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

电影这种媒介,发展至今,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消遣的常态,只不过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加入个人的情绪在里面,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我也无法避免。

只能尽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康德写过一本《纯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观、最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阐述自己的观点。

综上来说,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层次但不拘泥于思维窠臼,在表达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站在“上帝视角”观看事物,而不是主观的、情绪化的去理解整个事件。

比如经常提到的“谣言”,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潜意识中的主观思考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将别人的思维当做自我思考结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简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来充实自己,而是利用这种谣言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来达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输出。

这是很多人制造谣言并散播的一个很大的目的。

我们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纯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类创造的任何词汇都是具有偏见性的。

电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电影的评分评论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影不好,而是因为可怕的主观潜意识作祟和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的结果。

这是前提。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摆渡人》这部电影。从电影的角度来探讨评分和评论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来进行以上两者的实践。

评分可以说是一部很客观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主观的事,这得看个人,但是从客观来说的话,在评判一部电影是好是坏之前,自己心里要先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之后才能明白该怎么做。

影视评论也是如此。

仅从我个人谈,我认为影视评论需要进行电影的划分,将故事拆解成结构、风格、形式、意识形态等等等等,然后在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而且我认为,在评论一部电影之前,至少要看两遍电影,第一遍是了解,第二遍是观察,而第三遍,则是跟着写稿的速度,进行拉片分析。

而且,无论是好的电影和差得电影,都是对自我思考有提升的,好的电影能让你更好的辨识电影的审美,而差的电影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差和差在什么地方,所以对于电影我一般来者不拒。

正题

电影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的,我没看过这部小说,所以只从电影入手,为了理清顺序,我们将整个电影分成几个部分来解析。

第一个部分就是影片的意识形态。在一般的影视评论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影片拆开的过程,解析一部电影就是做一场手术,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任何解析都要先有自己看懂的前提。

意识形态

粗略的讲的话,就是影片的价值观和主题。电影《摆渡人》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完整的片子,开头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前提:“摆渡人”:渡人渡己。

摆渡人的职责就是带人上岸,离开痛苦和悲伤。

所以,影片主要通过三个故事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展现。

第一个故事,就是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和杜鹃所扮演的何木子的爱情戏码:两个人的爱情从相识,到相遇,再到相知,相离,一气呵成,正好应了喜剧电影悲剧内核的这个主题。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1张图片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2张图片

中间穿插的一系列无厘头和搞怪镜头的展现,让人有点出戏,但是主要还是想突出整部电影的喜剧色彩,只不过在我的眼里却变成了一种恶意的谄媚。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金城武扮演的管春和张蓉蓉扮演的毛毛的爱情戏码,影片借用了台湾老一代影片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将整个片段附着上了一层浓浓的台湾偶像剧味道,情节老套,但是风格鲜明。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3张图片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4张图片

第三个故事,则是关于杨颖扮演的小玉和陈奕迅扮演的马力的,这是影片中唯一一个一开始就是暗恋戏码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了小玉的暗恋故事,故事的视角也是从小玉视角出发的,但是殊途同归,电影中这个故事最后也是走向了自我救赎的主题上来了。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5张图片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6张图片

当然,中间又穿插了几个小故事,但是整个故事的走向仍是通过这三个故事来展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故事的主题都是爱情的得到和失去,同时也探讨了关于“爱情意义”这个话题,故事中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是一个贯穿整部影片的人。

影片从开头的时候就进行了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片段拼接,将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的故事作为一个诱发事件,来进行整部电影的铺垫,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电影的一开始,先是铺垫场景,然后再是镜头上的展现,带出了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这相当于对电影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大致描述,这样描述的好处在于能够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进行粗略的建置,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好的代入情感。

这是王家卫和导演张嘉佳下的一步非常好的棋,而且,这步棋大部分都该归功于王家卫导演,无论从影片的风格还是意识形态甚或是对白来说,这部片子的灵魂都是属于王家卫的,而张嘉佳则更像是那个挂名的人。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7张图片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8张图片

而在这个过程中,陈末的故事是整部片子中最能展现电影意识形态的段落,所以王家卫选择陈末这个角色来打开通往整个电影的“大门”是非常巧妙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陈末在片子中所说的那一段话:

因为要接何木子下班

所以这个城市的一年四季

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杜鹃花开

何木子脸上有最美的表情

我知道大雪纷飞

何木子手心我应该保护的温度

当她喝了酒的时候

我知道她心跳的速度

我无法忘记

她在我耳边的呼吸

就像春风在说

我爱你

在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脑中想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王家卫《花样年华》,这样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展现,我不知道除了王家卫,还有谁能够做到。

我们常说,见字识人,一个人的风格形成之后是很难改变,在这部作品中,虽然导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是其实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是一部属于王家卫的情感故事,讲述的,也是属于王家卫的爱情和人生。

之后,再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影片的结构和形式入手,仍是在意识形态这个大主题之下,谈谈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形式有什么缺点以及优点。

结构与形式

在意识形态里,我们探讨了影片的三线叙事的结构,又知道了这三条主线是通过陈末的一条线来贯穿起来的,如果用文本结构来表现的话,这部电影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由陈末入,再由陈末出。

故事给我的感触并不大,因为整个故事是非常平淡甚至是无厘头的,而且三段故事如何客观来说,除开陈末的旁白将三个故事连在一起之外,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和瓜葛的,但是三个故事的形式却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作为引线,来表达“摆渡人渡人终渡己”这个主题的。

这样说可能很难理解。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香港电影《树大招风》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9张图片

三个BOSS的故事和电影《摆渡人》正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电影《树大招风》三个boss之前传言合作过一次,这第一次的合作谣言就是他们互相认识的前提,也正是通过这个前提,影片开始讲述整个故事,进而将电影分成三线,讲述了自第一次合作之后三人不同的生活历程和辛酸苦辣,在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合作的主题上——影片最终三人有意向进行合作,然而到最后却支离破碎,无一人保得周全。

同理,还有一部电影就是我之前写过的《无耻混蛋》,和《摆渡人》一样,故事在进行展开的过程中都是进行了场景和人物的铺垫的,但是在影片发展的过程中故事的杂乱影响了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致使整部电影的风格被削弱的几乎像是在无病呻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我写过的这篇文章,对我总结的结论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摆渡人》这部电影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虽然应该在结构上非常规整,剧本的完成度非常高,这得益于王家卫导演高超的编剧功底(王家卫导演做导演之前本是编剧出身),但是,在形式的表达上,却显得非常的杂乱。

既然说到杂乱,肯定是有据可依的:陈末的故事,采用的是王家卫的影片中对白和镜头的风格,而毛毛的故事,则又采用了台湾式的风格,具体是那种风格我说不清,但是却可以感受到那种浓烈的宝岛风格,对比陈末故事中所展现出的“意识流风格”的形式展现,这个故事所展现的则近乎是无厘头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综合体,两个对比太过明显,让人很难去进行心理上的风格过渡。

再者,就是关于马力和小玉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很实在,可以看出来导演想要给大家展现关于大陆式的风格的一面,包括“鲜肉”、“追星”、“暗恋”等等,都是很多人生活中场景的几个话题。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整部片子像是一个大杂烩,混杂了三种不同地域风格的故事,意图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迎合三种消费人群,这样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10张图片

虽然影片的意识形态的展现(渡人渡己)在某些方面挽救了电影,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电影本身口碑全面性的崩塌,但是从镜头和剧本的角度入手的话,这又绝对不是一部烂片,王家卫的感情和回忆融入在了这部电影里,但是电影本身的混搭毁了这部电影。

音乐

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烂片,尤其可以从音乐中得出这个结论:开头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片头曲,中途是刘伟强电影《无间道》的插曲,中间又穿插了多部经典原曲,使得整部片子怀旧感浓厚,看一部电影仿佛走过了半个人生。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

说到了混搭和大杂烩,我之前在其他文章里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类型杂糅”,客观的说,《摆渡人》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规整的杂糅的片子,理当说是一部质量还不错的片子,尤其是从结构入手的时候。

但是!

注意这个但是。

但是,类型杂糅可以,但是风格杂糅就很难受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导演的片子里,风格杂糅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姜文和昆汀的作品辨识度高,个人风格也非常强烈,新晋导演毕赣意识流风格的作品和诗意生活的镜头具象化展现的形式就是毕赣的个人标签,王家卫导演意识流风格和魔幻主义色彩的讲述方式就是他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个人风格。

这就像是习惯一样,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这种习惯根植于大脑回路之后。

所以说,这部片子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张嘉佳与王家卫导演的合作上,要么张嘉佳自己导演,也就是一部烂片,要么王家卫自己导,形式和风格会更加突出,不至于会变成现在这样。

可惜了一个好的电影主题。

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_第11张图片

音乐、结构、形式、意识形态、综合以上,这部片子我给打6.5分。

谢谢观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家卫的这部电影,我只能给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