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营:又名“薛家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辖区之北。“薛营清真寺”就坐落在这座村落的中心部位。
大兴区以“营”字命名的村庄很多,如“留民营”、“罗奇营”,“长子营”、“沁水营”等等;前人有“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之说。在诸多的“营”中,薛家营并不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庄。它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回族人口聚居村,位于进出北京南大门的交通要道“京开高速公路”(G106)西侧,距北京南三环的玉泉营不足3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而已。
下图、这是大兴区薛营回族村东口的牌楼。在北京郊区,很多村庄的路口都有这样的仿古牌楼。
下图、牌楼坊额:薛营回族村,穿过牌楼就是村内的清正路,可以看到了路尽头的清真寺山门。
下图、牌楼的背面,其坊额是用阿文书写的。远处可以看到京开高速公路中间的绿色植物隔离带。
从村口的牌楼,沿清正路西行约300米,道路左转时也就到了薛营清真寺大门外。
下图、薛营村清真寺全景,门牌“清正路39号”。
下图、清真寺山门青砖绿瓦,座西朝东,是2003年重建的。门额采用中文和阿文书写。
下图、“大兴县文物保护单位”碑,嵌在左掖门旁的外墙上。
下图、这是清真寺主殿“礼拜殿”外貌。主殿坐西朝东,坐落在五层台基之上,高度为一层,三开间,进深约为开间的二倍。前廊下有石碑二通。
下图、这是立于主殿前廊内右侧的《重修清真寺碑序》碑。(碑文详见本文附件一)。
下图、这是立于主殿前廊内左侧的《重建清真寺南讲堂碑序》碑。(碑文详见本文:附件二)。
下图、这是主殿内的情形。穆斯林信徒做礼拜时都是面向西方行礼的。
下图、这是在清真寺外东南角拍摄的。
下图、这是薛营清真寺南讲堂外景。
下图、这是清真寺的后门,位于薛营村的清和街。本以为可以看到一般清真寺都有的“宣礼塔”(或称“望月塔”),但却令我失望了。
下图、这是位于薛营村东大门北约60米、号称“京南第一涮”饭店的大门。
下图、京南第一涮 是当代书法家沈鹏题写的。
下图、外观略显寒酸的“京南第一涮”暨“民族园宴会厅”。
附件一
重修清真寺碑序 碑文照录如下:
蓋聞乾坤浩大教門甚繁不可勝數無偏无比者清真古教也夫清真古教古今无异而辭内之
大原以拜
主為急務故列聖相傳特为继往开来之学此天房所由设也溯自大唐贞观开吾道东行生殖日繁
道途险阻即欲朝拜不亦难乎然朝拜毋论中西也故吾教之中有志者或通都大邑或偏僻小
村莫不敬修清真寺以为拜
主之所兹
顺天府宛平县薛家营村旧有清真寺一座年深日久风雨催殘其崩颓者亦復不少即往来之过
客犹且代为谘嗟况吾教中人能坐视乎是以众乡未等披星戴月不惮胼胝之劳或祈 贵官
或募乡老集腋成裘共襄盛事然而非人力所易为乃自光绪壬寅年至宣统乙酉年经八年之
久而大工告竣因而?予作序以期经久而导人祖之道抑藉以为同教之大记念由焉容己乎
余故乐为之序
薛永魁
阿衡薛云福 掌教田国宝
薛玉瑃
宛平初级师范卒业生薛宝璜 撰并书
大 清 宣 统 元 年 端 阳 月 下 旬
附件二
重建清真寺南讲堂碑序
薛营清真寺始建于公元一七五四年,宣统元年重建(注)。百年以来,清真寺主殿经过几次维修,砖木结构,青砖绿瓦,依然如初。南讲堂两侧配房及连廊,经风雨侵蚀,墙壁断裂,屋顶坍塌,院内青石地面,荡然无存。
二零零三年初,薛营村委会,顺应民意,成立了清真寺维修筹建小组,负责重建南讲堂。大兴区和庞各庄镇政府领导亲临视察,落实民族政策,拨专款支持维修,村民百姓捐款捐物,京城友好解囊相助,筹措资金数十万元,
精心设计,精心选材,督察质量,于同年十月建成南讲堂五间,女礼拜殿、女水房各三间及正门两旁之侧门。重建后清真寺主殿及南北讲堂,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庄严肃慕。
为铭记政府之恩泽,弘扬我村穆民之诚信,崇尚文明,多行善举之精神,立碑以纪之。
维修筹建小组:田德成、薛寿华、李树芝、薛 岩
田明旭、薛永宗、薛宝成
阿訇:白壵全
公元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 立
注:本碑文中的第一行:“薛营清真寺始建于公元一七五四年,宣统元年重建”。恐有误。公元一七五四年即清高宗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距今年(2013年)为259年。
根据《大兴区文物古迹》记载;“薛营清真寺 ,庞各庄镇薛营村,在薛营村中央,东向,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公元1574年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甲戌年)。距今年(2013年)为439年。两种说法相差整整180年。
以上两种说法,究竟哪个是正确的?还待有识之士指正,以免贻误后人,善莫大焉。
关于“京南第一涮”的传说
(本文来自百度网页,文中的错误以黑色字表示)
传说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农历壬辰年)润五月浑河决口(注1),口门四十七丈,乾隆命工部侍郎德成会同总督杨建璋领工堵口。合龙后又于堤外取直培筑,同年在口门北侧建一座河神祠。
第二年农历三月,乾隆率领文武百官来河神祠视察。
这年春天特别冷,若是往年,早已是莺歌燕舞、春和景明了。可这年与以往不同,清明节才过,天气乍暖还寒。可真谓“二月清明老芽柳,三月清明柳不开。”君臣来到古镇庞各庄时,乾隆命文武百官暂时休息。他带上几个随行人员,乔装商人模样。他要徒步走一段路,微服私访,看一看他所统治下的国家和人民。自乾隆登基以来,历史上被称为“雍乾盛世”真是国泰民安。乾隆与随行人员边走边聊边看路两旁的风景。这时,天上出现了几片乌云。乌云越跑越快,越聚越多。乾隆久在皇宫,见什么都新鲜。他指着天空对随行人员说:“你们看,春天的云跑的多快。难怪有人说‘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话音刚落,几个大雨点便打在了地上。随后雨点变小变密,成了丝丝细雨,这时,前边隐约出现个村庄。村口有一家小饭馆,被笼罩在雨雾里。几个人的衣服很快便被淋湿了,他们顾不了许多,便向小饭馆跑去。这时,吹过一阵凉风,他们都觉得有些寒意。店掌柜的很热情,赶忙招呼他们进屋。这饭馆不大,没有特殊的装饰,连块像样的牌匾也没有,但却收拾的干净整洁。问过店掌柜的之后,才知道是专门经营涮肉的回民饭馆。这个村叫薛家营村,掌柜的姓薛,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祖祖辈辈经营涮肉为业。店掌柜的向来人介绍自己经营的项目,乾隆却不以为然。因他没心思吃涮肉,只想借此避避雨,取取暖。况且他这个满族旗人入关以前的游牧生活吃惯了牛羊肉(注3),他认为好的牛羊肉都在长城以北,其它地方根本没有好肉。但既来之,则安之。他索性让店家给点上一个火锅,好边吃边挑剔,以显示自己是个行家。谁知刚吃第一口,他就觉得肉质鲜美、回味无穷、久涮不老、入口即化。看来薛掌柜并非老王卖瓜,实际这里的涮肉比他介绍的还要好,有过之而无不及。都说京城多美味,没想到乡下有此佳肴。此刻乾隆及随行人员嚼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薛掌柜见乾隆谈吐不凡,认准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便要求乾隆为自己题块牌匾。谁知乾隆早有此意,便欣然应允。当即取出文房四宝,挽起袖子,大笔一挥而就。“京南第一涮”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顿时跃然纸上,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喝彩。薛掌柜定睛一看落款:癸巳年暮春月御笔(注2),下面是一口红彤彤的当朝天子乾隆的印章。吓得这位老实憨厚的薛掌柜马上跪倒在地,口称“万岁,小民有眼不识泰山,接驾来迟,万望恕罪!”乾隆哈哈大笑:“你何罪之有哇,快快请起。”
乾隆回宫后,对“京南第一涮”大加赞赏。使得大批的高官达贵都来这里品尝。很快便声誉大震,遐迩驰名。
以后,乾隆帝招来“京南第一涮”的薛掌柜到皇家园囿南海子内的行宫,主持行宫中的“御涮苑”料理御用膳食,掌柜曾多次入宫为乾隆送去鲜美的牛羊肉及料理火锅膳食。直到乾隆退位,召集文武百官办“千叟宴”时,仍没忘记“京南第一涮”。就这样,“京南第一涮”的名字誉满京城,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注1: 原文:“乾隆三十五年(农历壬辰年)润五月浑河决口”,
乾隆三十五年,不是“农历壬辰年”,而是庚寅年、即公元1770年。 乾隆三十七年、才是“农历壬辰年”,即公元 1772年,
润五月:应为:闰五月
浑河:即今之永定河
注2: 原文:薛掌柜定睛一看落款:癸巳年暮春月御笔
此处的癸巳年,对照上下文,应是乾隆三十八年(农历癸巳年)、即公元 1773年,乾隆皇帝时年63岁。由此而印证:本文开头的“乾隆三十五年”是笔误,应为乾隆三十七年。
注3:乾隆生于清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即公元1711年9月25日)。乾隆继承帝位后,曾经多次以诗的形式表明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内城的东北隅,是著名的喇嘛庙。但在康熙时代这里不叫雍和宫,而是称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府邸。
乾隆出生在北京,但他出生的时候,已是清顺治皇帝入京67年之后了。 据《爝火录》记载: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十九日,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顺治到达北京。所以,本文中说:“况且他这个满族旗人入关以前的游牧生活吃惯了牛羊肉”的说法,是错误的,乾隆从未经过“游牧生活”阶段。
全文完
原题 (原创)薛营清真寺与“京南第一涮” 2013-11-22 16:22 发表
2018.12.31 阅读(1566)| 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