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的力量(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国家,无论国家政体、教育、金融、财税、科技、技术、经济、制造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及经济体量,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顶尖水准,处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引领地位。而满清帝国处于自给自足封闭的农业国家,看上去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实际上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巨大代际差距。当年2万余人英法联军能够以微弱伤损,轻松打垮大清数十万“精锐”军队,直取北京,并火烧圆明园。英法拥有的这种巨大代际优势,就是势能的优势,就如同山洪爆发之所以破坏力巨大,就是因为山洪具有势能的力量。

势能的力量(一)_第1张图片

    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与经济落后的中国相比,就如同现今的中国和非洲的差距。日本国土虽小,在制造业、资金实力、企业制度、人员教育程度等,较之当时的中国大陆有着极大势能优势。凭借着这种巨大是能优势,加之地理相邻的便利条件,日本最先受益,大量的日本商品进入商品短缺匮乏的中国大陆,三洋、东芝、日立、松下、三菱等各类电器深受国民喜爱,日剧、日影、日星风靡大江南北,日本企业纷纷进入大陆开办工厂,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日资企业几乎迅速在中国内地遍地开花,国人能够进入日资企业就会优越感爆棚。然而,随着中国内地政策的持续落地,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美国、德国等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具备更高势能的美国科技、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后,日资企业的势能优势在美资、德资企业面前荡然无存,甚至是反过来,很多美资、德资企业在日资企业面前具备势能优势,如今的中国市场,苹果、亚马逊、微软、安卓、星巴克、宝马、奔驰、大众、博世、好莱坞大片已成为国内头部品牌,三洋几乎快找不到了,日立、松下等早已衰落不成气候。没办法,这就是势能的力量,也是势能的威力所在。

势能的力量(一)_第2张图片

    中国现在正在发力一带一路和非洲等经济互联,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和非洲具备很大的势能优势,势能的力量正在迅速体现。若想不重蹈日本企业在中国内的先盛后弱,中资企业就必须要在拓展一带一路和非洲市场的同时,尽快缩小与美、德、日等国企业的技术和制造水平的差距,在一带一路和非洲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属地国家人员素质技能水准不断提高后,美、德、日等国企业与中资企业起码不再存在势能优势,那样的话,中国的大量投入和中资企业的“先发优势”才能真正转化成胜势。

势能的力量(一)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势能的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