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的作用,现状,发展和名录

        随着跨国制药企业向低成用本市场转移医药研发外包业务,中国因为丰富的临床受试群体、庞大的医疗卫生人才库、逐步增加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机会。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联合各专业的临床研究组织,整合各服务资源已经成为需求和趋势。目前行业内服务于临床研究有多种模式和组织,其中比较成熟的有 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 同 研 究 组 织 ) 、和SMO( 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现场管理组织)。除此之外,现行的临床研究服务组织还包括ARO(Academic Research Organization,学术研究组织)、RMO(Research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研究管理组织)等。

一、CRO的作用

       CRO英文全称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是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 。主要通过合同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服务的专业公司。其优势在于短时间内可迅速组织起一个高效率的临床研究队伍,加快药品上市时间,从而降低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和研发费用。CRO服务内容包括新药申请、方案设计、临床监查、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CRO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代工,但是这个代是研发药物,不是制造药物环节。

二、CRO企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CRO机构约140家。按分布省份来看,北京CRO机构达50家,位居国内首位;上海以24家的数量位居其次,且与北京合计占比超50%;广东、江苏、浙江则分别为12、10、10家。以上5个地区的CRO机构合计占比超过70%,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熟、研发资源丰富,以及教育资源与高端人才等创新动力充足。

CRO的作用,现状,发展和名录_第1张图片

                                                                          图1 我国CRO企业产业分布图  

       CRO企业发展是医药强势行情中的一个重点,它是为医药公司“微笑曲线”顶端含金量最高的研发部分提供外包服务。随着新药研发成功率的降低以及研发成本的持续增长,全球CRO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CRO市场规模为579亿美元,预测2023年将达到952亿美元,CAGR达10.5%。(数据来源于尊嘉金融)

       而CRO行业的四家龙头企业包括药明康德(603259.SH)、泰格医药(300347.SZ)、康龙化成(300759.SZ)、昭衍新药(603127.SH)的股价涨幅非常可观。截至7月16日,年内区间涨幅为53.42%、70.49%、70.54%、132.49%。目前该行业形成“一超多强”的态势,其中私有化回归的药明康德市值超过2300亿,是国内CRO行业的巨无霸,不过从资本市场看,年内涨幅反而最小;反而市值仅有216亿元的昭衍新药年内涨幅最大。(数据来源于英才杂志)

(2) CRO企业市场需求分析

       CRC业务在中国目前的开展如火如荼,需求量旺盛,这有诸多影响因素。试图分析如下:

       首先,随着我国GCP的完善,对临床试验实施、数据质量管理等要求的提高,已经使得医院机构或科室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研究质量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备CRC,重点体现在一些管理规范重视临床研究的医院和科室,甚至现在有些时候我们会把医院及科室是否拥有CRC作为筛选中心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目前国内拥有CRC的医院和科室多数集中在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精神神经等领域,这是因为上述领域的项目在执行中都存在操作周期长、程序复杂、病人管理任务困难且繁重,而CRC的存在可以非常积极正向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随着中国临床试验环境的优化,中国CRA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提升等积极影响因素,近年来更多的global项目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市场,目前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性临床试验项目,且参与大型global的项目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而这些项目也多数集中在上面提到的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精神神经等领域;同时这些项目的临床过程复杂、知情同意的过程更规范、中心实验室多数是基本要求而带来样本标本的管理高要求、IVRS\IWRS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让CRC的使用成为一种积极态势;下图为中国CRO产业链布局示意图。 

CRO的作用,现状,发展和名录_第2张图片

                                                                  图2 中国CRO产业链布局示意图(摘自雪球)

注: CRA(临床监查员),隶属CRO组织的员工。负责协助主要研究者按照试验方案和 GCP 具体实施临床试验的人员。

三、未来发展趋势

(1)龙头企业横向拓展,中小企业精细化发展

       国内临床CRO企业“多强并举,两极分化”,呈金字塔分布。CRO龙头在发展主营CRO业务的同时,临床CRO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务模式。如泰格医药公司近年来参与设立多支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先后成立杭州泰格股权投资、TGSkyinvestment作为公司境内、境外投资平台进行专业化投资,致力于发掘和培育境内外优质的创新型医药企业,一方面获取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帮助公司业务范围和规模。

       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管理等原因,形成综合性业务能力突出的CRO公司需要发展时间,业务精细化发展是其发展的方向之一,形成了分别专注于上市后再评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期临床试验、SMO业务等领域的CRO。CRO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中早期,对比美国新药研发驱动的CRO行业数十年的持续高增长,国内新药研发投入预计在未来5-10年有可能保持10%甚至20%的增速,对应着CRO行业也会有20%以上增速,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之下也就对应着行业龙头30%以上增速,在规模效应之下利润增速可能会高于收入增速。也就是CRO行业在未来的5-10年都会是创新驱动的持续高增长的医药行业细分领域。目前,国内CRO整体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最重要的是能为医药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研发服务。

(2)企业临床试验数据管理逐步信息化

       近年来,CRO逐步由传统的纸质化的临床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模式转向电子化的临床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这不仅提高了药企对研发试验的审判效率还可以增进其与CRO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此外,随大数据、物联网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临床CRO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装备等进行患者招募、远程收集参与者的临床数据、活动数据和关键的生物指标,减少随访及跟踪次数,结合电子化的临床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可大大而提升效率,降低临床试验成本。

(3)新的组合服务模式ARO-CRO-SMO的出现

       全新的ARO-CRO-SMO组合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服务模式,整合商业和学术资源,该模式的临床研究任务和流程如图3。ARO和CRO的合作能充分发挥ARO的专业性和CRO的执行力。同时SMO的参与也必不可少,能最大程度的缓解研究者的负担,使得研究质量得到充分保障。该模式中ARO不仅负责试验方案设计、医学撰写、数据安全监测,同时优先承担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因此在组合模式中起主导作用。CRO主要提供临床监查服务,负责临床试验有效实施和监督。SMO通过派驻临床协调员,直接协助研究者参与临床研究的执行。三者通力合作,使研究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且效益与效率也得到最大提升。

CRO的作用,现状,发展和名录_第3张图片

                                                 图3  ARO-CRO 模式临床研究分工合作示意图(摘自中国新药杂志)

       确定以 ARO 为主导地位,不仅能克服以往CRO占主导所带来的弊端,并且由于ARO自身学术定位,能同时兼顾研究的学术视角和商业价值,对药物的研发、申报和上市起到关键作用。其次鉴于ARO负责试验方案设计和数据安全监测,更有利监管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和研究质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率先应用ARO-CRO联合模式建立了抗血栓临床试验项目组(Antithrombotic Trials Leadership and Steering,ATLAS)。因国外研究基地CRC人员配备专业,因此SMO的参与变为可选。但是国内目前临床研究最薄弱的环节且且是研究基地,所以SMO参与更显重要。因为研究者是临床研究的实际操作者,基地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临床研究质量,因此SMO的参与也是保证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该模式挑战还在于申办方和CRO能否适应这种新的研究模式,对ARO提供足够的信任和资源。毕竟药厂发起的临床试验是一项商业行为,那么学术机构是否有足够的商业智慧和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预期任务。

附言(CRO/SMO企业名录)

CRO的作用,现状,发展和名录_第4张图片

参考资料:

                [1]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昭衍新药 CRO哪家强?》英才杂志

                [2]《药明康德深度解析:大而强的平台型创新药服务商》未来智库

                [3]《临床CRO发展现状与趋势》火石研究院

                [4]《医疗器械CRO & CDMO服务产业将驶入快车道!》医学观察

                [5]陈君超, 刘红霞, 吕映华,等. 临床研究服务新模式ARO-CRO-SMO[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 021(018):2113-2116.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药,临床,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