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广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大家可能在oj上见过,各种求路径、最短路径、最优方法、组合等等。于是,我们不妨动手试一下js版本怎么玩。
1.队列、栈
队列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常用的操作是取第一个元素(shift)、尾部加入一个元素(push)。
栈是后进先出,就像一个垃圾桶,后入的垃圾先被倒出来。常用的操作是,尾部加入元素(push),尾部取出元素(pop)
2.BFS
BFS是靠一个队列来辅助运行的。顾名思义,广度搜索,就是对于一个树形结构,我们一层层节点去寻找目标节点。
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广度优先遍历,明显是队列可以完美配合整个过程:
- 1进队列 【1】
- 取出队列第一个元素1,将1的子节点234按顺序加入队列后面 【2,3,4】
- 取出队首元素2,将他的子节点按顺序加入队列 【3,4,5,6】
- 取出3,将子节点7加入 【4,5,6,7】
- 取出4,将子节点89加入【5,6,7,8,9】
- 取出5,没有子节点,没有什么干
- 继续一个个取出
到了最后,队列清空,树也遍历了一次
1.1 矩阵形式的图的遍历
假设有几个点,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算法,判定两个点有没有相通
问:1能不能到达5
显然我们一眼看上去是不会到达的,如果是设计算法的话,怎么做呢?
我们把点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矩阵表示,0表示不连接,n行m列的1表示点n通向点m
var map = [
[0,1,1,0,0],
[0,0,1,1,0],
[0,1,1,1,0],
[1,0,0,0,0],
[0,0,1,1,0]
]
function bfs(arr,start,end){
var row = arr.length
var quene = []
var i = start
var visited = {}//记录遍历顺序
var order = [] //记录顺序,给自己看的
quene.push(i) //先把根节点加入
while(quene.length){ //如果队列没有被清空,也就是还没遍历完毕
for(var j = 0;j|
1.2 树的BFS举例
举个例子,3月24号今日头条笔试题第二题的最少操作步数:
定义两个字符串变量:s和m,再定义两种操作,
第一种操作:
m = s;
s = s + s;
第二种操作:
s = s + m;
假设s, m初始化如下:
s = "a";
m = s;
求最小的操作步骤数,可以将s拼接到长度等于n
输入一个整数n,表明我们需要得到s字符长度,0案例:
in:
6
out:
3
思路:利用广度优先搜索,假设左节点是操作1,右节点是操作2,这样子就形成了操作树。利用bfs的规则,把上层的父节点按顺序加入队列,然后从前面按顺序移除,同时在队列尾部加上移除的父节点的子节点。我这里,先把父节点拿出来对比,他的子节点放在temp,对比完了再把子节点追加上去
每个节点分别用两个数记录s,m。发现第一次两种操作是一样的,所以我就略去右边的了
function bfs(n){
if(n<2||n!==parseInt(n)||typeof n !=='number') return
if(n==2) return 1
var quene = [[2,1]]//从2开始
var temp = []//存放父节点队列的子节点
var count = 0
var state = false//判断是否结束循环
while(!state){
while(quene.length){//如果队列不是空,从前面一个个取,并把他的子节点放在temp
var arr = quene.pop()
if(arr[0]==n){//找到了直接结束
state = true
break
}
temp.push([arr[0]*2,arr[1]*2])
temp.push([arr[0]+arr[1],arr[1]])
}
count++//队列已经空,说明这层的节点已经全部检索完,而且子节点也保存好了
quene = [...temp]//队列是子节点所有的元素集合,重复前面操作
temp = []
}
return count
}
3.DFS
DFS着重于这个搜索的过程,一般以“染色”的形式配合栈来运行,也比较彻底。V8老生代的垃圾回收机制中的标记-清除也利用了DFS。我们定义三种颜色:黑白灰,白色是未处理过的,灰是已经经过了但没有处理,黑色是已经处理过了
还是前面那幅图
我们用两个数组,一个是栈,一个是保存我们遍历顺序的,数组的元素拿到的都是原对象树的引用,是会改变原对象的节点颜色的
- 从根节点开始,把根节点1压入栈,染成灰色 【1:灰】
- 发现1的白色子节点2,压入栈染色【1:灰,2:灰】
- 发现2的白色子节点5,入栈染色【1:灰,2:灰,5:灰】
- 发现5没有白色子节点,于是5已经确认是遍历过的,5出栈染黑色【1:灰,2:灰】,【5:黑】
- 回溯2,发现2还有白色子节点6,6入栈染灰,发现6没有子节点,6出栈染黑色,【1:灰,2:灰】,【5:黑,6:黑】;又发现2没有白色子节点,2出栈染黑色【1:灰】,【5:黑,6:黑,2:黑】
- 2又回溯1,发现1还有白色子节点3,3入栈染灰【1:灰,3:灰】,【5:黑,6:黑,2:黑】
- 同样的,7没有白色子节点,7入栈直接出栈染黑,【1:灰,3:灰】,【5:黑,6:黑,2:黑,7:黑】;3没有白色子节点【1:灰】出栈染黑,【5:黑,6:黑,2:黑,7:黑,3:黑】
- 到了4,【1:灰,4:灰】,他有白色子节点89,而89没有白色子节点,所以89入栈又直接出栈了【1:灰,4:灰】,【5:黑,6:黑,2:黑,7:黑,3:黑,8:黑,9:黑】
- 4这次就没有白色子节点了,到他出栈染黑,【1:灰】,【5:黑,6:黑,2:黑,7:黑,3:黑,8:黑,9:黑,4:黑】
- 回溯,发现1没有白色子节点,最后1出栈染黑,【5:黑,6:黑,2:黑,7:黑,3:黑,8:黑,9:黑,4:黑,1:黑】
我们可以看到,入栈的时候,从白色染灰色,出栈的时候,从灰色到黑色。整个过程中,染黑的顺序类似于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v8的垃圾回收,将持有引用的变量留下,没有引用的变量清除。因为如果持有引用,他们必然在全局的树中被遍历到。如果没有引用,那这个变量必然永远是白色,就会被清理
我们用对象来表示上面这棵树:
var tree = {
val: 1,
children: [
{val: 2,children: [{val:5,children:null,color:'white'},{val: 6,children:null,color:'white'}],color:'white'},
{val: 3,children: [{val: 7,children:null,color:'white'}],color:'white'},
{val: 4,children: [{val:8,children:null,color:'white'},{val: 9,children:null,color:'white'}],color:'white'}
],
color: 'white'
}
开始我们的DFS:
function dfs ( tree ) {
var stack = []//记录栈
var order = []//记录遍历顺序
!function travel (node) {
stack.push(node)//入栈
node.color = 'gray'
console.log(node)
if(!node.children) {//没有子节点的说明已经遍历到底
node.color = 'black'
console.log(node)
stack.pop()
order.push(node)
return
}
var children = node.children
children.forEach(child=>{
travel(child)
})
node.color = 'black'
stack.pop()//出栈
order.push(node)
console.log(node)
}(tree)
return order
}
过程用递归比较简单,上面大部分代码都是调试代码,自己可以改一下测试其他的类似场景。遍历完成后,tree上面每一个节点都是黑色了。遍历中间过程,每一个节点入栈的时候是灰色的,出栈的时候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