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学车,我就被骂了。
“笨”、“撞死了都不知道”、“又熄火了”
凡此种种,不绝于耳。妈呀!手动档太难了,我要学自动档!
-“自动档就是残疾车啊,一条腿都能开,没挑战性!”
我承认我脑残还不行吗?
-“自动档开起来一点乐趣都没有!”
我不知道开自动档有没有乐趣,但我很清楚我一摸手动挡就想掏枪。
-“换自动档,可能要重考科目一。”
噢,那算了,比起笨,我更懒一点。
一番折腾之后,我继续学手动档。
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天翻地覆之后只不过放了个屁。
学到科目二时换了个教练,居然是个女的,我想这下完蛋了,中年妇女,火爆起来比中年大叔更要命。她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第一次见她,上身柠檬黄,下身玫瑰红,宛如烈日下的五彩大丽花,皮肤黑黄,膀大腰圆,我噤若寒蝉。可没想到她除了说话有点响彻天际,基本不骂人。尤其是我开车时她不仅能打字聊微信,还能呼呼大睡,这让我瞬间信心倍增,说明:我稳。
宽松的环境让我踩离合也不抖了,刹车也能到底了,方向盘一圈也摸清是多少了,总之我从高位截瘫变成健全人,大脑也稍稍解冻了,教练的话的几句话听起来,理论也能联系实际了。
“过科目二,无非找点、打方向。”
我是意淫和空想的圣人,空间和方向的白痴。学车,算是mission impossible.
但是把科目二走下来之后,我觉得要点无非两个:找准点,打方向。掌握好点,看好时机打方向,再慢速前进,就能无往不利。
看上去复杂的步骤和事物,总有其中的规律一以贯之,想要迅速地掌握一项技能,最首要的就是看清它最关键、最本质的规则和要点是什么,把核心要领掌握好,串联起其他的部分,就能水到渠成。
10000小时理论是很多人遵循的一个法则,即“反复练习一项技能达到10000小时就能成为顶尖专家”(想想我十几年天天做数学题,咋还是及格线徘徊呢?),10000个小时啊!每天抽两小时出来,也得花13、14年。但是注意哦,一万小时是保证你成为“顶尖专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成为顶尖,尤其是如果只是想学个尤克里里装逼的话,花20小时练好4个常用和弦,就足够足够了。但学好了这4个和弦,再深入学习就变得简单多了啊。还有画画、游泳、开车、插花什么的,有人研究过,只要花20小时就能基本掌握,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正如学车的那几个点。
所以,无论学习什么复杂艰深的技能,都要相信它一定有一根无形的线,抓住它,就能成功走出第一步。
·“你坐在车里,所以会有视觉差啊。”
坐在车里看到的东西,原来和在外面完全不同。
在车里感觉要压线了,其实远着呢;
在车里感觉对齐了,其实远着呢;
在车里感觉快到了,其实远着呢;
在车里感觉要完蛋了,那是真的要完蛋了。
置身车中,皆是水月镜花看不透啊!所以再次证明,对于新手来说,找对点多么重要.眼,是会骗人的,而点,是教练的经验,是巨人的肩膀,是拿本的必由之路。
眼睛会骗人,照片也会骗人;视频会骗人,大脑也会骗人。骗我们的,已经不仅是外在世界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无时无刻不在对峙。
微博,越刷越不知道明星到底谁跟谁一对儿;新闻,越看越不知道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好不容易有良心公众号买三十张机票送你逃离北上广、奔赴诗和远方,殊不知却是营销号在无情利用里你的财富焦虑,啪啪涨粉,而老司机们早已看透了一切,一手送你去丽江,一手数着钞票。
为什么我总是错看这个世界?因为年轻无知。
为什么老司机从来不会压线?因为省城的路跑了二十年,都已是套路。
为什么有人年纪轻轻就人生巅峰了?天赋。没天赋,你还不肯读书?
·“慢下来,才有修正的机会。”
“把速度放慢,科目二就成功一半了。”
刚上车的时候,教练就说了这么句话,因为只有慢,才来得及看清距离、方向,才能在出错的时候有回转的余地,才不会手忙脚乱、熄火挂掉。而如果急于求成,无异于背水一战,风险极大,一旦有偏差,就无药可救。
但是,现在的生活确实是被按下快进键的,每个人不得不被“统一步调”。每到年初或年终,朋友圈总是流传着一张指点江山的,恶心的表:
19XX年的人,该结婚了,该生一个孩子了,存款10W了;
19xx年的人,该升职CEO了,该生俩孩子了,该存款40W了……
看得人以头抢地。
不过,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追逐之中,要少年得意,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鱼龙混杂的补习班开起来了,忽悠大学生创业的导师和比赛火起来了。但是,起跑线或可目力能及,终点线又在哪里呢?是三十岁?是五十岁?还是死的那一天?如果没有终点,设起跑线又有什么意义呢?快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反,过早地冲在前面,反而可能后劲不足,正如长跑时开始跑在第一的人,未必就是冠军,而相对落后者,却可能后来居上;天才儿童,过早露出锋芒,到了中青年,却泯然众人。
无论是跑步还是开车,对于人生而言,不是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一个个目标,而是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热情与勇气,找一个愿意陪你一直走下去的人,所以,不要心急,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少年得意才是人生一大悲剧:没有社会阅历,没有充实的知识储备,没有洞察世事的智慧,没有圆融通达的处世态度,得志,就是一架最危险的独木桥,在万人昂首仰视之处,摇摇欲坠。
一辆太快的车走错了路很难及时回头,而一个急于求成的人,也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即使发现有问题,极大的惯性也会推着他向前走,容不得他慢下来调整。就像那个被人喊low、轰下台的百度客户体验部总监,收入百万、年轻有为,可却连一个PPT都做不好,把一个高端的国际大会弄成了校园宣讲,不知他是不是因为跑得太快,而丢失了太多呢?
·“我宁愿你们不要这20分,没有意义。”
坡道起步,得先把车开上坡,再停好。
车压白线,扣10分;车头不在指定线上,扣10分;压黄线,直接挂。教练说,这20分很难拿,只要不压黄线,这20分可以不管。反正扣了还是能过科目二。
20分哪,我心里抖抖的。
但是,过和不过,并不会因为这里扣了20分有什么影响。所以,教练的建议,还是个拎得请轻重的建议:不要因小失大,要放过自己。
日本有个职业叫“杂物整理师”,我看了她的书《断舍离》,核心就是三个字,扔东西。我想,扔东西谁不会啊!可是真要扔起来,真不容易。十年前买的书,不联系的老友送的礼物,儿时的玩具,穿了一次就不穿的衣服……家里原来到处都藏了累世不被临幸的怨妇,但要把她们驱逐出去,总觉得那是“无情无义”、“回忆啊”、“今生今世的证据”,太可惜了。但是,对物品的态度,就是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对整个世界的态度。陈腐之物太多,割舍不下的牵绊太多,无以新陈代谢,无以获得更值得拥有的生活。
当断则断,该舍即舍,不要为了一碗剩饭、一个烂人、一份鸡肋的工作、一段无话可说的关系而流一滴眼泪、浪费一秒时间、心疼任何一下,这不是浪费,不是健忘,不是无情无义,而是只有学会告别和舍弃,才能更加轻松地相遇。
·“等待,不该是浪费时间。”
学车的时候总是免不了等。我最多等过两个小时。
大部分人当时都在打游戏,刷微博,或闲聊。我也闲聊了,但我明显感到这是浪费时间,因为观察别人怎么开,实际上是一种置身事外的学习。之前我说,在车子里会有视觉差,眼睛欺骗大脑。那在等别人的这段时间,就解放了视角,看他什么时候打方向,为什么会熄火,距离应该空多少等等。教练告诉每个人的点和打轮时机都是一样的,因此,旁观是种很有参考意义、省时省力的学习方式。
在大多数时间,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懒惰或推迟,排队、等人、等车,这些都是我们会寻找的由头,不胜其烦地等待,但是又似乎感谢,等待给了我偷懒和放空的缝隙。
我总会想着,“等这个快递来了我再XXX“、“把这个八卦看完了我就XX”、“大姨妈来了我要休息”、“今天天气适合睡觉”……但生活中的琐事是无止无尽的,没有一刻是所谓的“条件成熟”。所以,不要再浪费时间等待,见缝插针地做起来吧!
最后,祝我科目二能一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