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

最好的选择是,在有天赋的领域潜心深耕。




作者:Juno本人 来源:孤岛(ID:gu_dao2015)
这段时间在看《脱口秀大会》。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脱口秀演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天赋型选手: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1张图片
表现全看状态,输出全凭灵感,偶尔一鸣惊人。
这种选手,就像是中学时那个上课总在睡觉,但一到大考就临时突击,偏偏考试还考得不错的同学。
这种类型的选手,可以说在比赛中占大多数。
典型代表就是张博洋。
第二类,努力型选手: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2张图片
虽然很努力,态度很热情,但表现不给力。
就像那种明明上课一直在做笔记,经常学习到半夜,但是成绩依然不上不下,老师也不忍责备的学生。
例如梁海源。
第三类,职业型选手: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3张图片
现场经验丰富,段子质量优秀,稳定输出,很少出错。
这就是那种上课认真,一回家就做作业复习功课,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学霸。
这样的人,全场比赛不超过5个。
例如周奇墨。
其他的纯属跑龙套和凑热闹,就不做归类了。
其实很多行业都可以按照这个类型来划分。
今天跟大家聊聊这三种类型的选手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牌型和打法。

天赋型选手


天赋型选手,常常给人一鸣惊人的感觉。
他们和努力型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起点很高。
比起努力型选手,他们在这个领域有更高的悟性。
别人要花几天做完的事情,他们半天可能就搞定了。
但天赋型选手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性能不稳定,续航时间不长。
我记得我刚刚写自媒体文章的时候,给一个大号主编投过稿。
那个时候,我一个下午就能写一篇文章。
那个主编还觉得很惊讶,问我:你怎么能够那么快的速度写一篇稿子出来?
我当时并不觉得一天一篇是多么困难的事。
直到后来我从事了新媒体的工作,才理解了那个主编的困惑。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4张图片
当你的爱好成为了你的职业,写作就不再是一个想做的事情,而是一个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如果你坐在办公室没有灵感怎么办?
如果你不擅长这个选题,但又不得写怎么办?
如果热点来了,你没有表达欲,但老板又想让你追热点怎么办?


有天赋的自媒体作家也许能在自己擅长的话题上写出几篇10万+,但如果遇到自己不擅长的话题,写出来的可能就是垃圾,表现时好时坏,发挥不稳定。
而职业型的自媒体作家,因为深厚的积淀,什么话题都能写,而且能把它写好,不一定保证篇篇10万+,但质量都在90分以上,阅读量大多都不差。
所以天赋型选手和职业型选手最大的区别就是,天赋型选手只能等大招,职业型选手却能持续稳定输出。
天赋型选手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敏感脆弱,清高孤傲。
敏感脆弱,就意味着抗压性耐受力不强。
清高孤傲,就会导致期待值过高,不够脚踏实地,让贵人敬而远之。
这两个特质,大概率会指向一个结果:高开低走。
天赋型选手,如果将天赋当做实力,不懂得潜心耕耘,就会让自己的一鸣惊人,变成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Rock说过一句话:
自己最怕和新手过招。
为什么?
因为谁一年憋不出几个惊艳的段子?
但问题是,你让天赋型选手把脱口秀变成职业,每天保证固定的产出,每个段子质量都在一流的水准,场场超常发挥,每个梗落下都响,也是不太可能的。
你看《脱口秀大会》,很多选手表现都极度不稳定,上一场燃炸全场,下一场寂静无声。
张博洋就是很典型的天赋型选手。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5张图片
说实话,他在《脱口秀大会》第一轮的表现让我挺惊艳的,让在场所有导师拍了灯。
结果在第二轮被淘汰了。
他能说出讽刺键盘侠、抄袭剽窃者的好段子,也能说出像“一羊迁徙”这样让李诞无法忍受的段子。
张博洋像不定时炸弹。
你不知道他上场之后,是点燃全场,嘘声一片,还是中途退赛。
三种可能都有,你预料不到。
对于老板或者管理者来说,天赋型选手意味着不可控。
同样,张博洋也是脆弱的。
他表现得很佛系,好像对于输赢不在乎,所以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才会中途退赛。
但正如杨天真说的那样,他并不是不在乎输赢的人,因为如果他真的不在意的话,就不会表现得那么痛苦了。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赢,但是输出跟不上。
如何解决预期和现实的巨大落差?
只好装作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
他幸运之处在于,天赋悟性高。
但他的不幸也在于,只有天赋悟性。
普通人的逻辑是,设定目标,完成目标。
天赋型选手更为纠结,因为一开始的高起点,导致他们没办法潜心脚踏实地。
他们以为凭借着灵感和悟性能够达到想要的终点,但走到一半才发现,原来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之前工作的时候,碰到一个解读人,也是一名天赋型选手。
读书涉猎范围广,阅读量大,对事物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再高深复杂的书也能驾驭。
结果在解读了几本书之后,我们却和对方终止了合作。
为什么呢?
因为本来对方答应解读某一本人物传记,结果到交稿截止日,负责人催稿的时候,他才说,自己在外面旅行,这本书写得太烂了,不想解读。
没有任何歉意。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6张图片
但问题是,他随意的一句“不想解读”,给别人的工作埋了雷。
本来计划是每周固定上新一本书,但因为这位解读人临时毁约,负责人只能放下手上的其他工作,自己在两天的时间里读完并完成一万多字的读书稿。
因为这件事,负责人决定不再与这个人进行任何合作。
清高随性是天赋型选手性格中的致命缺陷。
尽管一开始天赋型选手的突出表现会吸引贵人,但天赋型选手的不可控也会将贵人越推越远。
所以如果天赋型选手,不懂得放下过高的期待,脚踏实地去积累沉淀,那么大概率是走不远的。

努力型选手


说完天赋型选手,我们再来看看努力型选手。
努力型选手,和天赋型选手恰恰相反。
他们通常是被低估的一群人。
这也注定努力型选手比天赋型选手通常更有韧性。
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努力,将局势扳回来。
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有的行业,例如文化艺术领域类的工作,不是单靠努力能够弥补的。
表演、写作、设计等工作中,天赋往往占很大的比重。
没有天赋,一切都不成立。
之前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小陶虹,“如果用百分比来形容演技这个事情,你觉得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陶虹怎么说的呢?
她回答说:“你要是有天赋的话,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没有天赋的话,可以考虑干点别的。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7张图片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天赋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周迅第一次拍戏的时候说话都是结巴的,但是当导演一喊开始,她就进入状态了。
“好像老天有一个通道直接到我脑子里,我现在坐这儿也不知道一会儿怎么演,但一喊action,自动就会了。”

周迅在演《橘子红了》的时候,有一场戏是要表演生孩子。
没生过孩子,也没上过专业的表演课的她,却能得到妇产科大夫的大力赞赏。
周迅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过,其实她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演。
就是沉入戏中,身体比脑子更知道怎么做,眼睛向斜前方飘过去,在两三秒的时间里,眼神开始放空,变得无神。
天赋是什么?—— 就是灵气,是一点就通。 它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这也是努力型选手在努力也无法拥有的东西。
努力型往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天赋型选手的起点。
在天赋型选手面前,努力型选手有两种出路:
一种,是切换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
另一种,在不强调天赋的领域,用加倍的努力把短板补回来。

努力型选手最好的结果,就是厚积薄发。
我认识一个职业经理人,本来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不喜社交。
结果却做了销售,虽然一开始有点费劲,不过后来做得非常好。
这就是把自己的短板逼成了长板的典型案例。
所以在一些不强调天分的领域,努力型选手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有的。
努力型选手,其实是站错了地方的天才。
在某一方面不如人,意味着在另一些方面强过大多数人。
所以努力型选手,只需要把自己放在适合的位置,自然更容易有收获。
例如《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的梁海源。
虽然段子质量不错,但是现场表演效果不好,很多梗抛出来观众没反应。
杨天真说:我觉得与脱口秀演员比起来,你可能更擅长做脱口秀编剧。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8张图片
因为脱口秀演员,不仅仅是段子好笑就够了,而是要看很多综合能力,例如个人风格、表演节奏、临场反应、互动效果等等。
一些天赋型选手,现场表演会为自己加分,但是梁海源的演绎是在减分的。
梁海源如果专心做在幕后做编剧,也许取得的成就会比现在要大得多。
所以努力型选手要学会找准定位,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再发力,才会事半功倍。

职业型选手


最厉害的一种来了,那就是职业型选手。
职业型选手,综合了天赋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两者的优势。
有天赋打底,再加上后天持续不断的努力,结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职业型选手,是金字塔顶端的5%的赢家和大神,数量稀少,优势巨大。
随便把天赋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拎出来,职业型选手都能轻易吊打。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属于职业型选手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能否持续稳定输出。
你看《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周奇墨两场的表现,不管是领笑员还是其他脱口秀演员,都不约而同地评价周奇墨一个字:“稳”。
零失误,每一个梗都响,表情到位,节奏刚刚好。
段子“冒犯”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不适,又微妙地戳中观众的笑点。
稳来源于什么?
刻意练习。
李诞说周奇墨的段子至少在线下说过上千次以上。
他一定是通过线下观众的反应,多次打磨优化细节,直到达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周奇墨的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肌肉记忆,即便上台心情紧张,他依然能够高质量完成。
天赋型选手的表现,取决于很多因素,出场顺序、当天状态、观众反应、擅长话题等等,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能超常发挥。
职业型选手则不然,他们往往拥有一种强大的掌控感,能够驾驭外部环境的多变和失控。
所以职业型选手总是给人可靠、放心的感觉。
天赋型选手的表现依赖外部环境,而职业型选手则能够驾驭环境。
那么天赋型选手、努力型选手,需要怎么做才能升级为职业型选手呢?
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养成习惯,二是形成方法论。
习惯,对于职业型选手来说,是一种的杠杆。
潜心深耕,也是天赋型选手转型为职业型选手的最好路径。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9张图片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过:
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
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习惯是杠杆,也是复利。
评判一个人属于职业型选手还是天赋型选手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我之前有个同事,是负责写人物采访的。
她写的稿子,质量不错,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写稿速度有点慢。
一篇采访稿,从采访到梳理,从写作到修改反馈,按照约定的,应该一周写一篇出来。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嘉宾故事没亮点,写作找不到灵感等,有的时候一天坐在电脑前,只能打几行字。
所以出来的稿子常常比约定时间要晚。
这个问题,其实不少写作者都会遇到的,很多时候,你不能等灵感来了再动笔。
这个时候,方法论就派上用场了。
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就意味着将模糊不确定的东西套路公式化。
例如人物采访稿,可以总结为有哪几种形式的开头,常用的是哪几种结构,结尾有几种处理方式......
一旦你形成了方法论,就能保证在灵感缺失的时候也能持续稳定输出。
所以将不确定变为规律,将灵感变为方法论,就是习惯和方法论带来的最重要的意义。
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_第10张图片
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我想今天这篇文章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不同的行业和工作中,努力和天赋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最好的选择是,在有天赋的领域持续努力,结果最好。
较次的选择是,在不那么看重天赋的领域,用努力补齐短板,最坏的结果大不了是大器晚成。
最差的选择是,在强调天赋的领域里盲目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命运的东西,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概率。
想要赢,就要计算好概率,避免输得精光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在胜算小的牌局里梭哈。
所以先看清楚自己的牌型和王牌是什么,再决定要怎么出牌,才会让人生的赢面更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订阅咨询: 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赋型、努力型、职业型选手: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赢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