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

何氏是一位天才加勤奋的书家,其楷行宗师颜真卿,千载下,习颜而具鲜明个性者当以何氏为首选。堪称是活学活用颜氏书风的佼佼者。以笔者考察,何氏习颜而饶别趣,此别趣正与宋人温革之书风暗合,然温革字,世所罕睹,益成全了何氏书风名蜚四海。严格地说,作为官员的他,书艺非其余事,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一辈子都借以风光与自豪的所在。他花甲前书作多以楷行行世,沉雄峭 拔,精力酣足是其独具的特色。不满足于既得,是何氏书艺获得大成的动力,据其文孙何维朴称:“咸丰戊午(1858),先大父年六十,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东京诸碑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申(1860)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而于《礼器》《张迁》两碑用功尤深,各临百通。”真实地描述了何氏晚年临习隶篆之勤,虽是“临”,而细读其晚岁所临汉碑,他并非表面化地临其形,而是以形攫神,形远旨近,是一种智慧的饶有创意的“临”,故而“临”出的汉隶与古篆,都钤有何氏古拙生涩的独特印记。由先前的享大名于行楷,更享大名于篆隶,得一望二,循序渐进,是值得急于求成者从中获得启迪的。

何氏的隶书,谓之为“临”,实为托古求新。在何氏稍前的隶篆大家中,邓石如以雄遒豪迈胜,伊秉绶以堂皇庄严胜,何绍基则避同求异,表现为凝结涩拙,在结字和气格上朝先贤忽视的生拙方向作了有力而有效的探索,对后世很有示范的意义。尤其是在用笔上,他深谙颜真卿“屋漏痕”的真谛,书写点画,强调积点成线,力透纸背,使篆隶书的点画本身具有了更独立的观赏性和灵感,这不能不说是何氏的一个贡献。要之,邓、伊、何三大家,树立大旗,立三新面,流风所至为嘉道以来篆隶书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作出了本人也未尝预知的奉献。这勃兴而卓著的隶(包括篆)书的成果,足以挤兑清代行楷艺术的式微。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4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5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6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7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8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9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0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1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2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3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4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5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6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7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8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19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0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1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2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3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4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5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6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7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8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29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0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1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2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3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4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5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6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7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8张图片
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_第3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散之隶书临本《乙瑛碑》学临汉碑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