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帝
摘 要: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第一现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德性、培养能力、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参与式教学;主体参与
文 章 编 号:2095-1183(2015)09-0026-03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它以“学习者为中心,活动为载体,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现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中发展德性、培养能力、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实现社会性发展。
以下,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与香烟交朋友》一课教学为例,就参与式品德课堂活动设计作一探讨。
一、主体参与——在明确目标中预热
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具有从权威决策到民主决策,从目标导向到过程导向,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从“为学生”设计到“与学生”设计的特点。因此,活动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主体作用作出指引。
课前,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烟具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探究香烟对吸烟者本人、家人及其他人的危害;由此对香烟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并能向周围的人宣传不要吸烟。
据此,教师设计了一个家庭吸烟状况调查表。课前,让学生以此为提纲,访谈家人:为什么吸第一口烟?烟龄有多长?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劝家人戒烟是否成功以及原因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走近了家人,了解、感受到家人吸烟和戒烟的真实历程和内心体验。有了这一经历,在师生共同讨论“关于吸烟,我们小学生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时,同学们自然言之有物。
例如:有学生讲到:(爷爷吸烟)有一次我奶奶生病去检查身体,我在医院看到受二手烟伤害的身体器官图像,非常恐怖!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直观了解吸烟的危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讨论,有一个小组还提出了问题:既然吸烟有危害,为什么还要吸(生产)呢?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前调查问题清晰,立足学生生活,指向本课学习目标。由此,激发了学生的调查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身体参与——在情境体验中介入
道德是一个厚重的话题,惟有举重若轻,艺术表达,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生的身体参与,如通过角色扮演和即兴创作等活动,能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深刻领略知识意蕴,感悟生活。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教师设计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模拟吸烟”演示实验。教师在矿泉水瓶盖和瓶底钻孔,模拟人的肺。先用橡皮头堵住瓶底的孔,并注满水;之后,在瓶盖上的小口插入一支点燃的香烟。请学生将橡皮头拔出,水开始从瓶底的口往外流,瓶中的水越来越少,白色的烟不断进入瓶内,很快便充满了整个瓶子。
孩子们最初感到非常有趣,当老师让学生用餐巾纸擦拭瓶内,并观察到黄色残留物时,孩子们开始好奇:“这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物质?”……此时,师生分享同学查阅的相关资料,用大屏幕呈现因吸烟病变的肺部图像,并与健康的肺部作对比,孩子们非常震惊。模拟演示让孩子们直观感知并深刻体验到吸烟的危害,从而产生了劝诫家人不要吸烟的强烈愿望。
同时,本课还设计了教育戏剧活动。如“放学回家进小区,保安正在门口吸烟”“走进电梯,有人手里夹着香烟”“回到家,爷爷正准备在客厅吸烟”“再有一年,上初中的,睡在上铺的兄弟给你递上一支香烟”等戏剧情景,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体态等方式对香烟说“不”。通过这样的身体参与和生活体验,学生不仅了解到什么是“吸二手烟”,深刻认识到吸烟的种种危害,更学会了如何拒绝吸烟,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思维参与——在主体自觉中卷入
参与式课堂不只是学生的身体参与,更要求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留足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和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辨”性活动设计,让学生实现思维“卷入”,在活动中发挥主体自觉,不断领悟道德规范,产生价值认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将教学空间让给学生。例如,让学生主持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总结,即让每一个最先发言的同学做主持人,主持信息分享、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例如,在认识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时,主持人认真倾听同学们对二手烟危害的看法后,作出了简洁的概括:二手烟除了伤害自己,还危害家人和其他人;在“小小发布会”环节,主持人听完同学朗读的诗后,总结道:这位同学的诗表达了她心中对烟的所有想法,也说出了我们大家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孩子们争当主持人,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言者言之有据,主持人总结到位,听众则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实现了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卷入”。
此外,“我来补充”“我不赞同你的观点”等小活动设计,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推动了问题讨论的深入。例如,当讨论“未成年人为什么吸烟大胆”时,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咦,别人吸烟,没事啊,我自己尝试一下,反正我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应该能控制得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站起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来补充”。你来我往的争辩中,不断闪现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理越辩越明。这样的活动有孩子思维的积极参与,每一个孩子都深刻卷入课堂,积极思考,作出判断,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四、情感参与——在师生情谊中融入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自当充溢浓浓的关爱和情感。教师应当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参与者、支持者,参与式教学主张师生关系从主客体关系走向平等的“我”“你”关系,在学习成长共同体中,师生像亲人,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扉,实话实说,真情交流。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始终以问题讨论中的一员出现,尊重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想法,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例如,谈到许多国家都用法律法规控烟时,有同学提出:“我查了资料,法律制定得很早,但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前预习调查和质疑精神,并就此鼓励学生思考原因,并讨论如何控烟更有效,从而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教师还根据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明知香烟不好,为什么要吸呢?”“我们都说不和香烟交朋友,但那么多人与香烟成为了老朋友,为什么呢?怎么办?”……教师始终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真情回应每一次质疑,尊重每一个观点。孩子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自然乐于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在模拟吸烟演示实验后,想到危害正在向吸烟的亲人步步逼近,同学们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一个学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我想对我出院的舅舅说,您不要吸烟了,爷爷就是因为吸烟生病去世的……”同学和老师纷纷递上了纸巾:“我们都感受到了你对舅舅的爱,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天回家后,请你把这份关心,这番肺腑之言当面说给他听吧,这一定会对他有所触动,你的爱一定能给他更大的决心。”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愉悦,不断以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真善美,让道德情感自然升华。
小学品德是一门“育心”的课程,“参与”是理念、目标、方法,也是一种状态,指向的是儿童的健康成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冉源懋.参与式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德育》2015年第9期;荣获“第二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征集一等奖”(《不和香烟交朋友》由陶元红老师指导,西南大学参与式教学专家团队&巴蜀小学品德学科组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