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草鞋第一章第四回

第一章:搬家

第四回:南关

古城在古代都是有一圈子城墙的,皇城还有单独的内城墙。城墙的每一边都有若干城门,打我记事起旧的城门楼子都已不复存在,虽然后来搞旅游城市陆续恢复重建了一些城门,但怎么看还是缺乏了陈旧的土腥气,没有什么历史感。从老人口中得知了对东西南北的称呼,南北叫南关和北关,可到了东西方向就成了东郊西郊。

从文化街出来后一家人就从市中心搬到了南关,依然还是在城墙以外,临着铁路,门前就是沿用到现在的地下道。房子是爷爷的,根之前的居住条件相比,南关的房子算是最大,也最为规整的。不仅如此,全家人终于如愿以偿的住进了楼房,而且是顶楼(四楼),带阳台那种。到现在那栋楼还在,偶尔路过,我会顺道抬头看一眼那个房子,阳台是朝西的,也就意味着到中午以后我就可以享受到阳光直到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房子该有的地方都是有的,厨房、卫生间,居室、客厅,我们终于摆脱了全部家具都摆在一个屋子的窘境,可是问题是对于这么大的房子,家里突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可供摆设了。说起家具,当时还不像现在有很多专门的卖场,至于款式就更无从谈起。人们买家具多是自选木料交给木工做,放到现在应该叫定制家具吧,再或者从本地为数不多的家具厂买现成的。为了省事,我们就选择了后者,因为本地有名的“一木”厂就在附近。在一个具体记不清是什么天气的黄昏,父亲给家里的客厅添置了一套桌凳,4个方凳和一个可以折叠的方桌。这套桌凳一直使用到今天,现在依然跟着父母,虽然有一定的情怀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时的家具质量确实过硬,几十年下来辗转折腾了这么久居然都没有什么损坏。我结婚后买的一些柜子,师傅都不建议轻易挪动,否则散架了不在保修范围之内的。在新买的桌子上摆上一个茶瓶,储存着开水,旁边顺势放着一个塑料制成的环形杯架,可以放一圈茶杯,杯架中间插一束仿真花,客人来了,接待的器具也就有了。

可能是当时父母觉得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重新装潢一遍就不迎合这样的美好感觉,父亲很快就打起了自己粉刷房子的算盘。那时的建材相当的简单,不比我现在跟老婆购置的房子临近装修时在建材市场迷路、头昏眼花的瞎转,既没有各种难以区分的材料,也没有多少繁杂的程序,我记得父亲从外面买了些氨水就准备开工了。开工那天我应该还没有上学,父亲把我知会到阳台,让我自己抱着玩具玩并告诫我不要进屋。开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多会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原来父亲开始刷墙了。那次至少整整刷了一天,也导致从那天起直到现在,我对氨水再不有任何一丁点好的印象。无论如何,最终房子从视觉角度看确实好多了。

父亲上班依然没有省下多少路程,因为无论从南关还是北关出发去东郊,距离大体是差不多的。可对于母亲来说却不是如此,母亲在制线厂工作,工厂却在北关,这样一来,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的上下班就成了问题。当然,由于我当时还小,跟着父母到厂办育儿室也就成了常事。日子就这么过着,直到我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的草鞋第一章第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