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分类检索的基本形式
1 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法是信息分类法中最重要的类型,因 为文献是人类知识最完整、最系统的记录,对 它的整序要求也最高。
文献分类是各种分类法中最复杂、最庞大的, 包括:
1.图书分类法
2.档案分类法
3.专利分类法
4.标准分类法
5.资料分类法
6.公文分类法
2 学科、专业(课程)分类法
类型 | 分类对象 | 作用 | 特点 |
---|---|---|---|
学科分类法 | 学科 | 用于国家宏观科技管理、 科技统计等 | 较好地体现现有学科的知识联系 |
专业(课程) 分类法 | 高等学校的专业 | 用于高等学校的专业设 置、课程建设、学位管 理、招生等 | 类目设置概括、实用 |
科研项目分类 | 科研项目 | 用科研的管理、申报、 统计等 | 不稳定、时期阶段性 |
3 网络信息分类法
分类导航、分类目录
网络信息分类法与文献分类法、学科分类法的差异
4 事物分类法
是以实体的事物为主要分类对象,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根据事物之间的异同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聚 类和划分,依据事物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而成的 分类法。
1. 列举式分类法
基本特点
列举式分类法优缺点
■优点:
■缺点:
2. 组配式分类法
也称分面分类法、组面分类法、分析一综合式分 类法,是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将概括 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一分面一亚面一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 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法。
■著名的组配式分类法
《冒号分类法》(CC)
《布利斯书目分类法》(BC2 )
■分面分析.分面引用次序,分面标记制度, 是分面分类法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
组配式分类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3. 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吸收组配分类法的体现
分类法的宏观结构
是指分类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联系,各个组成部分一般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具有 特定的功能。
分类法的微观结构
分类法的微观结构,是指分类法的类目结构。
一个类目是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其中类号、类名、类级是必须的
■(一)分类法的功能分析与定位——>基础性工作、因素制约
■(二)系统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
■(三)分类体系设计
■(四)分类标记设计
■(五)分类法结构设计——>设计子系统
■(六)分类法主表设计
■(七)分类法辅助分类体系设计
■(八)分类法辅助表设计
■(九)分类法索引设计
■(十)试标引与修订
立类的一般原则
立类的客观性原则——>类目要有文献、信息的保证;
分类法稳定的基础——>类目应当是稳定的;
立类的发展性原则——>类目应当是发展的;
类目应当是均衡的;
类目概念应当是清楚而简洁
选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一个较宽泛的上位概 进行分组,形成一组平行的类目(同位类)。
类目划分的原则
类目划分的技术
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
■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决定着文献、信息聚合成类的次序和按某种属性集中的程度,决定着分类法局部的类目体系结构。
■分类标准使用次序应该遵循:
■类目关系的显示
分类法中类目的涵义是在一个由上位概念 、同位概念、下位概念和类目注释构成的 语义空间中进行限定后体现出来的,这也是等级体系分类法进行语义控制、显示类目间关系的基本方式。
■类目之间的关系
■类目注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目内容注释——> —般采用〃见XX注〃(注释内容完全相同);
分类方法注释——>
包括说明复分的依据、复分的次序、组配编 号方法、文献集中与分散分类的方法、某项 特殊的分类规则或组号规则、说明互见分类的方法、说明同类书的区分方法等
修订的主要方面与技术:
■在渐变中实现结构性变化(为确保分为类法相对的稳定性)
■类目体系的扩充(适用于该类的文献、信息有了较大增长,而原 来的类目明显不敷使用)
■增补新的主题
■删除陈旧或错误的类目、合并使用频率很低的类目;
■订正类目的错误;
■对类名、注释等进行规范化处理;
■完善注释参照系统;
■修订复分表
Web版分类法的维护和修订
Web版分类法的最大优点是:
Web版分类法维护修订方式
(一)分类标记的功能
■以代号的形式表达类目
■固定定类目位置
■显示类目之间的关系
(二)分类标记的要求
容纳性、简明性、表达性、助记性
(一)按组成成分划分
1. 单纯号码——>单纯数字号码\单纯字母号码
2. 混合制号码——>《国际专利分类法》、《中图法》
3. 层累标记制 ——>《中图法》
4. 顺序标记制——>《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顺序制号码的优点是配号简单,由于不表达等级关系所 以号码较简短、号码利用率高。
主要缺点是表达性差,不能体现类目之间的等级关系, 不便于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适应性也差,因此较少被采用。
5. 混合标记制——>《科图法》
是把层累制与顺序制相结合的一种标记制度 ,包括层累一顺序制和顺序一层累制两种基 本类型。
6. 分面标记制——>《冒号分类法》
分面标记制采用特定的符号或组配方式表示复杂主题 各个主题因素所属的分面,使号码不仅揭示类目的次 序和等级,也能显示类目的分面结构,其特点是灵活 的组配性能可以充分揭示文献主题。
但是分面标记制造成号码冗长复杂,易识别性和排序性都不如其他类型的号码,因此完全的分面标记制很少被使用,而 将其融入其他的标记制度结合使用。
7. 回归标记制——>《布利斯书目分类法》
也称回溯标记制,是一种适用于分面组配式分类的标 记制。其配号的方法是直接将位置在前的组面类号加 在位置在后的组面类号上。
8. 起讫标记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叙词表》的分类表部
又称扩充编号法,是用一个号码或一个起讫号码表示 一类,用起讫范围内的若干个号码(包括起讫号码) 标记某个起讫类号所在类目的下位类。
分类法的不同结构形式对分类标记系统有不同的要求:
分类法的功能各不相同,对分类标记系统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分类标记系统除了显示等级结构外,还要便于计算机处理。
1.涉及总论与专论类目的配号
有关某类文献、信息、事物的共性问题,都是总论性的。
文献、信息分类法通常编制一组总论性类目置于该类之前,并用"0 —般性问题"来标记总论性类目。
2.通用复分表类目的配号
通用复分表由于适用于整个分类表,配号时不 仅涉及号码编号制度,也常常涉及辅助标记符 号的使用。
3.专用复分表类目的配号
专用复分表类目的配号主要要考虑与主类号的组配需要,同时要与主表有关类目的配号相呼应。
4.号码扩充技术
借号法——>借下位类号、借上位类号
八分法——>也称扩九法,是同位类较多(或预计发展较多)但不超过16个时常用的扩充编号技术。
■基本编号方法是:使用前八个号码为前八同位类配号 ,将剩余的"9"扩成双位,为其他同位类配号。
双位法
也称百分法,是用于同位类数量相当多时的一种扩号 技术。
■基本的编号方法是:1-9本身不使用,每个号码直接扩充为双位号,为同位类配号,这样在同一个类列中号码的位数与类目的等级是相对应的。
字顺扩号法
当某类下同位类很多,但无须再进一步划分,且同位 类有不可预见性时,可使用类名的首字母进行扩号, 即"类号+字母"。
5.空号的技术
在分类标记系统设计和实际配号中,为了给类目扩充或修订留有余地,或为了编号的逻辑性,或为了编号的对应性等目的,大量使用空号技术。
(1)间隔空号——>当号码比较充裕,号码的预留难以预测时使用。
(2)对应性空号——>为达到对应编号的目的,为性质相同的类列中没有列举的类目配以对应性空号。
(3)逻辑性空号
当列类时按逻辑性的原则应为某事物设立某类目,但 由于当时文献保证不足等原因没有列类,则为该主题应占据的位置进行逻辑性空号。
(4)尾部空号
这是最常用的空号法,编号时类列的前面类目依次顺 序配号,把"其他”或"XX应用〃置于类列最后, 用"9”配号,其余尾部号码为空号。
(5)预测性空号
在编表时根据类目今后可能展开的情况,有预见地在一定位置预留空号。
■《中图法》最早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1975年正式出版。
■1980年出版第2版
■1990年出版第3版
■1999年出版第4版
■2002年《中图法》第4版电子版问世,标志 着我国文献、信息分类法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印刷型分类法迈向电子分类法的新阶段。
■2009年《中图法》出版第五版。
■2011年《中图法》Web版正式上线。
■•间隔符号
■a推荐符号
■/起止符号
■[]交替符号
■.总论复分符号
■()国家、地区区分号
■=时代区分号
■“ ”民族.种族区分号
■<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
■:组配符号
■+联合符号
■{}停用类目指示符
■优点:
■缺点:
5. 没有提供组合检索方式;
6. 与《中图法》电子版相比页面窗口固定,显示、 使用都欠灵活。
《信息组织(第三版)》,戴维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信息组织(第三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