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上)

从2005年教授潜能开发以来,我接触过全国各地上万父母与孩子,培训过上千中小学生。这些教学经历让我对于亲子教育这个话题有了些自己的体会。在此,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1家长不需要为成绩提升着急

孩子提升记忆力,思维能力,或是提升考试成绩,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家长不用紧张和焦虑。很多孩子从中学或大学以后才开始接触潜能开发技术,也能在学习上有巨大的提升。

比如,我身边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师,有中国首届记忆竞标赛的冠亚季军,还有多位破世界纪录的记忆大师,他们都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脑力开发。

而且,在我培养的各个年级的优秀学员中,他们有的读小学,有的读中学,都可以在学习完思维导图和记忆方法之后,学习成绩从过去不尽人意,一跃成为全班或全级的前几名。

这样的例子很多。让我清楚了一件事情,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才开始,都完全来得及。


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上)_第1张图片

2你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潜质?

既然时间早晚不是脑力开发的决定因素,那么是什么影响脑力开发的效果?

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中,我一直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学习一个方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却无法掌握并应用好学习技巧?后来我发现,原因不是他学习的时间早晚,或者学习的时间长短,而是他是否具有学习的潜质。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潜质?很多家长可能以为所谓的潜质就是天生的能力,是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素质。其实并不是。我们指的良好的学习潜质是指:学习自信心,学习目标感,意志力,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在教学中,有很多孩子很难教,或者根本教不了,不可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天资不好,只是,他们的内心根本不愿意提升自我;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提升;或根本无心学习,抗拒学习。对于他们而言,需要的根本不是学习方法,而是先找回学习的意愿。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是最痛心的。因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消化和领悟,需要学生的主动练习与应用。如果没有学习的意愿和自觉性,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每天陪伴在身边督促。

但是,其实,这种百无聊赖的学习状态,正是我国应试教育之下,大部分孩子的内心写照。

是什么让孩子变成这样?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有,无休止的强迫孩子学习的父母共同培养出来的。

有许多中国的父母和老师都是如此。只关注孩子记住多少东西,不关注孩子是否开心;只关注孩子学了多少,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兴趣;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关注孩子意志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最后,孩子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就像鸭子被填满了食物,一直被填满到喉咙。

这样的孩子,会爱上学习吗?

这样的孩子,还有任何学习的潜质吗?


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上)_第2张图片

3父母和老师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父母急于代替老师,教孩子这个教孩子那个。这当然很好,说明父母有充沛的精力。但是我想说的是,老师永远不能替代父母,因为有很多事情,只有父母才能做到的。

家长很多时候,忘了做父母需要做的,而忙于做老师需要做的。

在培训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一言一行与他们的父母是一样的。尤其在寒暑假集训营中,如果我对某个孩子的言行感到奇怪,只要见到他们的父母,一切言行就变得可以理解了。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这是老师可望而不可及的。

父母通过身教影响孩子,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言教影响孩子。在古代,“易子而教”,也就是自己不教自己的孩子。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说教是不管用的。

其实,父母做的每件事,每个表情和心态,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父母表面的语言往往是孩子反感的。那是因为,我们经常指责孩子,而孩子其实只是跟我们学来的。所以,我们的指责和管教对孩子作用甚微。

那么父母可以如何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学习好奇心,那我们先让自己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坚强的意志力,我们先在自己的事业上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可以先观照自己是否放下了自卑……

总结一句话,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满心灵能量。接着,老师就可以轻松的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父母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信、坚强、探索的学习精神,那么,什么老师都帮不了你的孩子。

最后,愿每位孩子都对学习充满无限的热诚和渴望。


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上)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成为可造之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