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一)

在几年前我通过公开课平台学习了哈佛大学Tal教授的积极心理学,当时非常振奋,急着把课程里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现在我还记得老师介绍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方法,比如每天写下5项感恩的事件,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每天与亲友拥抱,每天睡眠8小时等等。当然这门课程里面介绍了很多的实验和有趣故事以及理论。我现在想起来,这门课程的要旨是让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把事情的好一方面,而不要只盯着坏的一方面。虽然我们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幸,但是就像我们会生病一样,病好了之后我们的状态又会恢复如初,而且身体免疫得到了提高。我也学习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专栏,武老师的介绍角度很特别,他从梦、从自我内心需求、从我与自己、我与你、我与它的关系出发,指导我们做自己。从武老师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最近我开始学习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这是专门为个体的自我发展而设计的一门课程。我在很多方面,比如与朋友的关系,与同事之间的处事方式等有时候会有一些不顺利,陈老师的课程给了我很好的启示。这里我先介绍一些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都曾努力使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改变,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对改变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收效甚少。我们有时候可能觉得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自律;有时候觉得这是天生的,自己努力改变是徒劳的。我们也会对一些改变的故事很感兴趣,但是自己身上从来没有过发生过。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活出自己的本性就好,不要做什么改变,比如,性格没有好坏,各有特点,不应该要求内向的人像外向的人行为处事。首先我不想去说明改变的好不好与应不应该,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改变,就应该承认改变的意义,而不要去找借口说改变的必要性。对于改变,我们苦苦追求,但始终不得法,陈老师在专栏中给出了诀窍。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我们需要通过改变的行动来获得一些成功经验,这样我们的改变之路就真正开始了。

我们很难改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心理模式,也叫做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不是指环境的舒适,是心理的熟悉模式。改变的实现路径是这样的:首先有新的刺激,然后我们做出反应,最后不断去强化这种刺激和反应。我们看到马戏团的动物们做出令我们咂舌的表演,这背后就是训练人员对动物们做出刺激、反应和强化。比如铃声是刺激,狗流口水就是反应,食物就是强化。当然相比于动物,人非常复杂,人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人的理智是骑象人,人的情感就是大象,大象看似听从骑象人的指挥,实际上骑象人在大象面前是非常弱小的。人想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有新行动,但是新行为会使得人非常焦虑,会使得大象不听从指挥。所以改变常常难以进行。

这里先简单给大家分享了改变的本质和改变非常困难的原因。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所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