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

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最早发布于“密码朋克”。狭义地说,“密码朋克”是一套加密的电子邮件系统。

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_第1张图片
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

1992年底,三位退休技术大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家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退休的英特尔员工蒂姆·梅(Tim May)、以及曾是Sunmicrosystems第五位员工的计算机科学家约翰·吉尔摩(John Gilmore)邀请了二十位最亲密的朋友参加了一次非正式会议,期间他们讨论了一些看似最令人头疼的程序和密码问题,加密货币的神秘大门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他们打开了。

密码朋克(Cypherpunk)

这个非正式会议起初只是一个纯私人的聚会,但是后来,却逐渐演变成了在约翰·吉尔摩的公司Cygnus Solutions内举办的月度会议。在第一次会议上,朱迪·米尔洪(Jude Milhon:一位黑客兼密码学作家,经常使用St. Jude化名)将这个组织称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这个名字引入了“cipher”和“cypher”这两个密码/密文含义的单词,旨在结合电脑朋克的思想,在电脑化空间下的个体精神,使用强加密(密文)保护个人隐私。至此,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组织开始扩张,或许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未来会在全世界引发一场革命。

随着“密码朋克”小组的不断发展,他们决定建立一个邮件列表,继而能够接触到湾区以外的其他“密码朋克”组织。只用了很短时间,他们的邮件列表便迅速流行起来,订阅用户量也不断扩大,人们开始交流想法、讨论发展、每天都有大量提议并进行密码测试。所有这些交流都是通过当时最创新的加密方式(比如PGP)进行的,因此每个人的隐私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人们的想法得以自由分享。

这种隐私和自由的结合,导致了大量主题思想被自由讨论,包括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理念,以及政治和哲学辩论等等。虽然在很多事情上大家都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但作为一个开放的论坛,个人隐私和自由得到了充分保护——这一理念也高于所有讨论主题之上的。

事实上,“密码朋克”这一运动的背后基本思想,可以在埃里克·休斯1993年撰写的“密码朋克”宣言中找到,而支撑他当时发布宣言的关键原则,就是对隐私重要性的笃信。而且,人们还可以在宣言中看到对其他原则的讨论,如今我们回过头再看,会发现当时这些原则其实就是用于支持和构建比特币的基本想法。

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_第2张图片
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

“密码朋克”用户约1400人,讨论的话题包括数学、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政治和哲学,也包括私人问题。早期的成员有非常多IT精英,比如“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万维网发明者Tim-BernersLee爵士、提出了智能合约概念的尼克萨博。当然,还包括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纪百科 | “密码朋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