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

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午看了最近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在影院哭到眼睛红肿。本想写一篇观后感类的影评,却发现自己的心态已不如从前。现在不再去品评电影,而是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角度观看电影所描述的百态人生。

《我不是药神》通过走私印度仿制药这条线展示了不同人的生活现状,把生命、人情、法律、道德紧密地串联起来。主角程勇为了患重病的老爹还有即将随前妻移民的儿子而不得已选择走私印度药来筹钱;吕受益身患慢粒白血病曾想过自杀,但因为刚出生的儿子而选择继续求生;彭浩因为自己患病担心会拖累家人而独自偷偷跑到异乡;作为单亲妈妈的思慧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而不得不在夜场跳舞;患病的牧师在教堂与病友们一起坚持做祷告,他抚慰着病友的心灵,也抚慰着自己的心灵。每个人,都遇到了生活甚至是生存的艰难,而同时也都在为活着而不懈努力。当看到慢粒白血病阿姨拉着曹警官的手哭着说:“我想活着”的时候,泪崩了······

人活着就意味着可以更多的可能。如果活着没有意义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想活着。自己曾在抑郁症严重的时期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亡,也曾不止一次地去思考死亡。如果说死亡是一种解脱,那活着的人都是在受罪吗?显然不是,所以,这个命题本身并不合乎常理。如果这世间真的存在轮回,或许不同的死亡方式背后会是不同的轮回,就如同一些开放式结局的游戏,不同的死法之后又会回到不同的起点,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回到原点,重新再来一遍。从某种角度看,这意味着不要轻易放弃生命,游戏如此,何况人生呢?

虽然人生只有两个字,但它的包容力却可与宇宙比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而且对于人生又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人生二字何其简单,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用尽一生去写就。当下这个时代,不乏有许多哲学家、作家、诗人还有艺术家用自己的风格去描绘对人生的哲思,但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而言,能够沉下心来去思考人生的,有多少?

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时候总是沉迷于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吃饭还是学习或者工作,都在求速度,一旦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内心就感受到空虚与恐慌,在休息日的时候不停地刷微博、朋友圈、肥皂剧,以此来填满自己的闲暇时间,认为这就是放松,这就是休息。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快餐式的网络课程,譬如:一周教你学会如何月入十万/百万、十天内教你如何成为社交达人、跟我一起五天学会高情商······我也报了诸多类似的课程,但能够真正做到的甚少,本以为是我自己太懒太笨,时间久了,经过分析发现,一些课程根本就不适合自己,而这一点直到听完几节课以后才会发现,购买之前无从得知。

比如社交类与情商类的课程,我熟知这一类属于自己的短板,有时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学习。二十多年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去改变,表面看起来有效,但还是未曾改变实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是内向型人格,本就具备属于内向型人格的优点。而课程所教大体格局对我而言是避长扬短,期间听着听着就焦虑,甚至更加怀疑自己。当然,不是说全部内容都无用,其中许多方法确实可以运用于生活,但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自己,那似乎不太可能。

如果我们天生具备的一些优点被误认为是缺点,去不断改变它们时,有时不小心就走在了不断否定自己的道路上。我曾很多次在内心责怪自己、追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内向?为什么不能像某某那样广交好友?我一边去学习如何变得外向,一边又感觉到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悖,就这样,我变成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是活泼外向的人,只是别人看来。所以在某一个阶段,似乎看起来我的人缘不错,但实际上我还是无法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因为我把真正的自己困住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会时不时地感受到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我该主动一些吗?” “主动啊!你在等什么!” “可是我不知道说什么。” “当然是说话啊,傻子!” “······”

图片发自App

后来在我抑郁痛苦的这段时光,我不断反思那段时光,尝试跟随自己的心走,让自己静下来,给自己更多的独处时光,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参加社交活动。我慢慢感觉到很舒适,这时,舒适圈论的另一个我跳出来冲我大喊:“你知道吗?你这是害怕跳出舒适圈!你很软弱!” 如果是以前,我会回答:“啊啊啊,好好好,是是是。” 而这一次,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了:“对不起,虽然你是另一个我,但你不是我,在我的字典里,没有'舒适圈'这三个字。”

没错,我就是像这样,感觉自己人格分裂似的与自己相处着。不过,后来我的确能够慢慢静下来,做到专注看书五六个小时,并摘抄自己喜欢的美句,心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安静。虽然抑郁情绪还是会持续,但已经是一些小小的进步。在这之前,我一看书就会觉得焦虑,要么是快速地翻几页就觉得看完了,要么就是不敢拿起书,认为自己看不完。很多时候我静不下心去看书,更倾向于刷微博、刷朋友圈,但刷完又焦虑。

我也在一些痛苦思辨中发觉,如果学会慢慢发现自己的时候,焦虑感会慢慢随之减轻。或许曾有一些言论说,人不可以接纳自己,否则就会不思进取;也有一些言论会说,人要懂得接纳自己,才不会有痛苦地抗拒。这时,我们就会无所适从:这样而又那样,到底是怎样?这世间,本就存在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从而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在网络信息发达、言论更加自由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时刻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而为己所用。有些道理,有些言论,是需要自己去实践才可以知对错的,不,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是否适用于独特的你本身。

在听到四五个朋友说自己近半年没看完两本书的时候,还是有些小诧异的,因为他们在我眼里一直是优秀的代名词,本以为他们会比我看更多。在这里,我也要反思一下我自己,一本书揣在包里背着上下班,有时因为太累连续几天都未曾翻页,然后还感觉特别心安。每天都背在包里,即使更换背包的时候也舍不得放下,从未间断,我就这么背着它,心理上自认为看完了整本书,并且拥有了整本书的重要思想。就在那次下暴雨的时候突然狂奔回家,发现背包被淋湿,猛然间想起那本书,赶紧翻出来查看,还好只有封面的一个小角被淋湿。也就在那时,发现自己已经背着这本书几个月的时间了,却实际看了不到一半······

后来有仔细地思考过,正是因为自己阅历的不足,又没有更多地在书籍中探索,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时,没有正确地去思考并得出解决方案,只是长期压抑,经过长时间的累积,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导致了持续性的抑郁。在这段时间里,每当感受到内心的压抑无法排解时,就打开轻音乐,随手拿起喜欢的书开始阅读,这时会让心慢慢变得安静下来。或许这无法治疗抑郁症,但对我而言,它的确可以缓解我压抑的心境。

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也慢慢地发现,人生的确需要静心思考,也可以说是深度思考,尤其是这忙忙碌碌而又充满焦虑的当下。不是说一定要辞职宅家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没有静心思考的习惯,这二者也只会徒增更多的烦忧。是我们应该有深度思考这样的一种概念。人类也是因为会思考而屹立于动物界的顶端,如果我们慢慢失去深度思考的习惯,那与现在开发的人工智能,又会有多大的区别?

试想一下,当所有人都失去了深度思考,并且永远都不会停下来,像机械般去运作的时候,我们与机器人大概就没有了区别。早年电影当中,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命题,似乎也并不是看似遥远的不可能。

所以,从看到所以二字后的逗号开始,尝试更深刻地思考吧,包括你,包括我。

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药神》一步步思考到人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