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感觉……

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是比高年级学生更渴望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是不是在他们的头脑深处,潜藏着一个认知:发言就能得到奖励、赞扬。也可能是幼儿园生活在小学阶段的延续。我的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谈的最兴奋的事就是帮老师做了什么事,课堂上当众说了些什么话。

这样的情形在四五年级后,则发生了逆转。学生极度害怕课堂发言,如果教师提问,无不是你看我,他瞅你,总是静默一段时间后,才有几个学生把小手举起。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高年级学生虽然不喜欢课堂表达,但是如果一旦发言,在发言质量上,还是可喜的。他们的发言,有很多自己对于问题独到的见解。也就是说,高年级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对于问题是进行过一番周密思考的。不是一时兴起,随意为之。相反,低年级的学生发言则不是。他们随意性比较强。他们的发言更多是感性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对问题符合逻辑的思考。

周三在二二班上课,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看看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具体做法很简单,选取几篇文章,让希望阅读的学生读,其他学生仔细听,读完谈谈学到了什么。在读之前,我特意提醒道:“老师让读的文章,可不单单是读,还有问题问大家。所以不能只带着耳朵听,还需要发动大脑想。”

一篇文章很快读完了,我问:“同学们,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会班里没动静。

坐在第一排南边的左同学率先打破寂静。

“老师,我觉得有几句话很感动!”他很响亮的说道。

“哪几句话?”一看有戏,我立马追问到。

他低下头,掰扯着手指,声音低沉了读了几句。然后,便低下头不言语了。

我不死心,又问了一遍:“你为什么觉得这几句话感人呢?理由是什么?”

回答我的是静悄悄的沉默。

“我就是觉得感人。”他反复的说道。

觉得很感人的句子,却说不出理由,这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却又词语卡在脖子里,说不出来。

老师经常说,低年级学生,思维稚嫩,不能提问太有难度的问题。事实是这样吗?回答问题有理有据,这是思维培养的基本要求。知道是什么?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也可能是潜意识某种清境刺激的即时反应,它缺乏原因的支撑,距离理性还有一段旅途。

我就是感觉……,不是教学的终点,是教学的起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是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