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突破你的认知体系多么重要?请跟我读(五)

《认知突围》突破你的认知体系多么重要?请跟我读(五)_第1张图片

蔡垒磊,江湖人称蔡叔,宁波思维工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请辩”有着30万 的订阅者,对人对事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总能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戳中你的认知盲点。

题记:认知优先,才是先人一步的竞争优势

第五章 没人真正为你好  重新认识关系

01人与人的关系,多数人搞不懂

理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对模式

突围方向:划清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恋爱和婚姻保鲜,需要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吸引力,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把消费账户和工作账号分清。

02 人和人之间需要一点界限

1)行善有时是作恶

关心和打扰是一对双生兄弟。

行善是帮助自己,而非他人。行善使你快乐。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

2)划出自己的领地

划出自己的私人区,也是原则。别人不可触碰,也是自己感到安全感的领地。

3)尊重他人的界限

尊重他人的界限是交往的重要因素。保持自己的界限让自己保持愉悦,尊重他人的界限让他人愉悦。

真正好的交往只在公共区域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界限才是刚刚好,有温暖和有安全感,独立又负责任。

03  父母伟大,但没有那么伟大

1)父母总为子女好?

人和人最好的界限就是相互独立,更重要的还要清楚不同人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

父母永远为子女好?

“父母好心办坏事”比比皆是。

父母的责任尽力将子女抚养到独立为止。人和动物一样有这样的本能,因此不能说伟大。只是嵌入基因让种族顺利延续的一种天性。

子女成年后仍在抚养,“周围人都这样”,攀比:谁家孩子多牛,我家孩子也需要这样。

我的一切都是孩子的,养儿防老,观点受到拷问。

2)亲子“天性”并不天然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因为父母对自己付出的心血有感情。

“有奶就是娘”,并非道德败坏,而是天性使然。

办法:父母希望和孩子能够长时间保持互动有感情的友好状态,那么就多提供孩子为父母做事的场景。

不要以为这是压榨孩子,一味的对孩子好才是自私。对孩子好使父母心情愉悦,符合本意的当然是自私。

我们的教育把自私当成无私,荒谬。

04 恋爱和婚姻是基于利益的模糊博弈

1)恋爱如何保鲜

恋爱的目的是什么?求偶

基因有生存和延续的需求,人类作为载体,“受命”替他完成延续的任务。求偶和交配是人类被编码好的天性,恋爱则是这个天性的前戏。

基因延续优质,需要寻找,就是选择恋爱的过程。

恋爱到达结合时,原始吸引力减弱,心理吸引力也一样减弱。

如何保鲜?

社会吸引力通过自我提升增加。增加自己在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

浪漫只是餐后甜点,如果一个丧失了吸引力的人对你浪漫,只会引起你反感。

2)婚姻的双方博弈

婚姻制度是人为,有两个作用:

第一社会状态相对可以稳定。

孤家寡人更容易做些一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有家庭牵扯多,容易管束。

第二对于个体来说节约成本

经济上一个屋子两个人住,水电费节约,其他成本也一样。

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统一,所以婚姻制度得以存在。

世间任何感情的产生都源于利益,爱是其中一种感情,当然一样。

日常所有的行为都在大脑的模糊计算之间。

爱也是模糊计算的结果。

责任由强制和非强制之分。法律上是惩罚。

道德上也有惩罚,不是强制,源于压力,源于背叛道德教育后的自我谴责。

比如夫妻一方瘫痪,另一方不离不弃照顾的行为。这是夫妻行使道德上的责任,不是高尚的行为,本质还是自利,因为不执行内心就要受到鞭挞和心理煎熬,只不过这种自利的行为执行时也利他了。

因此说履行或者不履行婚姻责任都是一种于自利的选择行为。

05 如何让婚姻合作持续下去

婚姻是终于利益的合作,如何合作下去?

走入婚姻是达成一些共识的结果。

比如肉体上和精神上忠诚,双方都认可的共识需要落实遵守。

当一方打破原有共识的其中一项时,坦诚交流回到原有共识或重新达成新的共识,想继续合作就不要停留在过往中。反复纠结过去是愚蠢的行为。

一方不能绝对占主动,过多的为自己着想,也许你占据了主动,婚姻内耗很大,而且整体利益也受损了。

婚姻不是敌退我进的零和游戏。

婚姻是将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团队作战。

保持团体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整体利益可以妥协,但要留一部分底线。

长久的合作关系彼此都需要让对方有一些危机感,让对方有小小的忌惮。

将婚姻放置于非绝对安全的境地,双方都认识到,如果不努力增加自己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合作就有破裂的可能。

这与婚姻整体利益是一致的。

06 亲戚并不意味着更亲密

1)亲戚和亲密的关系

亲是族内,戚是族外。

亲戚由需求所致。合作需求,抱团取暖提高存活率的好办法。

亲戚由特定时期产生,过去的生存状态需要近距离的亲戚协作求生存。

时代进步,世界向更高效、更易链接、更细分工发展。

亲戚这个词会走入博物馆。

亲戚关系的额外价值逐渐淡去,亲戚必定亲密的说法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不见走亲,只见访友

“人情味儿”原因有二:第一,普世认同的观点不敢违背。

                                    第二,想占便宜,希望用人情模糊自己的目的。

对照自己,是不是与不好相处的亲戚走的越来越远?

都是亲戚,为什么只愿和好相处的亲戚相处呢?因为亲戚的概念在淡化,朋友的概念在加强。

亲戚关系无存选择,朋友由兴趣、利益自愿形成,获得成本越来越低,因此走亲变为访友是趋势。

07你是在社交吗?你可能在瞎忙乎

1)社交的必要性

社交为了利益?

作者说他几乎不社交。有非常稀少的关系需要长期花精力去维系。

有事有朋友能忙你,作者认为需要帮忙的时候很少,一切都用钱搞定了。

既然都能拿钱搞定,就不需要贴别人来拿,深耕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有足够多的资源不就解决了?

2)社交的内核

正确的社交是极少数长期的社交

加数量极多的短期社交组合。

礼尚往来就是利益化,比如参加婚礼,别人送1000元红包,你还别人100元红包,看他怎么看你。

和资源相近的人交往,无论是利益相交,还是人情相交,相对安全。

学习经济学思维比学习经济学更有用。

吃吃喝喝的交往,是铺垫,是场景,背后有利益的目的。

看不清社交关系内核,导致瞎忙乎,看上去天天应酬,却没有多少产出。

3)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

情商是广义的智商。

一个人被交警罚款200元,他找了各种关系免罚,过后摆一大桌子请客花2000元,这样的社交就是无用的。

出门应酬想想去干什么?目的?

带两个账户出门

消费账户利用时间买快乐

工作账户利用时间达成利益

认知:占便宜的社交不可取。

社交没有错,前提是有效。乐视前老板贾跃亭的例子,现在如何定位?

08可以选的话,先付出

双方没有底牌的时候先付出。

先付出看起来风险大,万一没有回报怎么办?

数量,单个乘以数量就有意义了。

对等社交中主动付出,狠狠付出,让更多人受益,先于你受益,很多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

好运是天降的吗?

践行方法论的人为。

09知恩图报 ?智恩就得马上报

1)知恩图报有问题

社会交往会“高攀”会“底就”。

但我们在自己的擅长邻域中提供回报,就是知恩图报。

人会陷入忘记初衷的境地。图的有了,忘记了回报。

2)价值要及时回馈

天下大谎言:下次请你吃饭。

这是感谢别人的话语,往往是下次有事相求时才请人吃饭。

高估自己道德感。

施恩方和受恩方不对等:一方认为寡恩薄义,一方认为小题大做。

即使交换的重要性

即时回报给对方带来惊喜和愉悦。

如果找不到即时回报的方式,记住每个人有短有长,观察对方需要找寻需要回馈。

这也是不欠人情的方式。

改变延迟回报,如果想建立长久的对等合作关系,即时回报的好习惯会让你受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突围》突破你的认知体系多么重要?请跟我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