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渊录【一/晋阳之战】

跃渊录【一/晋阳之战】_第1张图片

第一次听到晋阳这个名字,是琅琊榜中的晋阳长公主,当时就好奇为何会有一个类似地名的封号。及至开始翻开我国最为著名的一部编年体《资质通鉴》,才发现鸿篇巨制的开始正是起自晋阳!怀揣兴奋继续读下去,才逐渐明了前人司马光的写作用意与晋阳的独特地位。公元前455-453年发生在晋阳的一场局部战争,直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了历史从道义为主的春秋时代正式迈入了成王败寇的战国群雄逐鹿。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场晋阳之战

前尘忆梦

缘起

春秋末期,原本各诸侯国中的卿大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而诸侯国君的权势则日渐衰微。这种现象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尤为明显。经过国内卿大夫阶层的互相兼并,最终存活下来的是六大宗族,即韩氏、魏氏、赵氏、智氏、中行氏以及范氏。之后由于中行氏与范氏参与到针对赵氏的进攻被晋国国君定为叛乱消灭,晋国国内只剩下四大宗族把持朝政。

时间一晃而过,赵简子(名鞅)担任晋国正卿(相当于宰相)已过去许多年,彼时摆在赵简子眼前一个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选定宗族的继承人。历来选定继承人都必须慎之又慎,尤其在危机四伏的晋国国内,宗族领导者可以直接决定整个家族的存亡。他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次子无恤,常理而言是长子应该更为成熟,固立长优先。不过想到晋国国内随时可以翻脸的其他三个大宗族,赵简子又仔细想了想,决定要想个法子实际考察下两个儿子谁更合适担任领导者。

这天,赵简子把伯鲁和无恤叫来,吩咐道:为父这里有为官一生的人生总结,现在为父已老,是时候把这些经验教训传给你们了;所有的内容我已写在竹简上,你兄弟二人一人一份,一定要时时记诵,牢记心中!伯鲁与无恤听后自然是小心翼翼收好,并回应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过了一段时间,赵简子又把两个儿子叫来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就是让他们背诵当初竹简上的训诫,谁知伯鲁一个字也答不上来,询问你竹简呢?伯鲁低头小声答道:早已不小心遗失了,恐父亲生气未曾禀报。。赵简子很生气,明明是长子,怎么就不能带个好头呢?板着脸继续问弟弟无恤,心里还在想“哥哥都这样了,弟弟能好到哪儿。。”没想到很快赵简子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来,因为无恤将竹简上的训诫倒背如流,背完还拿出了随身的竹简,这小子!不仅认真记诵老夫的训诫,还日日随身携带!有考试0分的伯鲁做绿叶,赵简子心里恨不得给无恤打120分,很快赵简子就宣布了无恤成为他的下一任赵氏领导者,伯鲁只能在一旁怏怏地恭喜弟弟。

赵简子的继承人通过考试的形式定下了,其实同一时间国内另一大宗族智氏的智宣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是选儿子智宵还是智瑶?不过对于智宣子而言这似乎没有赵简子那么难,因为智瑶比智宵优秀太多了,人长的帅,文武双全(射御足、伎艺毕、巧文辩惠),而且性格还很坚韧,哇塞,这满满的主角光环呀!很快智宣子就宣布要立智瑶为接班人,这时候族人智果匆匆跑来,劝诫到智瑶对待下属缺乏宽容仁爱之心,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宗族相处,肯定会引来灭族之祸。可是智宣子哪里听得进去呢?在这个今天是朋友明天就你死我活的乱世,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只要实力够强,把对方统统打败不就好了!智果几次劝解无果后,竟然主动找到太史,带领家人从智氏中脱离,另立为辅氏。

导火索

不久赵简子、智宣子相继去世,无恤也即位为赵氏首领,智瑶即位为新的晋国正卿,一时间智瑶权倾四方,好不风光!在智瑶的经营下,智氏俨然超过赵氏成为了四支宗族中的最强,其他三氏宗族开始看着智瑶的眼色过日子。

当是时,越国入住中原称霸,而老牌春秋霸主晋国却因为政由私出的卿大夫分权导致地位日衰。智瑶如同赵简子一样,既然担任正卿,壮大晋国自然是种自然的情感,于是智瑶先后发动了对齐国与郑国的讨伐战,从而增强晋国的国力与影响力。然而一次讨伐郑国的过程中,智瑶命令赵无恤攻打郑国,然而赵无恤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没有执行命令,眼看最后的成功功亏一篑,智瑶对赵无恤颇有怨言。

慢慢地,智瑶意识到壮大晋国必须强大国君,因为现在的晋国国君的实力由于卿大夫分权导致太弱了;另一方面经过几次战役,智瑶也充分意识到未来晋国必须结束政由己出的现状,实现国内权力的有效集中。所以智瑶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提议由四个宗族分别向晋国国君献上一个万户的城邑,一来可以壮大晋国国君实力,二来可以削弱魏赵韩三氏势力。

但是智瑶心里也没底,因为一个万户城邑对于任何一个宗族而言都是重要的领地。于是智瑶先向实力最弱的韩康子索要城邑试试态度,韩康子第一反应当然是不给了,不过其家臣段规劝解不要做出头鸟,以免遭到智瑶的打击报复,韩康子听从了段规的意见,献上了一个万户城邑。

结果大出智瑶所料,顺利使得智瑶似乎没有仔细考虑韩康子的小算盘,便进一步向魏恒子提出所要领地。魏恒子起初也不同意,其家臣任章却提出和段规一样的建议,以避其锋芒,图谋后动,于是智瑶又顺利地从魏恒子处索要到一处封地。

被顺利冲昏了头脑的智瑶,继续趁势向赵无恤索要领地,不想赵无恤断然拒绝!一时间智瑶勃然大怒,心想:韩康子、魏恒子都以我马首是瞻,就你赵无恤是个刺头!上次攻打郑国的那次还没找你算账呢,正好,这次拿你开刀,为我智氏立威!于是智氏立马召集韩、魏两家联合攻打赵国,韩康子、魏恒子的领地都给了,现在智瑶又允诺灭赵后三分其地,况且如果不同意必然导致智瑶的打击报复,因此权衡再三,一起率兵随智瑶出发攻打赵无恤。

看着来势汹汹的智韩魏联军,赵无恤自然明白正面硬抗是没有好下场的,于是决定弃城。那么应该撤退到哪里呢?回想之前剿灭中行、范氏的争斗,赵无恤深深体会到这次即便自己投降妥协也不会有好结果,智瑶肯定想趁机剿灭整个赵氏宗族,因此,断然不能投降,只能死战到底!既然死战,那么高大坚固的城墙(长子城)与粮食充盈的仓库都不是首选因素(邯郸城),唯有与我一同死战的民心!赵无恤想起父亲临终交代的晋阳城,由于尹铎治理有方,民心归附,便排除众议,前往晋阳。

智瑶率领联军随后奔赴晋阳,将晋阳团团围住,拉开了晋阳之战的序幕。

大战

公元前455年,智瑶率领韩康子、魏恒子将晋阳团团围住,开始攻城,不想城中的赵无恤率领军民拼死抵抗,势不投降。三个月后,韩康子和魏恒子开始顾忌军队死伤,消极应战,智瑶的攻势也逐渐放缓,整个战争走向了长期的包围战。

既然无法速取,只好采用围困战术。于是智瑶改变策略,一方面切断晋阳交通,实现锁城断绝补给;一方面掘开汾水引水灌城,使城中军民无法生活。只是智瑶一万个没想到,赵无恤竟然带着这帮军民硬硬坚持了下来!大水淹没城内“三版”(六尺),老百姓做饭的土灶都被水泡了,只能把锅悬起来做饭。。。纵使人的意志再强,也总有一个极限,而这个极限似乎慢慢到了。三年后,晋阳城内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即将断绝。人们悬釜(炊具)做饭,搭棚居住,士兵体力下降,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与日俱增;晋阳形势极为严峻。

知晓这一切的智瑶心知晋阳城破近在眼前,心情大好,三年的烦闷一扫而空。于是他选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和韩康子、魏恒子一起围着晋阳巡视。智瑶看着晋阳城中的绵绵水势,想起三年来的坚持即将有所收获,不自觉感叹道:原来水也可以让人亡国阿!不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韩康子和魏恒子分别同时想到了各自的城池也可以被水攻淹没,心中那个小心脏都不觉打了个寒颤。巡视回来,智瑶的家臣絺疵提醒智瑶韩康子、魏恒子怀有二心,需要小心提防。智瑶问原因,絺疵回答他观察到眼看晋阳城就要拿下了,可以分到赵氏的大片土地,可是韩康子和魏恒子这俩小子却一点都不开心,还面带愁容,很反常阿!我猜测他俩肯定是想到了赵无恤完了下一个被兼并消灭的就是自己了呗!然而智瑶听后却不以为然,那两个我一开口就送上两个城的小跟班,哪里敢造反?第二天甚至直接将絺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恒子,韩魏二人自然托词别人离间之计唐赛过去,而絺疵也心知大祸临头,主动申请出使齐国避祸。

赵无恤将晋阳的形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深知道,依托一个小小的晋阳城,竟然抵抗围城水攻三年之久,已然是个奇迹!现在军民的意志即将达到极限,压垮大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就会到来,可能是下一次攻城,下一次疾病,下一次有人叛逃出城。。。不能再坐以待毙了,自己唯一的机会就在对面的敌人内部了!赵无恤立刻派心腹张孟谈出城秘密见韩康子、魏恒子,指出了著名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担心日后被智瑶所灭,故而同意了赵无恤的计划。

约定日期到,赵无恤首先派士兵杀掉智军守堤士兵,掘开堤坝使得大水倒灌智瑶军营。智军大乱,韩康子、魏恒子趁势左右出兵夹击智军,被盟友杀晕的智军还没反应过来,又被正面出击的赵军击溃。智瑶赶出营帐,一时都无法相信眼前的景象,水中逃生的士兵,被盟友残杀的士兵,还有迎面冲过来的,自己围了三年的赵国军队。终于,智瑶明白大势已去,痛恨自己为何那么相信韩康子与魏恒子,为什么不听取絺疵的意见呢?一切已晚,杀到眼前的赵军看到智瑶分外眼红,手起刀落,结束了智瑶的一生。

战后

大战结束,智军已经溃退,赵无恤联合韩康子、魏恒子一起趁势攻打智氏领地,将残存的智氏宗族200余人赶尽杀绝,一时间震惊诸侯各国。只有智果因改姓辅氏得以幸免。

赵无恤从死地得生,对智瑶的怨恨怎会因为其死就消失呢?仅仅死是不够的,死后也必须接收惩罚,不能安然入土!于是赵无恤竟然做出了令人惊噩的举动:将智瑶的头骨刷上漆做成了酒具!这激怒了智瑶的家臣豫让,尽管智氏宗族已灭,豫让还是决定只身刺杀赵无恤。豫让先是化装成罪人,怀揣匕首,藏在厕所等待刺杀赵无恤。不想赵无恤如厕时第六感爆棚,竟然发现了异常,派人搜出了豫让。然而赵无恤佩服豫让义举并未杀他,而是放了豫让。豫让并不死心,继续毁容毁声,装成乞丐等待机会。终于一次得知赵无恤出行路线后,提前埋伏在桥下,惊动了马匹,被发现后处决。

晋阳之战后,晋国的格局再次洗牌,赵、韩、魏成了最后赢家,分掉了晋国绝大部分土地,实力日益强大,把晋国君迁到了偏僻之处,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开端。

跃渊录【一/晋阳之战】_第2张图片
晋阳之站.png

古为今谈

晋阳之战结束了,但是2000多年后的今天,其留给后人的反思却远远没有结束。作为《资治通鉴》(后简称通鉴)的首篇,得到了大量学术界、历史爱好者的青睐,考证、分析的文章层出不穷。虽然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依据司马光通鉴的正史记载,但是许多细节是否真实自然无法完全一一考证,我们仅依据明显的史实结合自身的理解就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读史的主要目标莫过于知兴替,明得失,所以,今天我们重点从这场战争中登场的诸多人物的言行、选择以及最终的命运中总结出几条有益的启示。 萌芽阶段

启示一:**选立继承人,判断人才,平衡“才与德”的关系。对于选择继承人而言,因为涉及整个家族的责任,必须德才兼备,德更优于才;选择人才,治世则更重才,乱世则更重才(像曹操)。为了避免继承人中无法选出德才兼备之人,从小就应当加强对子女的德才教育。从历史上看,智宣子选择了才大胜于德的智瑶,导致了家族的覆灭;而赵简子通过竹简背诵考察的方式选立了更为认真的无恤,最终反败为胜,同韩魏瓜分了智氏领地。(司马光认为有德即为人正直、公正、与人平和)

启示二: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赵简子判断晋国四家大夫之间未来难免一战,互相争夺领地势力,故提前让尹铎去治晋阳,且明告作为未来的保障,故而尹铎在晋阳采用少报户口的方式减轻百姓赋税,收服人心。最终,城高墙厚的长子城与仓库充实的邯郸均未被选择,只有晋阳成为了战争之后的首选目的地,历史也证明了人心的重要性。

启示三:刚愎自用,贪得无厌,耳目闭塞,灾祸将至。我们仔细看智瑶,即位后称智伯,后又担任了晋国正卿职位,独善朝政,野心越来越大。智瑶宴请韩康子与魏恒子的时候,竟然调戏韩康子并侮辱其家臣段规,事后智果劝解要“备难”,智瑶竟丝毫听不进去。之后智瑶想打着帮助政府财政的旗号征用三国土地,结果赵国拒绝,于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国。在战场上丝毫不能察觉韩魏的真实心意,不作防范,听不进家臣的提醒,最终身死头断,家族灭亡。

启示四:虚与委蛇,避其锋芒,将欲败之,必先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如果想打败敌人,就要先顺从敌人,诱使其犯错误;如果想夺取敌人的利益,则必须先给出诱饵,麻痹对方以伺机而行。可以说韩魏的家臣段规与任章想到了一起,做到了不做出头鸟,却暗中等待时机。 战争阶段

启示五:通晓人性,洞察先机。智瑶水淹晋阳,当着韩魏的面说到“原来水也可以让人亡国啊”,韩魏不由想到自己的国都旁也有河水可用,危险。智瑶家臣观察到韩康子与魏恒子的表情,觉察有异心,从“大胜有利而不喜”中判断出了问题,提醒智瑶,可惜智瑶愚笨地直接问韩康子与魏恒子,要么智瑶智商捉急,要么是自以为是到了极点,认为自己实力强大到对方反叛也无所谓的程度。

启示六: 晓之以利,说服利器。赵简子派张孟谈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康子与魏恒子,相约起兵反攻智瑶。 战争结局

启示七:战争的首要关键是人心,人心向背,直接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启示八:虽然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主要态度是非三家坏礼,乃天子自坏。对于古代君主王朝而言,礼制起到了彰显尊卑,奠定统治阶层与秩序的作用,一旦礼坏,即下可以犯上,那么就开了战乱的苗头。其道理如同今日一旦有个省/州宣布独立而国家妥协,那么接下来必然有更多省/州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宣布高度“自治或独立”,整个国家秩序也形同虚设,战乱的隐患已经“履霜坚冰至”。然而,需要清楚地是,我认为在周朝末年天子军事实力基本无,周王朝式微,对于各诸侯只有名义上、礼制上的制约号令之权,诸侯只是怕给天下群攻接口而表面逢迎,早晚不可避免周王朝的败亡。当一个政权只剩下名义上的“权力”时,宗庙社稷断绝、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情。

启示九:从晋国覆灭的教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重要的教训:朝政权力最为重要,对于君主而言,最后的方式是中央集权,即要依托大臣们放权,又要谨防大臣结伙弄权架空自己,即朝廷中最为重要的军师、人事、财务三权需自己亲自掌握,其余各项可以放开给大臣,如农耕、工事加固、司法、户政等。

一点多想

上面的九个启示主要依据晋阳之战的起承转合各个阶段的经验与教训,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生于治世的和平年代,王侯将相的生活工作看似与我们十分遥远,然而,这场战争对于今天的我们依旧有珍贵的启示。

  • 选用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应同时综合考量德与才两个维度,才说明了人才的能力高低,德说明了是否可以为企业所用;从历史经验来说,一般治世用人德先于才,乱世用人才高于德,好比一个公司创业阶段招募员工的能力更为重要,一旦进入平稳发展期,则员工的人品、忠诚度更为重要。不同阶段决定了选择人才的侧重类型。
  • 判断人才的标准一要看周围人的评价,比如依托信任的元老级别或者与该人共事过的人的评价,二要设置隐蔽的考察项目,如安排类似的工作任务看完成情况等。兹以为赵简子选择记诵竹简的方式考察伯鲁与无恤十分高明,因为1)竹简记述自己的为官处世经验智慧,无疑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为官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是无法估量的财富,谁更重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谁更有上进心,更有志向;2)过去对于孝十分注重,一般而言,一个孝顺的人对于国君与国家也是相对更忠诚,赵简子以自己命令的方式,考察两个儿子对于自己话的重视程度,自然可以某种程度上看出谁更孝。通过第三方评议与实践考察可以进一步可以给人才打分定先后高低。
  • 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向智瑶一样有雄心壮志,有能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不要像他那样贪婪刻薄、刚愎自用,独独立威,忘了加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恩威并施。
  • 职场上预测别人的行为一要听其言观其行,更要从人性的趋利避害出发以做最坏的打算,事实上,从人性出发往往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个体行为。

古人名句(《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旅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司马光)
  2. 履霜坚冰至。(《易经》)
  3.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夏书》)
  4. 将欲败之,必先辅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周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跃渊录【一/晋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