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

时值新年,与友人夜谈,回望2017,有了不少新的想法,也有了新的困惑、新的难题。
所幸得好书些许,良师益友终遇见,特列出一个简短的书单,既是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希望能够为朋友点亮一盏灯。

1. 《这才是心理学》—— 斯坦诺维奇(Keith·Stanovic)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1张图片
《这才是心理学》

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人类其实有很多选择——科学/民间智慧/宗教等等,具体该选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如果你相信科学的力量,那搞清楚什么才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这本书里,斯坦诺维奇介绍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应该具有哪些科学特质:

  • 可验证的公开知识:任何知识在没有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普遍验证之前,都难以被称之为科学,对比很多民间知识,只是存在于个别人的想象之中,无法经过其他人的复制
  • 系统的实证主义:可经由实验证实的知识VS“拍脑门”知识
  • 可解决的问题:相比较“人性是善是恶”这样虚无缥缈的问题,科学关注在“对于身处幼托的4岁儿童,施加结构化的语言刺激是否能够增强其阅读能力”这一类可操作*的问题。

有了科学精神这把照妖镜,相信大家就能逐步识破“伪科学”,不再用错误的理论,例如九型人格/MBTI/精神分析来引导自己做出错误的决策。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2张图片
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

2.《机器人叛乱》—— 斯坦诺维奇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3张图片
机器人叛乱

想象一下,有一个机器人,它被设计成一个容器,其主人生存在其体内,机器人被设计成完全遵照主人的利益行事,其目的就是维持主人的生存,但这个主人并不直接指挥机器。
经过时间的洗礼,机器人的各个部件已经全面老化,无法继续保护主人的安全。
现在,让我们想象,这个年老色衰的机器人被提供了一个选择:
加入回收计划,把自己的身体卖掉,换回一个能够守护主人的安全容器,确保主人安全,但自己会被彻底毁灭。
突然间,电闪雷鸣,这个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己和主人其实不是一体的,自己只是主人的容器,那么,他会选择自我毁灭来保全主人,还是选择把自己脑袋里这个费电的东西(保存主人的容器)扔掉、找点零件把自己修好然后再去潇洒过自己的日子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类个体,就是那个机器人,而那个主人其实就是我们的基因。
生物学家道金斯在其著名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率先提出,基因如同羚羊一般,通过繁殖的方式在各个载体(也就是实体生命)中跳跃,通过操控载体行为,确保自身的精准复制——也即“永存”,而载体就像前文隐喻中的机器人一样,寿命短暂而被基因操纵,不断牺牲自己以存续基因。
所幸,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产生了心智,我们成为了已知世界中唯一一个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物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除了延续基因之外,有了很多选择......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4张图片
生物学家——道金斯

3.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威克(Carol·Dweck)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5张图片
《终身成长》又名《看见成长的自己》

在职场、友谊、恋爱、家庭等种种场合中,我们都能发现有些人的表现特别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好像搞砸了很多事,再往下一层,我们会发现成功者往往都积极好学、敢于挑战,而搞砸者往往固步自封,自视甚高,但又望难而退,苦苦维持着“皇帝的新装”,不敢接受挑战,更见不到成长。
这就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发现——人们存在着一个非常底层的思维模式差异,即固化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化性思维认为人的禀赋/能力——智力、处理关系的能力、技能等等,是天生的,固定不可变的。因而,拥有此类思维模式的人:

  • 乐于关注绩效,但仅仅是让自己表现得好的绩效;
  • 对他人吹毛求疵,乐于通过贬低他人来抬升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 畏惧可能让TA失去“天才”称号的挑战,因此常常畏葸不前,用阿Q精神抵御现实冲击
    固化性思维往往源于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于关注其禀赋和能力,但对其努力不进行关注。

相反,成长型思维拥有者认为人的能力、技能都是可变的,特点如下:

  • 关注努力程度与方法的好坏,而不关注“是否聪明”这个先天禀赋;
  • 对他人往往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因为其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找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找到个人价值;
  • 喜爱挑战、期待遭遇能够提升自己的困难

书中有一个范例来体会这其中差异: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之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赢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请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做呢?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比赛中,全地区有80名女孩参加了角逐。伊丽莎白赢得了5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这次比赛综合项目的总冠军,捧回家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获奖证明,几乎覆盖了整个墙面。*

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_第6张图片
发展心理学家——Carol·Dweck

第一辑就到这里,期待有人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18 - 陈晨Evan新年荐书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