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专栏作者杨静
图/IC Photo
外媒:“大疆正寻求“裁员”约14000名员工。”
大疆:“大疆总共14000人,建议让子弹再飞一会。”
外媒的消息和大疆的回应看起来有些戏谑,但这不是第一次了,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大疆裁员的消息发出,根据国外调研公司的统计,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掌握着工业无人机市场和消费无人机市场70%的市场份额,到今年年末整个无人机市场的规模也将超过百亿美金。
为何市场第一的老大频频被质疑呢?
大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国际化公司,在现有的营收结构中,80%的营收是来自于海外的,这就是为何在美国将大疆列入实体清单,今年3月美国又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购买外国制造无人机时,大疆为何那么的恐惧。海外市场是大疆的核心,而美国市场更是海外市场的核心。
可现在的问题是,在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众多国际市场上,大疆面临的信息安全质疑远要高于品牌营销。这个80%的营收的可持续性充满了质疑。
而在占比20%的国内市场中,大疆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国内的消费级无人机这几年随着短视频兴起了一股航拍风,航拍爱好者进行各种航拍。
但2017年成都双流机场的无人机事件,给航拍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有禁飞区的设置,这给航拍爱好玩家增添了巨大的阻力,自然大疆的消费无人机销售量也应声衰落。
工业无人机市场,更多的是植保无人机,虽然在农业领域这两年已逐步替代人力,无人机作业兴起,但实际上这个市场需求者依然是一些政府单位和科研院所,在实际的农业市场上的大规模应运非常少。因此国内市场的前景对大疆并没有较好的预期。
以上所说的是在外部的市场上,在大疆的内部,问题同样严重,创始人汪滔是一个技术极客,在公司经营管理上并不是它所擅长的,大疆虽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但却并没有举动,在股权架构上,我认为也是不合理的,同样大疆被外界多次质疑裁员的根本原因是,大疆较大的人员流动率,外行所知的大疆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无人机制造商,但行业人士和大疆内部人士也这样看待吗?
大疆面临不稳定的外部市场预期和内部并不顺畅的管理,裁员这个缩减成本最快的方式自然就被媒体多次用在大疆身上了。
大疆需要换一种思路和方法来经营自己技术领先的无人机了。
随着越来越规范化的无人机飞控管理,如果在市场端一味的强调大疆的科技、好玩等属性,未必是一个好事情。
大疆能不能利用无人机解决C端用户或者B端用户的一些实际性刚需,这或许才是大疆在市场端所需要做的事情,我身边知道大疆这个品牌的朋友,都习惯性的会将其看成是一款大人的玩具,很少有人第一时间想到可以用它去完成自己某种刚性需求。
这种改变最根本的是在产品形态上的改变,但现在在飞控监管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大疆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品牌建立更为可行的形象,产品的改变则完全可以根据监管的要求实时去改变。
至于具体大疆此次裁员消息是否属实还有待大疆官方出来回应,但我认为,大疆在整个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裁员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不知大疆下一次有裁员媒体消息是什么时候,但想必大概率还会有这样的消息再次出现。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扫码关注
DoNews是中国领先的IT媒体网站。每天及时向您传递IT业界发生的各类新鲜资讯。有料、有趣,推送的每篇文章都不辜负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