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碎片,在喧嚣风中凌乱

,“找回文字的力量。”

好棒的口号,让人不禁想起了大家都写博客的年代。那些从不嫌弃文字太长,不抱怨没图没真相,读完还会用心留下评论的少年少女们都去哪儿了呢?

这第一篇,就写写这些年用过的写作/代码工具,和后面遇到的困境吧(吐槽向,伪技术向)。

的写作界面类似印象笔记。而印象笔记,让人爱和纠结的东西,图标一只大象,解释为“70年的好记忆力”云云,在我现在看来,完全是“一个臃肿的大货,堆的太多,想甩甩不开,想整理无从下手”的意思。写东西方便,剪藏更是大杀器,唯一的坏处就是文本的编辑能力弱一点,没有word那样的段落、加粗之类功能,然后也不能像notepad++一样对不同语言的代码高亮关键字。

曾经把所有的东西往印象笔记里丢,整段整段的代码和注释、求职材料(JD,面试时间地点、准备的问题、相关的背景调查)、从PDF到xls文件、网上的好文章、网上好文章的摘抄之类统统丢进去。笔记结构调整过好几次,尝试不同的分类方式(纪传体、编年体、不同来源、不同知识单元),折腾到后来,打开一个笔记要好久,找一个关键词出现大量相似重复的文章,各种凌乱。最后不得不承认,大而全的知识管理体系,用印象笔记是不成的(想想硬盘上那些pdf怎么办?)。现存300多篇笔记,还在整理中。。。

再说说github。

这货确实也很棒,UI设计就很顺眼,和人共享代码和资料也算方便。从2013年开始试着用它,刚开始也是一股脑的往上丢,直到好基友提醒我,同步上去的代码全世界都能看到哦~我才意识到,赶紧删了几个已经被人follow的文件夹,毕竟不能啥都开源嘛,另一方面,它的同步方式让我经常忘了操作,于是云端的也变成了本地的,再加上伟大的GFW使用效果同gmail。github可以是一个开源项目的全部,但绝对不是开发者人的全部。肯定还要继续用,把一些完整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放上去,作为我知识管理的一个节点。

博客,感觉技术博客的生命力依然旺盛

技术问题很多是在别人的博客里找到答案的,最近看朋友博客写的也挺好的。咱也不是没动过念想写技术博客(事实上有一个http://chong.ding.blog.163.com),但是一直缺乏持续下来的动力和毅力,好吧,懒癌无药医也~要不要写博客,为谁写博客?感觉很大程度上github可以替代博客,不过git更适项目,博客主题可以更发散。

接下来怎么办?

R方面的东西,继续往github上面弄,包括可视化、cousera的课程内容整理成R基础课程;慢慢的减少在印象笔记里的篇幅。

其他方面,看到好文章继续剪藏。。。

非R的数据科学方面的东西,从印象笔记里往博客一点点搬出来。每周一个主题,慢慢弄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的碎片,在喧嚣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