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1张图片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2张图片

前言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3张图片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1812 ~ 1870) 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是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 。无论是狄更斯本人还是其作品都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角度可谓是精彩纷呈:有从其写作风格和小说结构上进行研究的 ,有从小 说中典型人物切入的,有从宗教色彩入手的,有从 小说主题切入的,还有从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入手的。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双城记》进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大都从人物、剧情分析入手探讨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其中也有个别提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但并未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辩证、客观、系统地分析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旨在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文关怀。

一 《双城记》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4张图片

《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贯穿小说始终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其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 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

人道主义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它作为 —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 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 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 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制度的积极作用。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 结为“行善和爱”。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当劳苦大 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赋予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由于其阶级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倡导的“博爱、牺牲”精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评析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5张图片

(一)进步性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其通 过典型人物的塑造与社会矛盾的真实描写,揭示了法国大 革命爆发的不可避免性。

小说《双城记》中埃弗瑞蒙德侯爵是个恶魔的形象,小说用浓墨重彩勾画他的恶行,他作恶多端,可谓罄竹难书: 他乘坐的马车压死贫民加斯帕的儿子,他居然连看都不看—眼,扔下一枚金币,便扬长而去;为了强占美貌的衣妇, 他不择手段,把苔瑞丝的一家弄得家破人亡;马奈特医生只为主持公道揭发侯爵的胡作非为,却被投入巴士底监 狱,饱受长达18年之久的牢狱之灾……仇恨在遭受侯爵凌辱的人们心中滋长,铤而走险的骚动在蔓延,整个法国处在革命前干柴烈火般的情势之中:加斯帕星夜翻入侯爵府邸的高墙,杀死埃弗蒙瑞德;巴黎圣安东尼街区的贫民们以雅克互称、议论时政、传递消息,躁动不安地期待着革命的爆发。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艺术描述,无疑是《双城记》中激动人心的篇章。

侯爵的所作所为跟狄更斯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像这样一个残暴的恶魔势必为群众所抛弃,势必成为历史的罪人。侯爵只是当时封建贵族的一个典型代 表,他的没落就是整个封建贵族没落的一个缩影。凡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都会遭到人们的睡弃,这是历史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在狄更斯的笔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最终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更是意料之中的,是统治者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必然产物。这正是他人道主义思想进步性的体现。

(二)局限性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待革命暴力问题和解决阶级冲突这两个方面。在对待革命暴力问题上,他反对一切敌对的暴力以及一切形式的压迫,既 反对封建贵族又反对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贵族阶级的 专政;在解决阶级冲突上,他主张采取和平途径来解决,幻想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去化解一切矛盾。

狄更斯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是历史的趋势,但是他并不真正完全了解大革命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进步性。他 对受压迫的衣民表示同情,而当贵族阶级受到衣民镇压 时,他又转而对贵族阶级表示同情。通过对德伐日夫妇等典型人物的塑造,作者鲜明地表达了对武装革命的憎恶, 极力推崇“以德报怨”的方式去化解一切矛盾。

小说通过刻画对照鲜明的两组人物,把那种对暴力革 命的憎恶刻画得淋漓尽致。拿革命者这个群体来说,有酒店老板德伐日、他的妻子复仇女神苔瑞丝、雅克三号、小个子锯木工人等,其中要数苔瑞丝最具代表性。苔瑞丝的经历异常凄惨,因埃弗蒙瑞德侯爵看中其姐姐而引发了一场灭顶之灾:姐姐被蹂躏致死、姐夫死于劳役的折磨、父亲气死、哥哥为复仇被侯爵所杀,可想而知,苔瑞丝对侯爵的仇恨可谓是不共戴天。在这一点上,狄更斯对苔瑞丝持同情态度。然而,当大革命爆发时,整个社会处于无秩序、无规范和非理性的状态,长期积淀在下层民众内心深处的仇恨、愤懑、嫉妒和不满,就好比火山喷发之势一泻而出,势不可挡,成为主导革命趋势的一种力量。在这样一种氛围里,苔瑞丝心中的仇恨占据了她的一切,灵魂被仇恨所扭曲,良知淹没在非理性的邪恶之中,以一个地地道道的嗜血者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革命前,她沉默寡言,不停地编织,把仇人的罪恶记录下来;在革命中,她右手握一 柄斧头,腰间挎着手枪与快刀,用尖刀割下监狱长的脑袋。 为了复仇,苔瑞丝费尽心机地要把无辜的查尔斯送上断头台,仅仅因为他是侯爵的侄子,甚至还要杀死查尔斯的妻子露茜和她的女儿。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6张图片

小说通过另一组人物的出场间接地表达了作者所推崇的革命形势。他们是马奈特医生、查尔斯、露茜、律师卡 登,他们的出场无疑跟苔瑞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马奈特医生,仅因主持公道而遭受18年的牢狱之灾,妻子因此忧郁而死,女儿流亡他乡,出狱后的他已是白发苍苍,时不时地陷入神志不清的痛苦之中。马奈特医生对侯爵可谓是仇深如海,但是,当面对女儿露茜的求婚者查尔斯(侯爵的侄子)时,他还是战胜了自己的仇恨,以异常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桩婚事。查尔斯是一个进步青年,出淤泥而不染,他是贵族的反叛者,憎恨父辈的恶行,放弃特权和财产,流落他乡,选择一种清白却艰辛的生活方式。为拯救无辜的管家加贝尔,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年轻的律师卡登秉性聪明,视功名钱财如粪土,日子过得有些潦倒,他跟查尔斯一样深爱着露茜,可当查尔斯将被送上断头台 时,卡登却想方设法代查尔斯去死。小说正是通过这些情操高尚、心胸宽阔、极富有爱心的人物,把人道主义的思想推到了极致。

露茜,这个人物已经被狄更斯高大化了,理想化了。 她出身卑微,父亲入狱,母亲抑郁而死,而在小露茜心中却充满了爱,她简直是一个人间天使,用爱感化身边的所有 人,即便是对待她的仇家也是如此。是她用爱帮助出狱后的父亲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是她用爱唤醒了父亲早已死去的心,是她用爱挽救了即将就刑的丈夫,是她用爱将原本两个水火不容的家族联系在了一起……。她对家人如此,对待她身边的其他人亦是如此。比如第一次为查尔斯 在法庭上作证时,他们素不相识,她却对这位陌生人表现出了爱和同情。当她不得不说出一些对查尔斯不利的言辞时,她都要哭出声来了。律师卡登内心悲观、郁闷,露茜知道后非常难过,并用爱心安慰他、关心他,甚至露茜婚后还请求她的丈夫查尔斯一起帮助他。文章前面提到的马奈特医生不计前嫌以异常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女儿和侯爵的侄子查尔斯的婚事一事已经足够让读者为之感慨了; 更为甚者,当查尔斯被捕时,他忍受着重新揭开那段非人生活回忆所带来的痛苦,为查尔斯求情。相信每一位读者 都会为之震撼!这正是狄更斯推崇的“革命”方式。他深 信爱可以感化一切,可以化解一切矛盾。无容置疑,历史 证明爱固然强大,可在阶级矛盾面前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且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这只能是单方的,理想化 了的解决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查尔斯,身为贵族,却深明大义,非常憎恶父辈们的恶 行。他很同情劳苦大众并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到忐忑不 安;他放弃了所有的特权和财产,过着一种清白却艰辛的生活。显然该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幻想贵族阶级、统治阶级能自我反省,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 广大人民着想。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个剥削阶级会自愿放弃自己的利益,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卡登,一名律师事务所的职员,秉性聪明,视功名钱财 如粪土,日子过得有些潦倒。他对露茜的爱是至真至纯 的,深爱着露茜,但他认为自己太堕落,没有资格去爱她。 当他知道露西和查尔斯结婚的消息时,他依然对她表现出伟大的爱,他愿意为了露茜的幸福牺牲自己。他对露茜说:“我愿意为你和你所爱的一切做任何事情,只要我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为你效劳,我宁愿为你和你的所爱付出我 的全部。最后,卡登也实现了他对露茜的承诺,为了露茜的幸福,他代替查尔斯走上了断头台。如此伟大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所向往,该人物的塑造将狄更斯的 人道主义思想推向了极致。这是以爱战胜恨,以自我牺牲 求得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典范。

通过这两组人物的鲜明对照,作者传递了一个对暴力 和血腥彻底否定的信息。狄更斯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人道 主义者,主张正义和人道。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深信爱与善能将人们领向光明的未来,但在当时阶级矛盾如此尖锐的现实社会中, 这只能是幻想罢了。他所推崇的“以德报怨”的方法在当 时那个阶级矛盾极度恶化的时代是行不通的,这只是狄更斯单方面的空想。从这层意义来看,狄更斯人道主义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