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倒”是很难长久的,我本身对这种生意不抱兴趣,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够做一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为找到机会,我努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几个首都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搞了一个在民政局注册的民间协会性质的组织,北京PR公共关系协会。
当时最实惠的广告媒体,还是报纸广告,物美价廉,受众广泛,而且还能够静态阅读,我读报纸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社会学习班的广告,我琢磨了一段时间,发现我也可以试试。
于是就和北京某经济管理学院一个当系主任的哥们金剑联系,花了一点钱,借用他们系的公章,在北京广播电视报刊登了一条公共关系学习班广告,同时又和PR公共关系协会的秘书长商定,学习班结业证盖上这个协会的印章。
培训班的所有课程和授课时间,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这是从调查所老孙团队那里学来的本事,把大学课程做压缩和简易处理后,直接对外讲授。
没想到,两期广告仅仅花了200元,居然招来100多名学生,学习班5月份开学,我在东城区找了个小学,租好了教室,联系好了任课老师,然后在一所大学请来一个学生做助理,就这样,一下子开了两个班的公共关系培训课。
这种学习班挺有意思,其实就是针对公共关系这门学科设置几门课,每门课约10个学时,采取压缩式的授课法,帮助学员了解基本的公共关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入门知识。
很多在外面经常讲课“捞外快”的大学年轻老师都很熟悉这种教学方法,并且运用自如。
这期间我恰好参加了一次展览会,认识了广州亚细亚汽水厂的几个领导,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我挺信任,回去后不久,就给我发了一车皮易拉罐亚细亚牌汽水,让我在北京试着负责该厂产品在北京的代理性分销。
我立刻通过红大楼发小小明,在西单附近原商业部的一个三产企业,找到一个免费库房,把所有汽水存放起来。然后又在北京某经济管理学院招了几个大三学生,让他们带着样品,沿街专门找国营食品店,给出人家难以拒绝的条件,代销我手里的亚细亚汽水。
其实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还想全面代理一家北京饮料厂的北京市场销售。
我恰好认识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他们在南郊搞了一个试验工厂,引进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纸包装饮料德国设备,我已经和他们建立了合作意向,他们的最新产品蕈汁(XUN发二声,意思是蘑菇),打算通过我做北京部分地区的市场推广,我的大学生团队,在推广亚细亚汽水的同时,也在实验性推广这种蕈汁。
白天我组织学生推销汽水,晚上我跑到公共关系学习班,解决临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时候,一切似乎都顺利了。
几乎不到1个星期,西城区80%的国营食品货架最好的位子,都有我的饮料上架。
那时候,易拉罐装的饮料并不多,市场上仅有可乐这种产品。我当时想,如果亚细亚汽水上市顺利,就可以引进多一两种国产罐装可乐,当时我瞄的是几家国内生产可乐的外地厂家,一旦这一季我的推广工作顺利,建立一定的营销渠道以后,立刻就筹备更多的产品,引进到北京,力争成为这几家公司在北京的代理商。
一切都那么顺利。这时候我已经和那个北京某经济管理学院和PR公共关系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和公共关系协会负责人老邢(后担任烤鸭集团总经理)、金剑等人已经有了协商,我出资他们出名,一起搞个成人培训中心,这个招牌在北京应该可以打响,这样以我在北大和北大同学的良好关系,组织各科专业老师到我的培训中心业余授课,是完全可行的。
这个计划很有意思,那时候社会成人教育办学,如星星之火,如果这时候我介入,凭我的组织能力,一定可以搞出一点特色。
亚细亚汽水和蕈汁上市以后,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随着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走量的上升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我采取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管理策略。
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我招聘的学生当中,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生,两三天下来居然跑成功了七八家食品商店,全都答应上货。
我也是个放得下的男人,白天穿个大裤衩子,一身短打扮,和另外一名我招聘的大四学生(不是北大学生),亲自蹬三轮车给这些食品店上货,晚上又要衣冠楚楚,假装知识分子,跑到夜校去搞管理甚至亲自讲课。
我当时预期这两个项目,一个夏天下来,饮料净赚10万元应该没有大问题,而成人培训,一个班50天,盈利大约在3000元,第二期我同时上5-6个班,两个月就可以轻轻松松盈利15000元,这两个项目虽然辛苦,但都有可持续性。
这里您一定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共关系班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报名。
其实我背后有个八达公司,要求我尽可能为公司网罗人才,而且我马上要注册我个人的饮料代理公司,也需要招业务员,所以我第一次在招生广告中,清清楚楚提到了可以推荐工作的诱人条件。
而随后我打算和老邢、金剑他们的北京PR公共关系协会深度合作,也就是看准了协会会员公司的资源,将来可以直接向会员公司推荐人才。
有这么多优势,我自然敢干。
在北京民间成人培训这个舞台,只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可以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