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养生哲学

庄子的养生哲学_第1张图片

保温杯放点枸杞,可以养肝明目;红枣夹核桃,可以补血益气。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关注养生了。于是,在读《庄子》时,最吸引我的便是《养生主》篇了。

1

开篇即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命是有限的,欲望是有限的,惟有知识,像一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普鲁斯特到死前最后一刻,仍在写《追忆似水年华》。

儒家重“知”,因为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武器。

庄子却教人不要追随。或许他觉得,知识,使人产生忧患。他觉得最重要的是,缘督以为经。

我后来在百度百科上搜:缘督,指守中合道,顺其自然,引申为循理,折衷。

求知,不必“头悬梁,锥刺股”;求知,不必“夕死可矣”,自然就好。

2

文惠王问庖丁屠牛的秘诀。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的道,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无论你是厨师或是老师、医师,每个人皆有一份技艺,在漫长的职场,你必须爱恋它,日益精进,才会在任何时候,游刃有余,它是一种使身与心轻盈放松的状态。

庖丁后来又说:“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刀如人心。在时间的淬炼下,不要折损了,不要怨叹,这世界怎么了?

而是始终抱持一颗赤子之心,纯真不伪,本色自然。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道”、“心”、“技艺”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文惠王由衷地感叹:我得养生之道了。

3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秦失的行为,像是对死者不敬。

老聃的弟子质问:“你怎么这样?”

秦失回答:“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是一个超脱了世俗的人,他可以在妻子的葬礼上“鼓盆而歌”,他借秦失的话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思想:身体是形骸,总有一天我们要离之而去,像离开一个旅店。但是我们的魂魄却可以像火苗一样穿越时空,凭借下一束薪柴燃亮下去。

庄子的《养生主》原来不是具体而微的中医学,种种食材带来种种功效。它更在乎的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汲汲于外在,锻炼自己的心,使之更镇定、清净。不执著于知识,在职场修炼身与心,最后在情感上解脱。面对死别,明了不过是春、夏、秋、冬更替般的自然。而面对生离,则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情而不耽溺。

旦暮遇之,挺美的四个字。遇见庄子,遇见了不一样的养生学,里面有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仿佛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有好的一面。

此时,没来及由地想起了苏轼的另一首词:归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来,也没风雨也无情。

或许可以用庄子的《养生主》作一个比较合适的注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的养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