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王安忆,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1954年,王安忆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是著名作家茹志鹃,著有小说《百合花》,而父亲是著名导演,曾执导《霓虹灯下的哨兵》。王安忆的小说题材多样,风格多变,很难用某一种流派或某一个类型去框住她。她曾经凭借小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又凭《发廊情话》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并且还获得过法拉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除了文学创作之外,王安忆还在复旦大学文学院任教,为学生们开设了写作专业课程。
关于本书
长篇小说《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40年间的爱恨纠葛,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迁。《长恨歌》全篇大约30万字,分为三部,每部分为四个章节,结构工整匀称。
核心内容
小说《长恨歌》被称为是一部现代上海的史诗,王安忆说:“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整部小说的题眼是一个“恨”字,却并不是痛恨,而是一种深深的幽怨之情。
一、俯瞰上海,精致的城市白描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对上海这座城市进行了白描。小说开篇的四节分别叫做《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虽然完全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却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整部小说中最出彩的部分。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之中,每当女主角转换一个地点或者经历一个不同的时期,作者都会先将背景细致地描写一番,把人物所处的时空、气氛营造得栩栩如生,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尖仿佛可以看到整个上海近半个世纪的变迁。
二、纵观人生,跌宕的女性命运
小说从女主角王琦瑶少女时代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她死亡为止。出生在弄堂里的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小姑娘,通过选美比赛获得了“上海小姐”的第三名,之后很快被军政要员李主任看中,成为了他的情妇,住进爱丽丝公寓中。在动荡的政局之下,王琦瑶与李主任彼此相依。战争爆发后,李主任死去,王琦瑶为了避难来到小镇邬桥,在这里结识了单纯的少年阿二,可惜这份感情无疾而终。战争结束之后,王琦瑶回到上海的平安里弄堂,与青年康明逊相爱,但被迫最后一个人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长大。年老之后的王琦瑶仍然和年轻人一起社交,并与年轻小伙老克腊产生了忘年的恋情。走完跌宕半生的王琦瑶,最终没能获得幸福的结局,因为一箱金条而惨死在小流氓的手下。
三、海派传人,王安忆与张爱玲
王安忆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经常被人们联系在一起,有很多文学评论家认为王安忆是张爱玲的“海派”传人,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海派作家,又见传人——王安忆论》。海派,是一九三零至四零年代一个很盛行的小说流派,顾名思义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张爱玲是海派不容置疑的代表人物。有人认为,“20世纪前半叶的记忆属于张爱玲,20世纪后半叶的记忆则属于王安忆。”王安忆承认自己与张爱玲有两点相似之处:第一是题材都选取了上海这个城市,第二是写作手法都是写实。但是她也从根本上认为,自己和张爱玲的世界观不同。确实,张爱玲的骨子里是虚无的,但是王安忆却是平实的,甚至还有点乐观。王安忆曾说自己对于人物的安排都留有余地:“在李主任死的时候,我会给王琦瑶留金条,我不喜欢将女人逼到走投无路。”
四、市民生活,拒绝宏大叙事
《长恨歌》时间跨度很长,小说里面标明时间轴的就有1946、1957、1961、1976、1986这几个重大年份,它们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同凡响。但是王安忆显然故意回避了这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她将王琦瑶的世俗生活描绘得细致入微,却淡化了社会变动对人物生活的影响。无论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王琦瑶始终是在炉边搓麻将、吃火锅,或者是在衣服店里选布料。王安忆这样表述自己的历史观,“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
五、人生幽怨,此恨绵绵无绝期
虽然整个《长恨歌》的故事情节看似破碎、纷杂,却处处都渗透着一种幽幽的怨恨。少女时代的王琦瑶住在小小的弄堂里,作为未来的“上海小姐”,她出众的容貌与平凡的出身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住进爱丽丝公寓之后,对纯粹爱情的渴望被现实击碎,更有一种幽怨难以消散;逃到邬桥之后,小桥流水的现实并不能让她忘却自己曾经在上海滩的风光;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人到中年的王琦瑶住进了寓意着平安的平安里,但无论是从康明逊或老克腊的身上,她都没有得到长久的温存与平安;船夫与金条的故事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宿命论的意味,早已经预告了王琦瑶最终的死亡——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但最终却拧不过命运的安排,这就是所有恨的根源。
作者王安忆曾经这样对比白居易的《长恨歌》与自己的《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发生在千年以前,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为他们痛苦懊恼,然而王琦瑶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将她的一生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其实极为渺小;帝王的感情或许能够称得上是“恨”,而草芥般的小人物只是一点“怨”而已,自己其实是在用帝王的“恨”来衬托这王琦瑶这个小人物的“怨”。
金句
1. 有谁能够像鸽子一样了解上海呢?它从千家万户的窗口经过,又飞到千家万户的屋顶之上。全世界只有它才拥有这样的能力:既能俯瞰城市,又能临近世俗。与很多作家惯常选用的上帝视角不同,王安忆别出心裁的选取了鸽子视角,它虽然是“全知”的,但却不是“全能”的,它虽然不像上帝那样具有神性,但是每天在你家窗台上咕咕叫的鸽子却是最有人性的。
2. 王琦瑶的美并不是那种为舞台而生的美,而是一种家常的美,她美得不显山露水,有一种生活化的亲切感。如果放在今天来看,王琦瑶应该就是最有粉丝缘的那类素人偶像。第三名的成绩,正正好。
3. 如果你翻开《长恨歌》这本书,会发现虽然它有30万字的篇幅,但是作者用四十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成了三个部分,就像四十四颗小星星围成了三个星群。这种结构有点像我国古代使用的那种折叠式屏风,展开来看每一个小标题都能带来一段情节上的小波澜,能帮助读者一起克服阅读长篇的恐惧。
4. 有人说,阿二这个人物惊鸿一瞥一下子就不见了,很像是王家卫电影中的手法,因为他的电影中也经常会有一些看似孤立的角色,在几个镜头和几句经典台词之后就消失不见,电影的后面也不会再介绍这个人的去向。也许阿二这个人物和王家卫小说中那些角色一样,只是在特定的时间里促成特定的情节,等到任务完成之后就功成身退,连一个多余的背影都不会留在小说里。
撰稿:陈小花
脑图:摩西
转述: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