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上映18天,票房直逼14亿,豆瓣开分8.7,截止目前保持在8.4,坐稳同档期口碑最佳,被赞是“近年来最好的青春片”。
包括李银河、梁振华等来自知识界的权威人士对电影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周冬雨贡献了影后级的表演,易烊千玺作为演员带给华语电影新的惊喜;这是导演曾国祥《七月与安生》之后的又一代表作。
而对于监制许月珍来说,观众能够读懂这部电影中的表达,引发起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讨论,是最让她有成就感的。许月珍希望通过《少年的你》,传递给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的一个信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引导与肯定,但我们做大人的真的在帮他们吗?我们是否愿意为少年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呢?
▲许月珍 电影《少年的你》监制
No.1
《少年的你》,让我有冲动
“我们要给未来的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是《少年的你》的故事蓝本留给许月珍的思考,也是让她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
许月珍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故事中的苦难,但发生在少年身上的“痛”刺痛了她,并引发关于为什么要保护少年的自问:“少年是我们的希望,你不保护他们,怎么保护世界?”导演曾国祥也在电影中表达了这种反思:“我们非常心疼里边的少年,也一直希望电影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反思:尽管生活里会遇到一些困境,只要我们能有希望,总会有人站出来帮助你,带你走出困境。”
陈念和小北,两个因为生活的环境,现实的条件,不可控的原生家庭等问题身陷囹圄的少年,在相遇后,面对着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相互扶持,怀揣着“走出去”这一点点希望向前奔跑。
这种“希望”是电影想要呈现的一种的温暖。虽然故事中有痛的地方,有限制的地方,但“让观众走出电影院时,能够被影片中很温暖的情绪感染到”是许月珍以及整个团队共同的一个理念。
提及团队,这一次是许月珍继2016年《七月与安生》之后与导演曾国祥,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的第二次合作。她称这次合作是对《七月与安生》的一次延续与升级,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大家合作上的默契。
“在拍摄《七月与安生》时,我们整天都处在一个很浪漫的状态,它让我觉得回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是一种愉快的感受。到了《少年的你》,我感觉跟整个世界在一起,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工作人员,我们在经历了《七月与安生》之后,有一个为了更远、更升级的创作去奋斗的共同理念,”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之下,他们充满兴奋与激情。
在许月珍看来,两部电影有一种“一脉相承”的感觉,都是讲了关于付出与牺牲的故事,而《少年的你》在此基础上,还关照到对“青春在社会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的讨论。也正因如此,她和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都致力于还原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去挖掘青春中更深刻的情感。
No.2
周冬雨靠本能,千玺靠内心
毋庸讳言,《少年的你》前期的高关注度,很大一部分源于挑大梁的两位演员:影后周冬雨和首次在大银幕上担当主演的易烊千玺。而毫无疑问,两人不仅出色完成了表演,更实现了个人的突破。
从《七月与安生》,到《喜欢你》,再到《少年的你》,许月珍称坚持选择周冬雨做女主角是因为她有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理由:靠本能演戏。周冬雨会把自己完全打开,一方面是让她完全进入角色,另一方面是让观众走近她的内心。许月珍回忆自己合作过的演员,成功的演员都是这样,不怕把自己脆弱的、痛的地方表现出来。
但是靠本能演戏也会带来麻烦,就是让表演“太周冬雨”,这对于《七月与安生》中安生的塑造是加分的,因为安生与她本人有70%的重合,但陈念是与她截然相反的角色,所以曾国祥在片场最常对她说的话就是:我不要周冬雨!
周冬雨被逼出了“最不周冬雨”的状态,让观众看到了她把握角色的能力,相信了她就是那个18岁的少年。“在电影里看不到周冬雨,只看得到陈念。”许月珍认为这是周冬雨的大突破。
至于易烊千玺,相信在《少年的你》之后,除了偶像,人们会乐于称呼他为“演员”。许月珍给予他高度的赞誉:“他是我碰到过的最美丽的少年。”
《少年的你》是易烊千玺在入学中戏前拍摄的作品,当时的他还未曾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演技训练。但许月珍却在他身上看到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基本的特质,即同理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当你有同理心,愿意去想别人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的时候,才能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痛、喜与悲哀。”许月珍解释道。
她还说过,易烊千玺身上有一种兼具沉稳和热血的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他虽然话很少,但心里一直都在思考,因此演到后面,观众能够看到小北在他身上活起来。许月珍见证了易烊千玺的变化与成长,她可以很有自信说:“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
No.3
比起成果,我更重视过程
入行近30年,许月珍是陈可辛身边最好的伙伴,从香港到内地,从《甜蜜蜜》到《亲爱的》,两人合作无间,而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作为监制的方法论。
许月珍在选择电影项目时候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感性上,她要看作品里是否有她想要对这个世界传达的东西,这是能否让她产生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理性上,她不要求其必须是一个商业片,但起码要有商业片的结构,能跟观众沟通,传递的是大部分人在乎的、有情感诉求的内容。
选定了项目,许月珍在组建团队时首先考虑的是班底的匹配度,这种匹配度体现在导演要与作品有同感,有话要说,整个班底要有共同的目标。再者,身为监制,要对作品有明确的定位,至少对于成片的状态、在市场上的空间有一定的概念,这样一来,后期的宣传和发行才能水到渠成。
另外,除了与陈可辛彼此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许月珍也在适时地为华语电影发掘新导演。发掘新导演时,许月珍首先考虑的是他们懂不懂情感,有没有同理心。“拍电影时,画面的部分摄影师可以提供帮助,美术方面美术指导可以提供帮助,但解读故事的人只有导演,他要懂得解读这个故事,才能去把它拍好。”因此,许月珍更注重这个导演是否能够理解别人。在她看来这是理解角色,理解如何与观众沟通的大前提。
她也倾向于同有活力、愿意表达自己的导演合作,她认为拍电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坦诚地表达自己,一起讨论自己的感受,是导演与监制,乃至整个团队最好的合作状态。
许月珍告诉麻辣鱼,相较于成果,她更看重和讲究过程。“从选择题材、组建团队,到电影的拍摄,我的成就感来源于每天的创作,来源于每天克服的大大小小的困难。”电影创作是许月珍每天都在做的事,她也从来没有停下突破自己的脚步,她曾经说监制越是做得久就越不敢做导演,但在被麻辣鱼问到相同问题时,她松了口:“希望吧,我努力一下。”
THE END
金鲛分享会
大咖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