亦或是冲动的神经递质在于受体结合后引起传导信号改变,进而影响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引起靶器官的功能发生改变之后,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霍金的死,给我们真正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知道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种病因不明的运动神经元损害所造成的疾病。根据人类目前的认知,认为神经信号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造成效应细胞器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从而形成运动等行为。而霍金他老人家负责运动的神经细胞不能接受信号,不能发挥效应,所以他也就不能运动了。我也看过《时间简史》,从小学六年级看到现在,依旧看不懂,14日的下午是一个春日阳光的日子,我在Kindle上又翻出来看了几页。以我目前对物理学掌握的知识和理论,让我很难跟上他的思维。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知道那本书是伟大的书,而是伟大的人告诉你这本书是伟大的书,于是你才知道这是一本伟大的书。就像那些你永远看不懂的伟大电影。而于我而言,能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去阅读浏览的书籍,我就觉得那是伟大的书籍,能让我不断重放的电影就是伟大的电影。尽管我有很多次看不懂,但是我内心总能从那些字里行间,那些镜头画面中寻找到让我耳目一新,抑或浮想联翩的东西。

所以霍金的死,影响到我这个普通的人了吗?生生死死,司空见惯,太阳照常升起,没人因为谁而永垂不朽,也没人因为谁而刻骨铭心。你们也许不知道柏拉图是谁,笛卡尔、康德、罗素、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是谁,也不知道牛顿到底长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如果跟诺贝尔,爱因斯坦坐在街角吃烤串会谈论什么问题。我们甚至连牛顿力学定理为什么那么伟大,为什么中世纪就是黑暗,为什么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源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答案。而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很多程度上不是我们不知道答案,是因为我们很少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会提什么问题呢?怎样提高成绩,如何获得高分,哪个小学好,男孩适合什么艺术课,什么专业赚钱,什么专业好找工作。为什么就少有人去问,为什么要提高成绩,为什么要获得高分,为什么要读小学,为什么要学艺术,为什么要赚钱,为什么要找工作。尽管到现在对哲学的定义都是模糊的,但是我特别欣赏《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的定义: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种“思想思想”的思想,也就是反思的思想,这对于中国人是并不陌生的。当所有国人都在注意子曰的时候,鲜有人去注意当年的《论语》很多地方都是问答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也鲜有人去注意孔子回答的是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个问题一旦被提出,它就已经被回答。

解决问题耗费的时间在提出问题所需的时间面前,永远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我们这个社会永远都在让我们回答问题。被动的回答问题让这个社会长治久安,让这个社会温柔祥和。当主动去提出问题的时候,任何领域都会再往前迈出一步。

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科学。我们常问,中国何时才能出一个诺贝尔奖,问了几十年,回答了,2015年(熟悉诺贝尔奖的人也许会否定这一答案)。可是霍金这样的物理学家,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就不伟大了吗?

科学从来都不是用奖项来衡量,也不是被论文所衡量。尽管我也不知道如何衡量科学,但是我认为科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哲学,是一种需要社会氛围酝酿而生的产物。

回顾科学史,科学、哲学、巫术、占星术以及宗教在很长时间都有着及其密切的重叠与交叉。而正是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一步步发现与明确了彼此的关系,彼此的区别。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提问题的这一原动力。

而现在的我们,似乎早已经失去了这一原动力。对于一位普通的市民,你是否对广场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会堵车的问题感兴趣。当有一篇长达2年关于该地段从车流量、拥堵时间等方面进行的文章出现在你眼前,你会想了解吗?对于一位安居都市的老人,你是否对公园空气质量最好的时段是什么时候的问题感兴趣?如果有人为你提供一份连续观察3年的公园空气质量报告,这是否会对你的活动计划提供参考?当你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你是否对植物园的桃花是红色的问题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后了解到植物色素的伟大奥秘,是否会对大自然增加一份敬畏?如果你是一名美食爱好者,你是否会好奇吃辣椒是否会导致胃肠溃疡?如果有一个针对本地2000位居民食用辣椒与胃溃疡发病率的研究,是否会指导你的饮食?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抱着科学、认真而又负责的态度去面对,霍金的逝世也许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当面对极度缺乏科学思维而又要求孩子考试考高分的时候,我真想问问家长,问问孩子,什么叫做科学?科学难道就是你知道的东西很多吗?科学史永远都是犯错史,一千年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现状的认识一比较,你就能想象一千年后的人类如何看待我们面对自然问题的态度了。

科学不是阳春白雪,不是高精尖。科学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它应该在我们生活中间,而不只是在实验室里。

当科学的思维走出实验室,走进寻常家,当我前文所提的相关问题真能出现在街头,我想,这不将仅仅是普通城市的进步,更是中国的进步,人类的进步。

历史书上写的永远都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学会提问题,也许才是接近真理的唯一方式。


霍金已逝,科学不死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霍金已逝,科学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