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读大学之前,小新一直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家境还可以,读书成绩很好,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父母去省城玩,坐汽车、住宾馆,生活在远方,是她最向往的。

高考以后,小新如愿成为省城的一名大学生,寒暑假回家,迎接她的依然是可爱的父母和身边老套的赞美之词,小新身上一直贴着“优秀”的标签,研究生毕业后,她来到上海,求职、嫁人、生子,过上了一份稳定的生活。

在故乡人和同学、朋友眼里,小新已经出人头地,可是小新却不以为然,虽然小时候最向往的大城市的生活,她每天都在经历,可是现在的她却很少有幸福、充实的感觉;有时候她会感觉很孤独,有时候很迷茫,曾经那个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少女不知道去了哪里……

于是小新开始读书、思考、反省,作为她的闺蜜,我曾经帮她仔细分析了三十年岁月里惊心动魄、鸡毛蒜皮的各种大小事,企图在其中寻找挫折与幸福的蛛丝马迹……直到看到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这段话: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而自我系统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

此刻,小新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在拼命追求的,就是满足外界要求的需要,是别人眼里、话里的肯定和需要,而对自我系统的满足,那个藏在角落里、胆小、卑微的‘真我’,那个真正让人能快乐的东西,不知道何时她已经选择放弃了。

以她考研失败为例,自认为一直学习成绩很好的她,很难接受考研失利,于是,抱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小新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开始发起第二次考研反攻,最终结果是她胜利了。可事实呢?

事实是考研专业并不是小新擅长和喜欢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考上研究生,小新付出的代价是浑浑噩噩、食之无味却弃之可惜的三年光阴。“没有认清自己及时止损,却追加了成本,注定只能头破血流。”所以小新真的挫折并不是表面上的考研失败,而是失败后没有理清思路,没有放下面子,就一股脑扎进了题海里,更要命的是从此开始了表面高学历、实则低能力的职场生涯。

正是因为在一次次选择中,小新总是把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默默隐藏,导致自己在表面光鲜的背后,始终是失落和焦虑。在公司担心和别人意见不同,在家里担心婆媳矛盾,和朋友出去吃饭永远都是“随便”,任何场合从不轻易发表意见,有话只管憋在肚子里,这样的人生,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幸福可言啊!

“原来我早就把自己弄丢了”,小新低着头,轻声自语。“自从来到上海,我一直拼命改变自己,努力融入环境,现在这些事情我都做到了,我得到了领导、长辈、社会的认可,但我还是不快乐,觉得心里空空的。”

我看着眼前的小新,感觉和她一样心痛,那个同样卑微、渺小的“真我”,也在时光中慢慢萎缩,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东西,但却丢掉了最简单的获得幸福的本领,我们社会生存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但是“快乐自在”的生活却越来越远。今天的我们很听话地成长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名利欲不讲存在感的人,我们成长为别人要求的模样,却不知道,我们已经把自己弄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把自己弄丢了)