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辈的规划里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我”

18岁应该读师范

22岁应该毕业被分配

26岁应该找个公务员嫁了

——from 母亲的规划


在长辈的规划里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临近高考填报志愿,我收到了很多学弟学妹们关于填报志愿的问题。除了简单的咨询学校和专业外,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大多数的女孩子都会问我这样一句话“学姐,传媒和师范到底选哪个?”最初我很奇怪这样的问题,就会回答她们说按你的兴趣和爱好来报。后来她们又往往会这样告诉我“家里人觉得教师的职业安稳,希望我报考师范毕业被分配,而我喜欢传媒。” 

嗯,是这样了,我想起了我报考时候,母亲殷切的期待便是我报考一个离家近的学校,选择一个好就业好分配最好能够安安稳稳一辈子的专业。对,师范是首选。

这一代的我们在长辈的规划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女孩子,就应该学一个安稳的专业,就应该离家近一点再近一点,就应该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就应该嫁个好人,有一个家,平平稳稳的过一生。

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敲完上面这行字,在传媒日夜爆肝的我心里空落落的。

凭什么。


依旧是前不久,偶然跟母亲谈到杭州的房价,我感慨“杭州的房子可真贵啊,不知道将来能不能买得起房子。”母亲当时几乎是秒回“那回来考个公务员吧”。 我立刻搬出了说了n+1遍的回复“不,就算饿死在杭州我也不会回去考公务员”。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年少轻狂意气用事,但是此时18岁的我,确实是这样想了也确实是这样说着。我没有半点看不起公务员的意思,因为公务员真的挺难考的,也不是谁想考就能考上的。但是大多数长辈对于女孩子就应该当老师考公务员求安稳的执念真的令我害怕。

都已经21世纪了,我居然还没有支配自己人生的自由。

都18岁了,我居然还在长辈的“被安排”中规划余生。


高考前,我问好友指甲油(嗯,化名)想报什么,指甲油说反正不想报师范。当时的指甲油给了我一句我至今想到仍要拍手叫绝的回答——就好像20岁就死了,70岁才埋了你。

约摸是心死,不是说人民教师这个职业不好,这个职业最光荣了,比如每天期待我回家考公务员的母亲大人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是,总觉得被迫安稳下来,年轻的人生就没了激情。  只有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在这个领域散发光芒吧。如果我励志做人民教师,那么即使再枯燥的三寸讲台都是天堂;如果我励志做公务员,那么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再多的文件我都会乐在其中......

我不排斥任何职业,只是排斥“被他人规划”的人生。

在长辈的规划里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许40岁的我会很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会羡慕老师羡慕公务员,但也只是羡慕罢了。

当下的我活在属于我的18岁,人生只想被自己安排。



再回到一开始

有个学妹最后对我说

她还是会把传媒放在第一志愿

我想起了一年前、两年前不妥协的自己

义无反顾地去艺考,义无反顾地到南方

义无反顾地用我自己的方式选择人生

愿你的人生在自己的规划下熠熠生辉

可撞南墙,不后悔,不回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长辈的规划里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