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音乐名曲欣赏——《魔鬼的笑声》

西洋音乐名曲欣赏——《魔鬼的笑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魔鬼的笑声》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杰作。我个人认为,帕格尼尼是史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因为他在拥有顶尖演奏技术的同时,还具有大师级的音乐创作能力,而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的音乐家堪称凤毛麟角。帕格尼尼不仅是一个在技术上有突出成就的演奏家, 而且是一个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和积极浪漫主义热情的艺术家。

帕格尼尼从小学习音乐,就像许多音乐天才一样,他十五岁就开始在各地旅行演出。他以出神人化的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水平倾倒了当时的听众,被誉为“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在小提琴演秦艺术上的独创性成就,不丰富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还深深影响了舒曼、李斯特等人的钢琴创作技术的发展。

帕格尼尼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两首、小提琴随想曲二十四首等。许多小提琴爱好者都知道有两首著名的小提琴曲,一首叫《魔鬼的笑声》,另一首叫《魔鬼的颤音》,也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魔鬼的颤音》是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塔尔蒂尼所作,而《魔鬼的笑声》则是帕格尼尼所作。是《二十四首随想曲》里的第十三首。由于这首曲子音乐形象鲜明,演奏难度极大,后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魔鬼的笑声》。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年仅十九岁,因为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所以称为作品第一号

帕格尼尼的少年时代,深受塔尔蒂尼和洛卡台里的影响。塔尔蒂尼的小提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和洛卡台里的《小提琴艺术》协奏曲集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并引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二十四首随想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他在这些曲子里创造性地运用了高难度的、甚至是前人所没有的各种演奏技巧,在提琴上表达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并且不用任何乐器伴奏。

第十三首随想曲是降B大调,6/8拍,三部曲式。乐曲的第一段曲调柔和,它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三度双音的下行半音,听起来好像一个人在笑,一下子就吸引了听众。

乐曲的第二段转到g小调,它的前半部分呈现了提琴低音区上的华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分解八度半音下行,使得琴声也象笑声,但是听起来有些恐怖的感觉。后半部分旋律在高音区出现。跳跃的音型、相反的走向以及力度的变化,使乐曲产生了绚丽、神奇的色彩。结尾再现了第一段。

当《二十四首随想曲》的乐谱在乐坛出现时,遭到了一些权威的排斥,巴黎音乐学院的提琴教授们认为,这么大的难度在小提琴上根本无法演奏,甚至指责这是一个骗局。可是,当他们亲耳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后,才终于被这个年轻人的天才折服了。

德国诗人海涅说:“帕格尼尼的琴弓的每一次挥动,都在我眼前唤起视觉的形象和图画”。 德国作曲家舒曼也赞扬帕格尼尼的旋律“与众不同”,“美妙而温柔”。 当时社会上许多人把帕格尼尼称作“魔鬼般的琴师“。第十三号随想曲被命名为《魔鬼的笑声》应该与人们对帕格尼尼的这种认识有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洋音乐名曲欣赏——《魔鬼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