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么长

人生那么长,眼界越宽,我们看到的越多,执念就越少。

说两个跟我有关的故事。

                    (一)

有一段时间很迷张云雷。起因是缘于一次在哔哩哔哩看到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合称“九辫儿”)的某场相声后——可能因为很多年没看过相声,然后突然看到新鲜的对脸相声,被这种充满青春气息的打打闹闹的新形式相声吸引住了(当然,张云雷的颜值和死里逃生的励志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整整一个月,只要有闲暇时间,就在看九辫儿的相声,各种年份的都搜来看,甚至连续多天看到凌晨两三点都不舍得睡。打了鸡血似的去追他们专场的票,第一次抢票,被秒灰的购票页面惊呆了。还在朋友圈里和微博里各种求票,不管天南地北,只有有票,愿意不远万里赶赴现场——可惜的是,从来没有在正规发售渠道抢到过票,而我不想买扰乱市场的黄牛票。也不是没想过买黄牛,有一次几乎都在付款界面,还差两个数字就输入密码成功了,我还是放弃了。不是因为钱,而是心中还是有一个维护市场公平的底线,不愿意轻易踩线。

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疯了,没见过这么疯狂追星的我。老实说,我也没见过这么疯狂追星的我自己。先不说我早已过了追星的年龄,就算以往,我再喜欢一个明星,也从来没有过这种熬夜追视频、买不到专场还很失落的体验。有种老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这种体验很特别。

因为九辫儿,我去看了德云社其他相声演员的表演(真的有20多年没看过相声了),比如岳云鹏孙越、孟鹤堂周九良、郭麒麟阎鹤祥等新生代的作品,也关注了其他相声团体如“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的演出。

看的相声越多,心中的狂热就越少。因为每多看一场相声,就能感受到其实每一对优秀的相声演员都各有优势。当理性回归,我还是很喜欢九辫儿的演出,但已经去掉了大部分的粉丝滤镜,改为欣赏的眼光,专注作品,不再关注八卦;对于专场演出购票,也开始能够抱着买得着就现场看、买不到就网上看的心态,不再为此失落。

回归正常。


                    (二)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其中有一类培训,我一般每隔一两年就参加一次。有一个培训讲师讲得很不错(我们称为A老师),北大毕业,课堂上经常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是公认的优秀培训讲师,收获了不少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参加了好几期他的培训,买了他出版的所有书籍,还重金购买了他不少网络课程。我当时觉得,这就是我这些年参加同类培训课程中,授课最好的讲师了。

直到今年,我参加同一系列的不同类别的课程,讲师团出现了新面孔。这位新讲师(称为B老师吧),北大博士博后,风格沉稳,课堂上不像A老师的课堂那样多欢声笑语,但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最厉害的是,听完他在课堂授课后,我惊呆了,第一次对整体的理论框架有了系统的认知,并且对各类理论具体知识印象深刻。这是我听A老师的同类课程从没有过的感觉:A老师的课,好玩好听,理论知识也穿插其中,但分散不系统。就学习效果而言,我参加了A老师多期培训还不如B老师的一次培训效果。

诚然,A老师是优秀的,但一山还有一山高,B老师的出现,让我大开眼界,对自己未来的培训计划有了更客观的选择。


这是我近期遇到的两个故事。

人生那么长,眼界越宽,我们看到的越多,执念就越少。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