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前一个练习:让此刻如花绽放
步骤一:触探
见《安住当下2-触探句》
目的:营造双方信任关系,提出议题
如果对方有一些初步的表达,显示出一些情绪,可以先做一个触探。比如来访者表现出着急,可以问他:“这件事情已经困扰你很久了啊?”
步骤二:正念
目的:导入意识深处
举例:
“邀请觉察力向内......”
“让觉察力像探照灯一样,向内转......”
“留意一下此刻的呼吸......”
正念要求留意呼吸、身体知觉等等,保持正念的基本态度——不评判、带着善意、温暖和好奇去迎接一切的体验。
为什么保持正念状态很重要?如果我们只是用平常交谈的方式交流,只能与对方进行意识层面上的交流。对方能够说出来的,往往是意识中已知的范围,而我们的工作更多是要邀请对方看到更多内在还不那么确认的状态。
如果来访者堆积了很多情绪、有特别多的故事想讲,你与来访者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让他倾诉,用交谈的方式也没关系;但如果你们都想做一些更加深入的工作,导入意识更深处,正念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前面提到的这位着急的来访者,我们做了触探以后,当他谈到困扰之前,邀请他觉察自己处在一个什么状态,留意一下自己的着急和困扰。
当来访者对于正念的概念不太熟悉的时候,可能做得比较急促,或者着急诉说,这个时候需要根据情况做一个判断。未必整个个案过程都能够用邀请正念向内探索的状态,可能一些来访者习惯诉说、需要诉说,那么允许有这样的时间,等待他真正准备好向内探索。他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需要去追踪一下他的神情、呼吸、身体状态、姿势、动作等,做一个初步判断。
自己的正念练习多了,知道自己向内觉察时有着什么样的呼吸的状态、身体的姿势、表情等等,也会帮助你去判断对方是不是处在向内探索的状态。
步骤三:沉浸
目的:深切感知当下体验
举例:
“在这种愤怒/伤心/热(当下体验)......里呆一会儿”
“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都感受到......”
“让(当下体验)成为你的全世界......”
为什么要沉浸在这样的体验中,可以用泡茶的比喻来理解。当我们面对来访者的时候,能够在这段体验中多呆一会儿,他能够感知到的关于这个状态,无论是着急,还是困扰,还是像联练习中的一段记忆,他都会有一些更浓、更深的体验浮现出来。可以回放一下刚做的练习,留意我们用到哪些字句。
在这个环节,邀请对方在体验中呆一会儿,可能对方感受不舒服,比如感受到特别生妈妈的气,特别愤怒,语气非常快。先提醒他留意一下这段愤怒,向内探索,留意此刻的呼吸、身体状态和觉知,等到觉得,提醒他呆一会儿,看看这种愤怒是怎么知道的、有着什么样的温度,会驻在身体的什么样的地方。来访者可能说,觉得浑身发烫、喘气变得粗重了,可以让他再这种发烫和粗重的喘气中多呆一会儿,真的让他感受到呼吸的状态、发热的状态。
在引导语中,罗列出当下体验的关键特征,不要用抽象的、笼统的,比如“这些感受”,而是用具体的描述,提醒他呆在这个体验里,可能是皱紧的眉头、粗重的呼吸、浑身发热、能量向上冲的状态,在你的身体、你的世界里浮现出来,允许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都感知这些。
步骤四:研究
目的:让来访者更深入地理解当下体验
举例:
“留意一下,(当下体验)伴随着什么样的想法、情绪、画面、记忆、身体知觉......”
“这种(当下体验)熟悉吗?”
“它(当下体验)想对你说些什么?”
有什么相伴而生、有什么意义、想表达什么,这些都是带领来访者更深入地研究他的体验。
在真实的个案中,以上“当下体验”,请用当下他表述的具体的体验代替。
用到的字句,越简单越好,让来访者无须走脑、思考。尽量让来访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呆在意识和潜意识的边界,去探索一些未知的东西。
这四个步骤将来访者送到体验的深处,慢慢地将一个画面(想法、情绪、身体知觉或者其他)浮现得越来越清楚,就像是随着他汇报的内容去讲一个故事,将细节越来越清晰,让对方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背后伴随的信念、想法、相关记忆等等,带出内在讯息和内容。
这些技术都是来自于哈科米心理躯体治疗技术。所有练习都需要在爱的同在、慈爱的临在的状态下去做。初心是更深入地理解对方,邀请对方去探索、理解他还未曾意识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