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前端团队基于 koajs 的前后端分离实践

前言

关于前后端分离,我的感觉其实也是:这么老土的话题,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老调重弹?

但越来越发现基于前后端分离的类RESTful架构,能很好的满足WebAPP的业务需求。尤其是WebAPP+NativeAPP产品为主的中小型公司,能让整个公司的服务端研发和部署更灵活。

PS:已经了解前后端分离和koajs(不喜欢看背景和扯淡)同学可以直接跳到:“三、如何实践”。

一、什么是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分离的概念和优势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各个前辈们一系列总结和讨论:

  • 系列文章:前后端分离的思考与实践(1-6)

  • slider: 淘宝前后端分离实践

  • 知乎提问:

    • 如何评价淘宝 UED 的 Midway Framework 前后端分离?

    • Web 前后端分离的意义大吗?

尤其是《前后端分离的思考与实践》系列文章非常全面的阐述了前后端分离的意义和技术实现。如果不想看上面的文章,可以在脑海里留下这样一个轮廓就好:

趣店前端团队基于 koajs 的前后端分离实践_第1张图片

本文主要阐述趣店团队基于Koajs的前后端分离实践方案。

二、为什么选择koa?

koa是由Express 原班人马打造的一个更小、更健壮、更富有表现力的 Web 框架。(koa官网需用梯子,中文文档可以参考郭宇大神的翻译:koa中文文档,这里也不详细介绍。)

趣店前端团队基于 koajs 的前后端分离实践_第2张图片

看到koa之后,简单看了下文档和源码,立刻感觉koa不就是为前后端分离而诞生的轻量级框架吗?

因为:

  • 如果要用koa实现一整套类似于PHP的Laravel或者Ruby on Rails的服务端MVC框架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koa中间件的思路可以很好的被前后端分离的思路利用起来,比如:路由、模板引擎、数据代理等等;

  • koa基于ES6的generator特性(不了解generator的同学可以参考阮一峰老师的文章),利用co等模块让前端同学写一个路由再简单不过;

  • ……

总之,koa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果用它来实现一套前后端分离的框架,非常高效轻量易扩展

三、如何实践?

1、刀耕火种的年代

在谈如何实现基于koajs的前后端分离框架的之前,必须提一下在做分离之前趣店(原趣分期)的情况:

  • 一个仓储托管了趣分期业务前后端所有代码,由于不断维护,这个仓储足足有600M

  • 后端为了满足NativeAPP的接口需求,这个600M的仓储还包含了提供给客户端的代码

  • 前后端开发流程为:先由后端写一个路由 → 前端将这个路由写成可以交互的页面 → 前端提交代码后后端同学“套模板”填充数据

  • 前后端开发都在一台远程开发机上,通过samba隐射到本地进行开发;

  • 前端几乎没有做任何打包编译;有时候为了偷懒,甚至把CSS和JS直接以内嵌的方式写在模板里(不要去联想vue,两码事儿)

写到这儿想贴代码来着,想想还是算了……

2、基于koa的实现

无论使用什么工具要实现前后端分离框架,无非要满足这样几点:

  • 更便捷地创建路由

  • 更高效地代理数据请求

  • 更灵活地环境部署

先看一个已经实现了demo应用的目录结构:

.
└── demo
    ├── controller
    │   ├── data.js
    │   ├── defaultCtrl.js
    │   └── home.js
    ├── static
    │   ├── css
    │   ├── image
    │   └── js
    └── views
        └── home.html

这个结构大家再熟悉不过:controller提供路由;static包含静态文件;views提供模板文件。
这里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如果我的前端构建是components的模式怎么办呢?

├──components_a
│   ├── home.js
│   ├── home.css
│   └── home.html
├──components_b
...

没关系,do what u want!很多boilerplate可以直接拿到这个框架下直接使用,我们团队自己也正在使用了requirejs和vue的构建方案。

1. 更便捷地创建路由:controller

回到上文提到的案例:

controller
├── data.js
└── home.js

这段代码生成的是一个/data/*,/home/*路由,用过Express的同学对这种路由实现肯定一点都不陌生。

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koa下面每一个路由是一个独立的generator函数(很遗憾,generator函数不能使用箭头函数的语法来表示),参看controller/home.js

exports.index = function* () {
  yield this.bindDefault();
  yield this.render('home', {
    title: 'Hello , Grace!'
  });
}

你还可以用一个对象把一个controller包起来,,参看controller/data.js

exports.info = {
  repo: function*(){
    yield this.proxy('github:repos/xiongwilee/koa-grace')
  }
}

这种写法非常适用于仅仅用来做一个数据代理的ajax请求的控制器。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你还可以在控制器里对数据做一些加工。

另外,还有几个细节与express的路由控制器不太一样:

  1. 终止请求的动作都有koa来完成,在这里的controller里,你不需要通过res.end()来终止请求;

  2. 这里的controller的作用域,就是koa的上下文,所以你可以通过this.req获取request对象;

  3. 这里的controller里,异步回调的语法成为了往事,请尽情的使用yield

我们对现在的路由方式做了一个压测:8核CPU/8G内存的机器,通过一个路由返回hello world!,结果显示:8核CPU/8G至少能扛住1000QPS的压力(cpu idle不到60%,cpu load接近8)。

2. 更高效地代理数据请求:proxy

前后端分离模式下的,数据代理主要有这两种使命:

  • 一种是,拼装一个和多个数据结果,给模板渲染数据或者给Ajax接口

  • 另外一种是,接受用户的数据请求,将结果交给一个后端接口

第一种场景,比如:一个用户中心的页面,需要展示用户的用户信息、订单列表、喜欢的商品推荐等等信息。由于后端的架构,用户、订单、商品可能都是属于不同的服务,这就意味着,后端同学需要给你同时拼装这么多数据,拼装还有可能是同步获取每个接口然后再一起返回给前端。

现在,就可以尽情的发挥nodejs异步并发及koa的generator同步语法的优势,我们还可以这么写:

 repo: function*(){
   yield this.proxy({
    data1:'github:repos/xiongwilee/data1',
    data2:'github:repos/xiongwilee/data2',
    data3:'github:repos/xiongwilee/data3'
   })
 }

koa会自动并发请求所有接口,然后将结果返回给你,然后可以在上下文的backData中获取结果集。

另外一种场景,比如用户需要上传一张图片或者提交一篇文章,你也可以这样写:

submit: function*(){
  yield this.proxy('http://test.com/submit')
}

不用做任何配置,koa会直接把request数据buffer直接通过管道pipe给后端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

  • 有没有发现,这种proxy方式是没有同域机制的限制 了,前端面试常问的跨域方案都不是事儿;

  • 另外,同学们可能觉得,本来一个请求都能搞定的事情非要用nodejs代理一次,会不会很慢?事实上,我们的测试结果显示:内网访问的情况下,nodejs代理耗时不超过10ms

最后,我们也做了一个压测:8核CPU/8G内存的机器,通过一个路由将请求代理到另外一个接口,结果显示:8核CPU/8G至少能扛住300QPS的压力,这个结果比纯路由的压测情况要低很多,值得注意。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压测发现:proxy的性能与接口响应时间无关,与接口响应content大小有密切关系:接口响应内容越大,proxy性能越差

3. 更灵活地环境部署

基于koa可以实现各类有意思的中间件。比如:可以拦截请求计算请求总耗时中间件、可以匹配路径实现本地的静态文件服务器、可以不需要再另开server实现一个mock数据的功能……

a) 开发环境

上文提到过一个DEMO的文件目录,具体在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整体目录结构中其实是这样的:

├── app                // 开发模式下应用模块目录
│   ├── blog
│   └── demo
├── cli                // 配套命令行工具
│   ├── bin
│   ├── lib
│   └── package.json
├── log                // 日志目录
└── server            // 服务器目录
    ├── app            // 实际服务端引用的模块目录
    │   ├── blog
    │   └── demo
    ├── bin
    ├── config
    ├── src
    └── package.json

在开发环境下,你可以将./app下的项目源文件直接编译到./server/app目录,这就意味着:./app/目录下的各个项目,你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目前有基于gulp+requirejs的模块化方案和基于webpack+vue的前端构建方案,其中gulp+requirejs的方案已经开源:https://github.com/xiongwilee... 。

基于上文提到的路由和数据代理的功能,现在我们的开发模式就可以优化为:前后端确定接口→前后端同时开发→联调提测上线。给开发带来的好处自不必说:

  • 后端接口完全解耦,前端利用异步并发,性能可以达到最优;

  • WebAPP和NativeAPP可以通用一套接口,后端省了不少成本;

  • 前后端独立之后,前端构建的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

  • ……

b) 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的部署与大多数服务部署类似:经过SLB之后到nginx进行反向代理,走到nodejs服务响应请求;可以在nginx层进行负载均衡和监控;如果需要用到缓存,可以在nginx和nodejs之间再加一层Varnish

这里必须要推荐下最牛哔的nodejs进程管理工具:pm2,完成了趣店生产环境下nodejs进程管理和nodejs日志切分。

然后提一下,我们的沙盒环境和测试环境部署。

沙盒只需要摘一台性能比较low的线上机器,提供给办公网络访问就行。因为数据代理的接口直接走的服务端对应环境的接口,整个沙盒环境和测试环境的搭建也非常愉快。

另外,我们对线上业务做了一个压测:单台8核CPU/8G机器,能扛住500QPS左右的压力

最后,关于环境部署,再提两个场景:

  • 一个场景是,超越前后端分离框架的本职工作,实现团队文档系统

因为前后端分离框架本身是不支持数据库和SESSION存储功能的,为了满足一些简单的数据库和文件上传需求,我们自己实现了两个中间件,一个能够利用mongoose很简单地与mongo打交道,一个利用formidable,koa-send模块轻易实现文件上传和下载;从而很快实现了团队博客和文档系统。

当然了,这个文档系统和团队博客仅限在内网系统中使用。

  • 另外一场景是,后端环境使用Java MVC框架下的前后端独立开发

我们团队与蚂蚁金服团队深度合作(事实上是作为TP,实现支付宝下的业务需求),必须使用蚂蚁金服的基于Java的sofalite MVC框架,而且坑爹的是:蚂蚁金服不能提供他们的前端构建框架!

这就意味着:我们团队的前端同学需要回到刀耕火种时代,跟后端同学用一个仓储自己搭建Java环境进行本地开发了。

但是,别忘了,我们现在有基于koa的前后端分离框架啊(知乎腔)!

事实上,前后端独立开发的唯一瓶颈就在与Java的velocity模板引擎;而我们的前后端分离框架的模板引擎是可配的。

所以,前后端定好了接口,然后前端就愉快地用上mock数据独立开发去了;最后,整个项目提前四天开发联调完成

四、koa-grace

主(guang)角(gao)终于要出场了!

趣店前端团队基于 koajs 的前后端分离实践_第3张图片

这套前后端分离框架——koa-grace:基于koa的前后端分离框架已经开源。欢迎各路大神star/fork/提ISSUE,谢谢!!!

  • 项目主页: https://github.com/xiongwilee...

  • 示例页面: http://grace.wilee.me/

  • 详细文档: https://github.com/xiongwilee...

另外,配套命令行工具暂时仅限内网使用,后续会开源出来。最后,关于koa-garce还得啰嗦两点:

1)koa-grace是基于koa 1.x版本

目前koa-grace所有的中间件都是基于koa 1.x,而koa 2.x正式发布之后会立刻跟进。

但koa-grace毕竟只是一个轻量级的框架:Requiring babel to run your server is just not good developer experience.(引自:koa/issues/533)。

2)koa-grace需要完善测试用例

vue的作者尤雨溪说过,不写测试的开源项目不是合格的开源项目。而koa-grace目前还没有测试用例覆盖,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

最后

无论前端怎么玩、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任何架构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产品

减少技术成本,提升迭代效率和产品体验是Web技术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在做产品不快则死的创业公司)。

趣店产品项目在逐渐升级,我们也在随着产品升级而将业务迁移到这套前后端分离架构上来;目前来看,koa-grace给趣店产品和技术部署带来了不少便利。

就说到这儿,老板喊我去写PHP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店前端团队基于 koajs 的前后端分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